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申請大學,把缺點說成優點?

最近幫學生看申請大學的審查資料,有些科系似乎會問:你覺得自己的缺點是什麼?
一般學生在面對這個問題時,會說幾個比較表面的、技術性的缺點,並加上改善方法,讓它看來不要是扣分。譬如,缺點是容易分心,那常常把手機關掉就能專心;缺點是老想睡覺,那盡量早點睡就能精神飽滿。
而我認為,一個更好的思路,是提出那種「因為優點沒有好好發揮所以才出現」的缺點。許多優缺點是成對出現的,能適當運用某能力就是優點,用太少、用過度、用錯場合用就變成缺點。這就代表,在學習避免這類缺點的同時,等於使優點更為明顯、更為放大。
如此一來,講缺點非但不會扣分,反而還可加分。譬如:我的缺點是人云亦云、缺乏主見,這是因為我很希望在群體中避免磨擦、維持良好氣氛,所以不太敢把會造成衝突的想法講出來。如果我能學會面對與處理磨擦,應可改善很多,同時也強化我促進團隊合作的能力。
這樣的應對策略,是立基於下列認知:每個人的性格類型,都蘊含某些傾向或動力,用的好就是優點,用不好就是缺點。所以先提出缺點,再歸因於性格的某種傾向,並指出它如何能夠導向好的結果,
這種性格類型內蘊含的傾向,往往反映在人際互動上,或面對責任、面對壓力時的反應上。這裡列出一些我蒐集到的常見描述:
【優點】——【缺點】
虛心受教——太過被動;
專心致志——只知順從;
很有魅力——阿諛奉承;
適應力強——沒有原則;
理想主義——不切實際;
善解人意——過於懦弱;
很有禮貌——沒有骨氣;
保持樂觀——一廂情願;
展現信任——容易被騙;
展現慈愛——經常濫情;
積極進取——過於強勢;
勇於主張——自我中心;
有自尊心——自命不凡;
人緣很好——裝模作樣;
非常務實——缺乏想像;
非常謹慎——太過多疑;
很有耐心——死氣沉沉;
戒慎恐懼——常常焦慮;
很有韌性——太過頑固;
沉著冷靜——太過懶散;
臨危不亂——非常遲鈍;
井然有序——過於迂腐;
非常忠誠——佔有欲強。
目標明確——機會主義;
通權達變——反覆無常;
朝氣蓬勃——太過幼稚;
思想開放——沒有原則;
善於交際——不甘寂寞;
實驗精神——慌不擇路;
很有效率——過度積極;
非常好奇——冒冒失失;
非常聰明——知識傲慢;
非常慷慨——太過浪費。
應該有人馬上意識到,既然缺點可以被說成優點,那優點也可以被說成缺點才對。這的確沒錯,而且還是中國歷史上官場厚黑學的基本手法...(成語「孤注一擲」就是用了這招),但它在面試場合的確能用好用。
上述這些優缺點,有些相近甚至重複,但重點是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描述並做轉換,所以就盡量把能想到的都列出來。
整個教改都在往突顯個人特質的方向走,考慮到大學申請資料的字數有限(你寫多教授們也不太可能全部看)、面試時的時間有限,如何在限制條件內比別的申請者更能展現自家強項,會是很重要的技巧。
轉缺點成優點,就是其中一種應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你一開始做哲學教育,接著研究哲學故事,最後差點成了哲學笑點。」 哲普作家 台大兒哲中心研究員 國體大兼任助理教授 粉專:哲學開箱文 合作邀約:yschou0910@gmail.com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