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會那樣想?而我那樣想?人的個性經過了多少時間的「淬煉」,就像食物一樣,濃縮成精華,等於我們看到的那樣。我當然相信人是善良的,是不作惡的,就像 Google 一樣的「至理名言」,可是呢?Google 爆出的爭議,也絕對不是壟斷而已,還有隱私的爭議性,我瀏覽多次的 Google 的隱私權條款,只看很有「爭議性」的條文,最重要的就是它會無時無刻追蹤你所「搜尋」的字眼,即使只是一次也好,也被列入清單(我有好幾次)。
我對於這個「一次性搜尋」也被列入喜好名單,實在想不透。難道我找一個美女,就表示我「喜歡」這個女性?(我只是想了解這個女生的經歷),或者,我找一個產品,我只是想了解這個產品的用途是什麼,Google 就以為我對這個「產品」感興趣,「想要」購買(一點也沒有)。Google 的人工智慧,坦白說是蠻笨的,它就是你瀏覽什麼,變成它「未來」的搜尋自演的絕對詞,當我們一直搜尋這個產品,或者我真的很有興趣知道這個產品,但還是沒有找到我想要的資訊,例如 A 產品對比 B 產品,哪個是真正好(例如我感興趣的是 A 產品),有時候卻意外找到 C 產品。
機器學習的重點是讓這個機器努力去了解 A ,排除 B ,或是其他,A 成為首選,可是有 A- 呢?可是有 A+ 呢?或是 Aa 呢?機器也可能納入「清單」中,但還是沒有很明白我想要找什麼。
我當然不擔心 Google 知道我搜尋什麼,只是有一個搜尋引擎努力要建立專屬於你的資料庫,感覺是蠻奇怪的。於是乎,我試著用其他的搜尋引擎,並且排除我想要的搜尋結果,但說真的,不知道「鴨子」的搜尋引擎太爛,還是 Google 太強大,Bing 又沒有很完整,好像要強調我非要用 Google 不行?
Google 要一直努力建立專屬於你的東西,好嗎?我不知道。廣告倒是蠻多的,這是事實。你找過的東西就成了廣告,我很排斥廣告,是因為使用者體驗很差,放在不對的版面,搶盡我鋒頭,我只是想看看這附近的美食開吃文,怎麼一直叫我買東西?Google 的爭議性不僅於此,所謂的不作惡,就是利用你的個資成為他們唯一的獲利來源。如果你是 Google 的粉絲,大概幾乎 Google 的產品都試用過,他們很容易建立你的適用圈,來成為你的未來生活圈,當你看到專屬於你的生活型態,你才發現,你的個人主義是很容易成為「個人固體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