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生物社會學4:食必有物——飲食社會學告訴你如何用吃食改變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天吃什麼?

民以食為天,對許多人來說,每日的大哉問就是,今天到底要吃什麼?

為了速食與即食,我們比較在意口感與調味,營養和健康的問題常被我們忽略。我們幾乎不太思索我們送入口中的是食物還是食品?

烹飪實境秀的電視節目充斥,喜歡看別人料理食物的我們,在生活中卻鮮少自己下廚做菜。加上餐飲企業連鎖化以及國際化,外食與外送成了現今社會下飲食文化的主流。

而更深刻地去思考,食物除了作為滿足生存的必需外,製備與享用食物的過程所召喚的特定情感與記憶,是我們彼此產生連結的關鍵之一。而飲食習慣及其蘊含的文化差異與地域差異,也可以被視為食物所延伸的符碼與意義。

因此,對某些人而言,食物成了一種鄉愁。

食物政治與飲食認同

食物具體體現了生產者、需求者、以及生產環境彼此互動所建構出的社會關係。這些面向構築了我們對食物理解的方式,藉著剖析食物的生態、文化與社會的繁複脈絡,食物政治學試圖刻劃現代文明如何透過市場經濟,將食物的生產與消費轉變成為一場剝削的權利遊戲。

「人如其食」,「我食故我在」。透過食物確實可以展現個人與群體的認同,而我們也經常利用食物與他人溝通對話。

從 2013 年起,菲律賓政府展開了全國性的糙米飲食推廣運動RICEponsableAKO(意思是,我會負責任地吃米)。糙米的消失和亞太地區跨境稻米貿易的興起有直接關聯。而隨著白米飲食增加,菲律賓人民罹患腳氣病(beri-beri)的比例陡升(因為相較於糙米,白米缺乏維生素B1所導致)。即便有此健康上的顧慮,糙米與其棕色外表連結到象徵貧窮的文化意象,也讓多數消費者無法接受。因此菲律賓政府倡議吃糙米是一種國民責任,既達成糧食自給自足的目的,也平衡了營養與健康的需求。

糙米的消失與復興,是全球食物體系和飲食健康複雜互動關係中一個深刻的例子,這是我們日常吃下食物的瞬間不易被覺察的。

腦中的美食家

美國哈佛大學的考古學家Katie Zink教授研究發現,雖然用火烹煮熟食的技術的確讓人類更好消化食物,但早在那之前,人類已學會使用石器將食物切小塊,讓人類負責咀嚼的下顎因此可以變得更小,大腦容量則能演化得更大,因而能更聰明、更接近現代人。

享用美食的確帶給我們愉悅。演化上,因為視覺系統發達方便覓食,我們和其他靈長類動物一樣,非常擅長辨識果實是否成熟變紅,以及綠葉是否可食的微小變化。Raffaella Rumiati教授的研究團隊發現,人類的確傾向被色彩鮮艷的食物吸引,而不去在意那是天然的食物,還是加工過的食品。

此外,相關研究也發現食用高糖多脂的垃圾食物會讓大腦驅使我們吃更多。因為演化過程中,食用高卡路里的食物可以防止挨餓,也意味著提升存活的機率,這是一種本能的反應。而且,高糖多脂的食物一放入口中,腦中就會分泌讓我們感到快樂的多巴胺(Dopamine),久而久之,去敏感化後,我們就要吃更多這樣的食物,才能帶來相同程度的欣快感。尤其,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負責調控食慾的腦島(insula)與嗅覺引起的食慾有關的梨狀皮質(piriform cortex)間連結會下降,我們因此更容易被高熱量的食物吸引,特別是那些散發著誘人香氣的。

