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你還在「戰簡繁」嗎?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說到簡體與繁體之別,第一個浮現在我們腦中的,大概就是跨越各大社群軟體的無數場「繁簡之戰」了吧!
  作為繁體字使用者,為了捍衛自己所使用的「正體字」,您是不是也曾經加入「戰簡繁」大軍的行列?那麼你不認同簡體字的理由,是否除了「很醜」、「破壞漢字美感」、「看起來比較低俗」之外,就落入詞窮的境地了呢?是不是其實您也說不出除了以上這些觀點之外的說法了呢?
  您是否習慣抨擊簡體字為「殘體字」呢?
  總之,我們先暫時保留態度,不管您是支持或反對或中立,如果不了解究竟簡體字如何而來,就先不要過於武斷,以下就讓筆者帶您從漢字三千年的發展規律了解漢字發展的主要趨勢––「簡化」吧!
  首先,讓我先帶您穿越時光,回到甲骨文的時代……
  -
  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有名職業為漁夫的人類,背上他的漁筌,翻山越嶺,經歷了一段艱辛的路程之後,總算來到了溪水邊。
  他將漁筌安置到了水裡,坐在溪邊稍事休息。
  望著清澈溪水裡一尾一尾自頭羅筌的游魚,漁夫心中突然一個激靈,想要從今天起每天都要記下這偉大的捕魚時刻,便隨手拿了一塊碎石,在溪邊的大石頭上刻下了先人教給他的一個字。
這個字,正是他的本業——「漁」。
  讓我們來看看,他每天都要寫的這麼一個字長成了什麼樣子:
「漁」的甲骨文
  這名老實的古代漁夫,就這麼日復一日,認認真真刻出一個又一個的漁。而就在某天,他兢兢業業刻到第三條魚魚的時候,心中不禁生起了這麼一個直擊靈魂的念頭——我在幹嘛啊?為什麼又要寫那麼多魚啊,累死我了!
  一邊在心裡這麼埋怨,他忽然就開竅了——等等,我只要畫一條魚,再畫一點水,不就能讓人看懂我在寫什麼了嗎?這樣多方便……那我為什麼要像個笨蛋一樣每天都畫那麼多魚啊!
  於是他一個爆氣撒手,憤而決定,從今以後都只畫一條魚了!
甲骨文中「漁」的簡化
  於是後來「漁」這個字在甲骨文裡,就從本來的四條魚優游水中的樣子,簡化為一條魚,旁邊再加個水符。演變到現在,就成了我們所熟悉的「漁」字。
  雖然以上情境純屬虛構,但我們其實能從這樣的情境推知,人類社會的任何事物,都是跟著「便利性」這個最高準則在走的。
  同樣的,簡化字形,也僅僅是遵循這種定律而自然演進的結果。
  今天這裡只是舉了「漁」這個字作為例子,其實還有非常多的漢字都是打從甲骨文時期(相當於人類的嬰兒時期)就經歷了簡化,後來才從簡化過的字形,漸漸演變成現在我們所熟悉的漢字。
  那麼現在所見的簡體字,又是經歷了什麼樣的方法簡化而來的呢?
  方法有很多種,除了一些後來新造的,其實大部分的簡化法都是從甲骨文就開始有的概念,以下也讓我簡單舉幾個例子。
  第一,如網的簡體字「网」,就並不是什麼來路不明的隨便亂造出來的新字,他其實就是我們「網」字的老祖宗,「網」的小篆寫法。
簡體字中「恢復古體」的簡化法,如「網」恢復成小篆的「网」
  然而,也不是所有簡體字在簡化過程中都是這麼有憑有據的,有些字在簡化時,雖然的確是遵循著某種章法,創造出來的字卻破壞了漢字原本具有的規律性,如圖:
以同一符號代替不同偏旁
  這樣簡化,雖然是省去了不少比劃了沒錯,卻把不同的偏旁,全部用一個類似「又」的符號給取代了。
  這種把明明擁有著不同靈魂的「字」們整批送去整形的粗暴簡化法,不僅容易造成混淆,還對漢字本身具有的邏輯性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壞,實在是不太可取。
  還有另一種也是很不值得學習的,便是筆者本來以為沒什麼問題的「草書楷化」。
  草書楷化,顧名思義,就是把一個字的草書字形用楷書的形式把它寫下來,於是批量的從草書馬麻的肚子裡出生的簡體字寶寶就成了我們今天看到滿街亂跑的「书」、「会」、「头」、「专」、「尧」……等等。
  看到這裡某些人可能會覺得,咦,既然是從草書來的,那也不是毫無根據嘛,草書多優美啊,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吧?
