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朝花夕拾》算是中國小朋友很早就接觸的一本書了,不僅上課的時候學習,課後讀物裡也常常有這本書。這本回憶錄式的雜文在我看來是非常有價值的,不過,小時候讀即便全本,也沒有辦法理解。這次因為做手工,拿起來了這本書,重讀一篇篇文章,被魯迅先生的幽默、質樸無華、聰慧再次吸引。最喜歡其中的一篇《二十四孝圖》,把他對於白話的推崇、兒時對《二十四孝》的理解與思考幾近全真地寫了出來。
可惜,再沒有「魯迅研究」了。魯迅還是魯迅,但他死後很多年,讀魯迅成了一種反抗,講魯迅成了潛在的危險,魯迅的幽默及才華橫溢在該被利用的時候是夜空中的明星一般,但魯迅的膽與勇氣、犀利與清透在「適當」的時候又成了「最危險的武器」。讀魯迅真的危險嗎?《1984》危險嗎?筆桿子和槍桿子,究竟哪個更危險?或許魯迅在《朝花夕拾》的《二十四孝圖》裡已經說到了,危險的是當一個國家裡,孩子們沒有可以讀的讀物,沒有能夠開啟明智、接近童心、童真的書籍;相反,孩子們被要求著去懂事、去做如大人一樣圓滑的人精,說真話被嘲笑成不會轉圜,思考與反思終被當作危險而自小便一一剔除。這一點陳丹青曾經專門分析魯迅,以及政權下魯迅的被利用,精道。
花了幾天的功夫,做了這樣一個miniature出來,算是祭我逝去的年華,當然,也算是立體書評了。
每一件都是親手做的,也起了一個自己書齋的名字,不過沒有寫出來,還是「朝花夕拾」吧。
畢竟還是魯迅先生犀利啊——
在中國的天地間,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艱難極了。
——魯迅 《朝花夕拾》之《二十四孝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