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6年前去找打工,餐廳老闆在最後問我覺得有什麼特質是讓他可以錄取我的,我說善良,他頓時有點愣住,跟我解釋他想要的不是這種答案。
雖然我當時有點窘迫,可是事後回想,其實我還是覺得善良很重要,善良讓你不去故意搞職場小伎倆,讓你對客人或是同事都是正當且正直,最重要的,不會偷懶或是a錢。
之前台灣的臺虎精釀應徵面試出了風波,一名面試者在面試官問你覺得最冒險的事情的時候,她回答了出櫃,結果面試官說,這樣也算喔?讓她感覺受辱,後面還有一些回答也是用字面意義看覺得滿不尊重人的,例如:算了這題對你來說太難了。
因為不知道真實情況為何,所以不多做細節評論,可是這件事在網路上有兩面論戰,一是支持面試者的,當然出櫃可以算冒險,面試官不能設身處地的為人著想,另一派是指責面試者吃同性戀權益自助餐,站在一個同性戀抑或各種多元弱勢身份討同情及過份的權益。
後來這件事掀起輿論,身為啤酒公司的臺虎當然不想得罪民眾,於是道歉了,當下我當然站在面試者的立場為她點讚,她是跟我同高中同大學的一個算是小有名氣的人物,參加的是性別議題的社團,身為社長,就是一個長期關注性別議題及同志權益的人。
但從另一個角度想,我覺得她確實很難找到這些俗世的工作,面試官以一個以上對下的位置,會講出很多難堪的話可想而知,或許在社運圈可以時常糾舉這些人的錯誤,站在一個政治正確的立場,可是也可以理解職場是不講究那些的,站在一個商業公司的立場,當然還是賺錢為主。
但或許她可以改變生態,又或是她被生態改變,不得而知,只是突然理解現實與理想的落差,或許她適合當律師或是政治圈的人,但當她去應徵了企劃或是文案這種工作,期望的是公司站在性別議題的高度,或許太癡人說夢,一間公司或是一個人的表態以及立場,完全有可能只是符合社會期望或是政治正確的價值,更多人是漠不關心又或是藏在心中的不屑。
但怎麼說,這件事根本也沒有對與錯,可能本來只是一件很簡單的意見不和,或是語意不清,又或是面試失敗,但因為面試者長期站在同志議題的尖端,敏感的覺得被冒犯,而品牌總監又太處在一個安全的位置,所以說出了讓人不舒服的話,要說一間啤酒精釀公司有多在意同志,也只是生意上,同性戀酒也不一定喝得比異性戀多,但當這些異議被公諸在版面,引起了討論,其實我是佩服當事人的,若她沒有論述,那這件事就過了就算,可是因為她有長期累積的公眾影響力,儘管並不是全然,也造成了影響,讓商業公司不得不去回應,怕影響了公司形象。
事實不得而知,但我想面試者不會得到這份工作,但或許她會得到一個更好的offer,而面試官也知道了自己即使身為一個"總監"的身份,也該謹言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