  問題可大了!
  首先,為了寫起來流暢不卡卡,某些為了寫草書而簡化的字其實已經脫離了原本的結構,這時候又將完全脫離原本結構的草書字形楷書化,把它直接當成基本字形在看的話,就會對漢字本身的構成系統產生很嚴重的破壞。
  像「頭」這個字呢,本來是一個「豆」聲「頁」義的形聲字;「頁」在甲骨文裡本來就是代表人頭,所以其實「頭」這個是可以光看字形就能推敲出意思的。然而自從簡化成「头」之後,我們便要去死記硬背它的含義,而不能用推理的方法了。
  但到這裡,其實也不能完全說就是這種不合理的簡化方法對漢字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壞,畢竟在漢字的演變歷史裡,不合理的事情可以說是太多了。
  舉個例子,像「舀」跟「陷」,這兩個字裡雖然都有一個「臼」,但它們其實半點關係都沒有。
舀,在小篆裡是寫成一隻「手」伸到「臼」裡去撈東西的樣子
  然而陷的這個字就像一個人掉到陷阱裡,它的「臼」是「陷阱」的意思,跟上面那個裝東西的臼可以說是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陷,像一個人掉到陷阱裡,這裡的「臼」是「陷阱」
  明明是兩個意義完全沒有交集的字,演變到後來卻不小心就長得一樣了,這種現象就像是前面提過的,簡體字裡把很多明明意思不一樣的偏旁全部用一個「ㄡ」代替一樣,由此可見這樣的弊病,千年前跟千年後其實根本就是半斤八兩,比較之下,簡體字裡這種符號代替的做法,好像也沒那麼面目可憎了。
  綜上所述,簡體字雖然自有其簡化規律,然而由於當時的簡化作業,為了盡快達到提高識字率的效果,規模龐大卻倉促,試想想,將原本慢慢發展了幾千年的漢字系統濃縮在一個極短的時間內一次性改造完畢,其中的弊病自然是不知繁幾。
  簡體字固然有些不合理之處,甚至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但以往在漢字的發展歷史裡頭,也並不是所有發展結構都是合理的;現代簡體字裡有的問題,過去的漢字發展史中可說是都發生過。
  更何況在少數的不合理之外,大部分簡體在造字時都是遵循著甲骨文時期就有的規律的。
  看到這裡,不管您對簡體字是否有了那麼一點點改觀了,或是增進了那麼一咪咪的了解,最後的最後,筆者還是希望這世界上簡體與繁體之間的戰爭可以再少一些,終有一天完全消弭。
  我們溫柔一點,好好地再給簡體字一點喘口氣的機會、多一點發展的時間,放過被歷史一瞬間的劇烈變革猛然撕裂出巨大創口的可憐漢字吧!
