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從一個熱衷追求美食的吃貨,成為愛上一日一餐的極簡飲食推崇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英文有句話說:You are what you eat.
簡單的解釋就是「人如其食」,你吃進什麼,你就變成什麼,聽起來似乎有那麼幾分道理。
我們每個人幾乎從小開始,都在不自覺的意識下,不斷複製來自家庭、學校、工作場所等團體生活中的飲食習慣,當然也包括了來自媒體廣告的催眠。
看看下面幾句話是否覺得特別眼熟:
早餐很重要,一定要吃!
後來發現,自己都是在忙到忘記吃早餐,或是來不及準備早餐的時候,空腹狀態做起事來反而特別有精神且頭腦清晰。
空腹不吃東西,胃會磨壞。
後來看到不同醫師解說有關胃酸及消化概念的影片,發現其實胃根本沒有「被磨壞」的問題。如果有人空腹時會覺得胃痛或不舒服,都是本身已經存在消化系統方面的疾病。
什麼都可以吃,不要過量就好。
這就像是一句有說等於沒說的話,跟「均衡飲食」一樣看似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到底吃得多均衡、多營養都搞不清楚,甚至連均衡的比例都隨著時間在修改。
努力運動就是為了要吃更多的美食!
彷彿是給美食產業與健身產業彼此相輔相成的雙贏口號。人們潛意識中認為只要努力運動,就能抵銷大吃大喝後產生的熱量與罪惡感。但其實不管是狂吃豪飲後身體所需要承擔的消化工作,或是進行太多的運動,都會在身體內產生大量的自由基。就連健身教練都承認,想要有效減掉蝴蝶袖或是腰部和腹部脂肪,運動帶來的效果反而遠不如飲食控制來得更有成效。

大約從2021年的春天起,因為疫情無法外食,加上在家工作之便,每日運動與活動量降低,我也順勢開始了一日兩餐的168飲食。結果才進行不到一週,身體的感覺就告訴我,可以立即進入186,也就是18小時斷食,6小時為進食窗口。
就這樣循序漸進的,隨著身體的感受變得越來越靈敏,我不再聽從大腦的慣性反應來選擇食物,並且瞭解到大腦對食物的選擇會因為情緒、習慣和對某些味覺的上癮,取代身體真正的需求。
雖然偶爾還是會貪戀炸雞、薯條、可樂,或是其他營養價值不高,但對舌頭味蕾爽度很高的「療癒食物」,卻因為養成了穩定的間歇性斷食的習慣,身體自然而然的持續保持著細胞自噬與更新的能力,反而對高糖高油的食品,漸漸降低攝取的欲望與次數。這樣的好處比起目的性的短期禁食來得更有效果,也更容易無痛戒斷。
到目前為止,一日一餐或是一日1.5餐的進食模式,已經成為我的日常,有時也會久久來個二日或三日清水斷食,過程中大腦會出現想吃東西的念頭,但身體卻在說:「我現在感覺好清爽、好輕盈,那些念頭只是大腦對味覺的想像,但身體其實沒有飢餓感,真的不需要吃東西。」
這種內在的感受與對話,沒有體驗過的人應該會覺得是自虐後的精神分裂(笑)。但對有嘗試過用間歇性斷食來讓身體切換到更高頻率的人來說,身心靈的美妙感受就是真的「回不去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分享自己運動四年來,摸索出來的飲食觀念,學會正確的飲食可以對自己的健康有所幫助。分享的飲食觀念包括三餐規律、喝足夠的水、良好的睡眠習慣、少吃零食甜食等。在飲食上也提到了一些選擇,比如肉類可以吃牛、豬,挑食少吃加工食物等。
我是一個食量不大又很挑食的女生,大學時期為了不浪費食物,同時也為了省錢,對三餐非常隨便。 就這樣到了大三大四,我的體力變不好,抵抗力下降,很容易生病,皮膚也容易過敏,當時我並沒有發現這是因為飲食習慣造成的,以為身體不好的狀態只是當時心理壓力導致。 後來,交男朋友後,常常去吃美食大餐,有一天我突然
Thumbnail
今天的記錄想分成身體和心靈兩部分來說。 我的連假比大家早兩天,心情非常輕鬆。我的身材應該有一部分是符合壓力胖(忘了哪裡看到的分析),照理說放假應該是會讓我吃的正常一點。不過放假的心情太愉快,這個愉快一直以來都跟食物連在一起。我的腦袋自動會把放假-開心-開心就是要吃,這幾個步驟相連。(但其實我對壓力
Thumbnail
若你經常無法剋制自己對垃圾食物的渴望,這篇文章將會解釋你的飢餓感可能不只是肚子餓。文章分享了五種飢餓的類型,並提出了一些解決飢餓的方法。通過心理社會飢餓、想法飢餓、情緒飢餓、行為飢餓和人際飢餓這五種飢餓的類型,作者提供了應對「嘴饞」問題的方法建議。最後,文章結尾鼓勵讀者通過飲食和運動習慣來維護健康。
Thumbnail
在實行168斷食法的時候,早餐是一個很重要的開始,如果選擇要吃早餐的話,那就是在下午三四點左右就不能再吃食物了,這樣才有可能間隔到16小時以上。而早餐可以選擇只吃一罐無糖優格,也可以選擇去早餐店買漢堡和奶茶,一樣都可以維持到中午再進食。固然,自己準備的早餐像是前者有著熱量低的優點,但如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像之前月光也經歷過莫名就很想吃串燒的時候,也經歷過晚餐後還想要喝點飲料的衝動。這原因到底是身體真正想去吃喝,還是心裡感到疲乏想要來點刺激?總之,就是有可能會忽然特別想要來點不一樣的。經歷過這段時期後,心理上也就更能接受這樣的飲食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嘗試尋找適合自己的斷食法