我們吃的食物深深影響著大腦的運作,如何理性選擇非精製的原形食物,而不被色彩鮮艷以及重口味的食品給吸引,「吃什麼」以及「怎麼吃」,是現代人必要修煉的課題。

慢食,嘗試在家烹調

美食作家韓良露曾說,讓慢食(Slow Food)作為飲食覺醒與革命的第一步。慢食運動的主要精神有三,保存各地多樣化的農牧產品,推廣小農的友善耕作與農夫市集,以及強調食物與自然生態的平衡。這樣的社會文化的改造運動,提醒人們反思食物與文明的關係,在吃食的當下,能夠覺察食物原本的樣貌,以及溯源食物是來自田地、森林、河川、抑或是海洋。

因為你吃下去的每一口都很重要。慢食活動紮根於在地日常,然而卻可以成為連結到全球的生態與文化的行動實踐。而透過自己採買食材,在家烹調料理,有意識地知道食物有沒有過度調味,是實踐慢食精神的第一步。

食必有物,以天然食物而非加工食品作為吃食的最高指導原則,為了你自己以及全世界,今天就下廚做菜吧。

責任編輯:黃璿聿 核稿編輯:鄒宇晴

關注粉專,接收最新消息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1. 用「吃」來改變現今失能的農食系統:日常裡的食農社會學