avatar-img
1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整理一下漢字注音和白話字的筆記。畢竟是筆記,有些可能對相關科系是常識,有些說得很簡單,有些可能沒連貫的邏輯。
Thumbnail
這邊的文字指的是中國文字,中華民國台灣繼承了正統的繁體字,對岸中共國則改良了文字結構,成了簡體字。 繁體字又稱正體字,即使筆畫再多,也要一筆一畫地寫完才能讓人看懂意思,而簡體字則是減筆減畫,甚至加上一些不倫不類、和文字本身不相關的筆畫,務求讓人易學易懂,我稱它叫文字的偷工減料,這樣的態度一產生,做
Thumbnail
鏢刺漁法,最古老的捕魚技法之一,卻也最考驗漁人的勇氣與耐心。 一艘鏢魚船上需要三名「海腳」: 後方掌握節奏、追趕魚群的舵手,追蹤魚群並居中傳達的二手, 以及前方抓準時機給予旗魚奮力一擊的鏢手。 同船獵魚,各司其職,心意相繫,缺一不可。  海湧伯,以海為家的孤居老討海人,在漁獵產業紛紛邁入大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前漢·賈誼傳》貪夫徇財,列士徇名;夸者死權,品庶每生。 陳存先生的大作:論「欲」的初文「谷」是「益」的簡化。 「欲」,被當作閩南語beh的訓讀字! 其實是「要」字的源頭字!iok ->iau ! 「愛」,則是iau 的轉音! 普通話的「要,愛」都是語言演變下的增義字!而傳統的民間紀錄,如歌仔冊
Thumbnail
轉換下來很簡潔,沒有多餘的說明一下子就能看完了。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Thumbnail
 古人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說法,雖然在現代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言語溝通的真誠與意義已被糟蹋得慘不忍睹,但是某些字辭,某些句子,還是不斷影響著人,感動著人。   畢竟人是依著辭彙來建構我們的認知,透過辭彙來探索我們的思想,因此,傳說當倉頡造字時,天下紅雨鬼夜哭,想來也是其來有自的。
Thumbnail
以前我曾經想過,為什麼中文直行書寫時,是從右邊到左邊,而不是從左邊到右邊呢? 從右邊到左邊,有時手摩擦到寫好的字,會弄得髒髒的。古人用毛筆寫,右邊字更容易弄髒。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中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是用竹簡,字寫在竹簡上。 即使西元105年,蔡倫造紙後,還是有段時間,繼續用竹簡。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整理一下漢字注音和白話字的筆記。畢竟是筆記,有些可能對相關科系是常識,有些說得很簡單,有些可能沒連貫的邏輯。
Thumbnail
這邊的文字指的是中國文字,中華民國台灣繼承了正統的繁體字,對岸中共國則改良了文字結構,成了簡體字。 繁體字又稱正體字,即使筆畫再多,也要一筆一畫地寫完才能讓人看懂意思,而簡體字則是減筆減畫,甚至加上一些不倫不類、和文字本身不相關的筆畫,務求讓人易學易懂,我稱它叫文字的偷工減料,這樣的態度一產生,做
Thumbnail
鏢刺漁法,最古老的捕魚技法之一,卻也最考驗漁人的勇氣與耐心。 一艘鏢魚船上需要三名「海腳」: 後方掌握節奏、追趕魚群的舵手,追蹤魚群並居中傳達的二手, 以及前方抓準時機給予旗魚奮力一擊的鏢手。 同船獵魚,各司其職,心意相繫,缺一不可。  海湧伯,以海為家的孤居老討海人,在漁獵產業紛紛邁入大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前漢·賈誼傳》貪夫徇財,列士徇名;夸者死權,品庶每生。 陳存先生的大作:論「欲」的初文「谷」是「益」的簡化。 「欲」,被當作閩南語beh的訓讀字! 其實是「要」字的源頭字!iok ->iau ! 「愛」,則是iau 的轉音! 普通話的「要,愛」都是語言演變下的增義字!而傳統的民間紀錄,如歌仔冊
Thumbnail
轉換下來很簡潔,沒有多餘的說明一下子就能看完了。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Thumbnail
 古人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說法,雖然在現代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言語溝通的真誠與意義已被糟蹋得慘不忍睹,但是某些字辭,某些句子,還是不斷影響著人,感動著人。   畢竟人是依著辭彙來建構我們的認知,透過辭彙來探索我們的思想,因此,傳說當倉頡造字時,天下紅雨鬼夜哭,想來也是其來有自的。
Thumbnail
以前我曾經想過,為什麼中文直行書寫時,是從右邊到左邊,而不是從左邊到右邊呢? 從右邊到左邊,有時手摩擦到寫好的字,會弄得髒髒的。古人用毛筆寫,右邊字更容易弄髒。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中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是用竹簡,字寫在竹簡上。 即使西元105年,蔡倫造紙後,還是有段時間,繼續用竹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