Thumbnail
吃飯,每個人每天都在做,但是每個人吃飯的心態都不大相同,有人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有人則是在享受美食,有人則是斤斤計較每餐的熱量。 不管是出於哪種目的吃飯,我認為“好好吃飯“是多數的人所缺乏的。
Thumbnail
不反覆發胖的斷食調整 先說結論: 1.不吃正餐以外的食物 2.開始工作兩小時內要吃東西 3.睡前4-6小時不吃 不適合的斷食方法 1.因為限定時間,結果在8小時之內狂吃 2.起床沒有吃,就開始強度工作結果血壓血糖不穩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平常的時候還是要維持自己的人設,盡量不要去碰觸甜食,也是在避免身體反覆發炎。那麼,每天吃一餐這樣的做法到底可不可行呢?月光認為,不可遽然為之。因為只吃一餐這件事,關係到能夠維持多久,到底是不是完全沒有問題,也不能確定。而且如果中途停止,復胖的速度應該也會很快。但共同的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分享自己運動四年來,摸索出來的飲食觀念,學會正確的飲食可以對自己的健康有所幫助。分享的飲食觀念包括三餐規律、喝足夠的水、良好的睡眠習慣、少吃零食甜食等。在飲食上也提到了一些選擇,比如肉類可以吃牛、豬,挑食少吃加工食物等。
我是一個食量不大又很挑食的女生,大學時期為了不浪費食物,同時也為了省錢,對三餐非常隨便。 就這樣到了大三大四,我的體力變不好,抵抗力下降,很容易生病,皮膚也容易過敏,當時我並沒有發現這是因為飲食習慣造成的,以為身體不好的狀態只是當時心理壓力導致。 後來,交男朋友後,常常去吃美食大餐,有一天我突然
Thumbnail
今天的記錄想分成身體和心靈兩部分來說。 我的連假比大家早兩天,心情非常輕鬆。我的身材應該有一部分是符合壓力胖(忘了哪裡看到的分析),照理說放假應該是會讓我吃的正常一點。不過放假的心情太愉快,這個愉快一直以來都跟食物連在一起。我的腦袋自動會把放假-開心-開心就是要吃,這幾個步驟相連。(但其實我對壓力
Thumbnail
若你經常無法剋制自己對垃圾食物的渴望,這篇文章將會解釋你的飢餓感可能不只是肚子餓。文章分享了五種飢餓的類型,並提出了一些解決飢餓的方法。通過心理社會飢餓、想法飢餓、情緒飢餓、行為飢餓和人際飢餓這五種飢餓的類型,作者提供了應對「嘴饞」問題的方法建議。最後,文章結尾鼓勵讀者通過飲食和運動習慣來維護健康。
Thumbnail
在實行168斷食法的時候,早餐是一個很重要的開始,如果選擇要吃早餐的話,那就是在下午三四點左右就不能再吃食物了,這樣才有可能間隔到16小時以上。而早餐可以選擇只吃一罐無糖優格,也可以選擇去早餐店買漢堡和奶茶,一樣都可以維持到中午再進食。固然,自己準備的早餐像是前者有著熱量低的優點,但如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像之前月光也經歷過莫名就很想吃串燒的時候,也經歷過晚餐後還想要喝點飲料的衝動。這原因到底是身體真正想去吃喝,還是心裡感到疲乏想要來點刺激?總之,就是有可能會忽然特別想要來點不一樣的。經歷過這段時期後,心理上也就更能接受這樣的飲食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嘗試尋找適合自己的斷食法
Thumbnail
吃飯,每個人每天都在做,但是每個人吃飯的心態都不大相同,有人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有人則是在享受美食,有人則是斤斤計較每餐的熱量。 不管是出於哪種目的吃飯,我認為“好好吃飯“是多數的人所缺乏的。
Thumbnail
不反覆發胖的斷食調整 先說結論: 1.不吃正餐以外的食物 2.開始工作兩小時內要吃東西 3.睡前4-6小時不吃 不適合的斷食方法 1.因為限定時間,結果在8小時之內狂吃 2.起床沒有吃,就開始強度工作結果血壓血糖不穩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平常的時候還是要維持自己的人設,盡量不要去碰觸甜食,也是在避免身體反覆發炎。那麼,每天吃一餐這樣的做法到底可不可行呢?月光認為,不可遽然為之。因為只吃一餐這件事,關係到能夠維持多久,到底是不是完全沒有問題,也不能確定。而且如果中途停止,復胖的速度應該也會很快。但共同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