2. 吃糙米,全民有責!—在全球化發展史中沒落與興起的菲律賓糙米飲食

3. Food neuroscience: The fascinating world of eating behaviours

4. How Sugar and Fat Trick the Brain into Wanting More Foo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BB 嚕嗶啵的嗶嗶啵啵
448會員
575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2025/02/08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Claudia Goldin 鄭重推薦:「如果你只讀一本經濟學的書,就選這本吧!」《經濟學中的小故事與大觀念》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透過歷史中的小故事交代經濟學的發展脈絡,包含COVID-19對經濟的影響、人工智慧對人類的風險等議題,有趣又輕鬆的文字,幫助讀者輕鬆入門!
Thumbnail
2025/02/08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Claudia Goldin 鄭重推薦:「如果你只讀一本經濟學的書,就選這本吧!」《經濟學中的小故事與大觀念》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透過歷史中的小故事交代經濟學的發展脈絡,包含COVID-19對經濟的影響、人工智慧對人類的風險等議題,有趣又輕鬆的文字,幫助讀者輕鬆入門!
Thumbnail
2024/12/30
「哲學就是想太多?」哲學總是與我們若即若離,似乎藏著什麼難以親近的奧秘。《戴上哲學的眼鏡看世界》捨棄了晦澀難懂的⾔詞,並使⽤許多⽣活中常⾒的議題切入,提供哲學⼩⽩⼀個舒適的入⾨管道,也讓讀者驚覺:原來哲學離我這麼近!
Thumbnail
2024/12/30
「哲學就是想太多?」哲學總是與我們若即若離,似乎藏著什麼難以親近的奧秘。《戴上哲學的眼鏡看世界》捨棄了晦澀難懂的⾔詞,並使⽤許多⽣活中常⾒的議題切入,提供哲學⼩⽩⼀個舒適的入⾨管道,也讓讀者驚覺:原來哲學離我這麼近!
Thumbnail
2024/06/17
如果我們回顧波蘭的歷史,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呢?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在其名著《集體行動的邏輯》裡曾指出一種特殊困境,即基於特權組成的尋租聯合體壟斷並操縱政治發展的問題。當這個尋租聯合體尾大不掉,寄生在國家之上,肆無忌憚的吸食著民脂民膏並阻止任何改革之時……
Thumbnail
2024/06/17
如果我們回顧波蘭的歷史,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呢?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在其名著《集體行動的邏輯》裡曾指出一種特殊困境,即基於特權組成的尋租聯合體壟斷並操縱政治發展的問題。當這個尋租聯合體尾大不掉,寄生在國家之上,肆無忌憚的吸食著民脂民膏並阻止任何改革之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幾乎從小開始,都在不自覺的意識下,不斷複製來自家庭、學校、工作場所等團體生活中的飲食習慣,當然也包括了來自媒體廣告的催眠。看看下面幾句話是否覺得特別眼熟: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幾乎從小開始,都在不自覺的意識下,不斷複製來自家庭、學校、工作場所等團體生活中的飲食習慣,當然也包括了來自媒體廣告的催眠。看看下面幾句話是否覺得特別眼熟:
Thumbnail
健康 這篇,我想談談這些年學到,或感受到的一些健康知識或經驗,未來可能也會多寫一些關於閱讀感想,觀影後心得,等等東西,一方面紀錄生活,同時,也能留下一些對後人有幫助的東西,盡量少些抱怨,多點純粹的分享 不過,我也必須打個預防針,我說的一切知識,資訊,都僅是我「個人經驗」而已,沒有任何執照,身份背書,
Thumbnail
健康 這篇,我想談談這些年學到,或感受到的一些健康知識或經驗,未來可能也會多寫一些關於閱讀感想,觀影後心得,等等東西,一方面紀錄生活,同時,也能留下一些對後人有幫助的東西,盡量少些抱怨,多點純粹的分享 不過,我也必須打個預防針,我說的一切知識,資訊,都僅是我「個人經驗」而已,沒有任何執照,身份背書,
Thumbnail
★做自己身體的主人,掌握進食的話語權,由內而外展現自信美的飲食方式。
Thumbnail
★做自己身體的主人,掌握進食的話語權,由內而外展現自信美的飲食方式。
Thumbnail
吃飽了嗎?你今天的晚餐吃什麼呢?飲食這件事在我們生活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你有思考過,吃什麼、如何吃、為何吃,這些問題嗎? 今天分享《食托邦》一書,提醒我們飲食之前,有意識的去選擇我們的吃食。近年飲食上風行有機、養生、天然等字眼,但關於吃,這本書帶給我們更全面的啟發,從哲學、政治、經濟的各種角度,提
Thumbnail
吃飽了嗎?你今天的晚餐吃什麼呢?飲食這件事在我們生活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你有思考過,吃什麼、如何吃、為何吃,這些問題嗎? 今天分享《食托邦》一書,提醒我們飲食之前,有意識的去選擇我們的吃食。近年飲食上風行有機、養生、天然等字眼,但關於吃,這本書帶給我們更全面的啟發,從哲學、政治、經濟的各種角度,提
Thumbnail
書裡提到,商人為了讓我們買更多,吃更多,會在實驗室裡測試出糖、鹽、脂肪的最佳比例,好讓我們吃了再吃,對食物產生無止盡的慾望。 除此之外,還會運用多種心理策略,使我們生活周遭植入暗示,認為我們就應該不斷的吃。 書中提及我們與實務之間的關係,列為以下幾點
Thumbnail
書裡提到,商人為了讓我們買更多,吃更多,會在實驗室裡測試出糖、鹽、脂肪的最佳比例,好讓我們吃了再吃,對食物產生無止盡的慾望。 除此之外,還會運用多種心理策略,使我們生活周遭植入暗示,認為我們就應該不斷的吃。 書中提及我們與實務之間的關係,列為以下幾點
Thumbnail
文/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 飲食專家匯聚開講,快速掌握健康秘訣 多元新穎教育素材,所有族群飲食知識全蒐羅 身為孩童家長,對於孩子們的營養健康必定相當重視,灃食教育基金會推出的「營養5餐飲食資源網」提供豐富線上的飲食資源,能協助家長與學校共同建立良好的飲食教育環境。
Thumbnail
文/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 飲食專家匯聚開講,快速掌握健康秘訣 多元新穎教育素材,所有族群飲食知識全蒐羅 身為孩童家長,對於孩子們的營養健康必定相當重視,灃食教育基金會推出的「營養5餐飲食資源網」提供豐富線上的飲食資源,能協助家長與學校共同建立良好的飲食教育環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