八月二十八日,總統蔡英文宣布明年一月一日將擴大開放美國豬肉以及月齡三十個月以上的美國牛肉進口,引起社會上不小聲浪。
TVBS公佈的民調顯示,超過六成的民眾不支持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進口至國內,
美麗島電子報民調也指出,有七成的民眾不支持蔡政府開放美豬進口以換取與美國之自由貿易協定。究竟美豬進口為何引發這麼大的反對聲浪?以下從社會上幾個面向來看。(
參考資料1.)
Ⅰ. 歷史──原來台灣早就有美豬?那為什麼大家還反對? 台灣早在2005年就開放美國豬肉進口(
參考資料2.),至今已經十五年了!那新聞到底為什麼吵得沸沸揚揚呢?引起反彈的原因大致上有兩個,一是蔡總統以行政命令規範進口一事,而非經過立法院審查的法律;二來是民進黨執政時期與在野時期對美豬的立場不一。台灣早有美豬進口,因此擴大開放並非引發爭議之重點,重點是開放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萊克多巴胺是瘦肉精中最常見的一種,對人體的影響頗大,若人體攝入過量瘦肉精可能導致心悸、抽搐、頭暈、乏力,嚴重甚至可能使神經系統受損(
參考資料3.)。目前世界各國仍僅「限制」其含量,而非「禁止」使用,也因此,目前我國之容許標準為牛肌肉0.01ppm、豬肝及豬腎0.04ppm、豬肌肉以及其他可食用之部位均為0.01ppm(
參考資料4.),雖比美加地區嚴格,國人仍舊相當反對含有瘦肉精之美國豬肉進口至我國,不僅僅是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更是保護台灣的豬肉市場以及支持國內的養豬產業。(
參考資料5.)(
參考資料6.)
Ⅱ. 生活──豬肉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想到豬肉你會想到什麼?是香噴噴的滷肉飯?還是端午節吃的粽子?又或者是色香味俱全的豬腳麵線?在台灣的飲食結構中,豬的各個部位在台灣都有人食用(如下圖),豬肉也一直是台灣人最喜歡食用的肉品,原因大致上和宗教與生活習慣有關,不食用的伊斯蘭教徒在台灣占比極少;此外,在傳統農業社會的作息與風俗習慣的養成下,台灣吃牛肉的人也不像吃豬那麼多,台灣有句俗諺叫「吃了牛犬,地獄難免」,用來告誡後代子孫不要食用牛肉。此外,荷蘭人曾南北兩路設「牛頭司」,專責養牛。前台灣省文獻會主委林衡道曾指出,清廷治理台灣時,下過禁止殺牛以及食用牛肉,到了日治時期民間亦有要善待牛隻,否則會遭天譴之鄉野傳聞。(
參考資料7.)
Ⅲ. 產業──豬肉產業對台灣的重要性 根據農委會的資料顯示,每位台灣人一年要吃掉四十公斤的豬肉(
參考資料8.),而其中有超過八成五的豬肉是台灣生產,可見豬肉產業在台灣是項龐大的產業,而台灣的豬肉出口於1996年已達到年產值八百八十六億,是稻米的2.3倍。
但好景不常,1997年,台灣爆發口蹄疫疫情,導致台灣豬肉無法出口,養豬產業的榮景瞬間化為泡影,直到今年,台灣豬肉終於可以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申請為非疫區,成為亞洲繼日本之後第二個非疫區的國家。台灣的豬肉能否重新獲得國際市場的青睞仍有待觀察。(
參考資料9.)
Ⅳ. 政治──各黨派到底怎麼看? 國民黨批評蔡政府美豬美牛新政策,指出民進黨2012年作為在野黨時強調「瘦肉精零檢出」,而今卻要開放含有瘦肉精的肉品進入台灣市場,明顯雙重標準。作為總統及民進黨黨主席的蔡英文則回應:「2012年國際標準尚未出爐前,確實對於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牛與美豬進口有所保留,直到2012年七月國際標準出爐後,民進黨就調整立場、接受國際標準,並且根據科學證據來處理美牛及美豬問題」。(
參考資料10.)
而台灣其他主要政黨另有看法,民眾黨提出三問三主張,強調政府已承諾豬農要保護國內養豬業,應該要一步一步來,先安頓好台灣豬農,再來談是否進口美豬,並請國人思考為何「台灣犧牲的為何永遠都是農牧業」;時代力量主張五點訴求,要求政府應先完善健康風險評估、備齊產業衝擊評估、完備程序實質審查、禁止美國牛豬內臟進口台灣以及明定禁止使用瘦肉精肉品的場所,充分回應國人疑慮後,再討論是否開放美豬美牛;台灣基進則指出,進口豬牛要符合國際標準的檢驗程序,同時加強標示供台灣消費者自由選擇,更要將國人健康評估報告、台美關係等因素公開,讓國人了解台灣局勢,及執政者決策理由。(
參考資料11.)(
參考資料12.)(
參考資料13.)
Ⅴ. 後續──明年開放後對台灣的影響
美豬及美牛的擴大進口,不僅造成國人對標示是否正確、校園中團膳所使用之肉品是否含有萊客多巴胺等問題的擔憂,也增加台灣中下游的零售小吃業標示的困難度,其中牽涉到的民生、產業層面相當廣泛。國家應先注意國人最在意的標示問題、校餐食材的選用以及提供人民分辨美豬與台灣豬的判斷標準,保障消費者清楚了解自己購買和吃下肚的食物的權益。
責任編輯:葉仲博 核稿編輯:柯語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