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2/05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個體固體主義(二)

bruce mars on Unsplash
改變一個人,有多難?大概也是要自己認知到要改變才知道難不難。我說,一個人的個性當然不會變,也可能會變,這裡的變可不是一夜之間就性情大變,變了完全另一個人似的那樣,從好人變成連環殺手,就像法西斯主義,或是電擊實驗的服從。我們要了解,改變人,必須要從真正的認知性去改變,去意識到我們要變,也絕對從內心著手,準沒錯。
為什麼你會那樣想?而我那樣想?人的個性經過了多少時間的「淬煉」,就像食物一樣,濃縮成精華,等於我們看到的那樣。我當然相信人是善良的,是不作惡的,就像 Google 一樣的「至理名言」,可是呢?Google 爆出的爭議,也絕對不是壟斷而已,還有隱私的爭議性,我瀏覽多次的 Google 的隱私權條款,只看很有「爭議性」的條文,最重要的就是它會無時無刻追蹤你所「搜尋」的字眼,即使只是一次也好,也被列入清單(我有好幾次)。
我對於這個「一次性搜尋」也被列入喜好名單,實在想不透。難道我找一個美女,就表示我「喜歡」這個女性?(我只是想了解這個女生的經歷),或者,我找一個產品,我只是想了解這個產品的用途是什麼,Google 就以為我對這個「產品」感興趣,「想要」購買(一點也沒有)。Google 的人工智慧,坦白說是蠻笨的,它就是你瀏覽什麼,變成它「未來」的搜尋自演的絕對詞,當我們一直搜尋這個產品,或者我真的很有興趣知道這個產品,但還是沒有找到我想要的資訊,例如 A 產品對比 B 產品,哪個是真正好(例如我感興趣的是 A 產品),有時候卻意外找到 C 產品。
機器學習的重點是讓這個機器努力去了解 A ,排除 B ,或是其他,A 成為首選,可是有 A- 呢?可是有 A+ 呢?或是 Aa 呢?機器也可能納入「清單」中,但還是沒有很明白我想要找什麼。
YouTube 當然也是一樣,從你的喜好之中,狹義地給你曾經找到的「相關」,這種個人喜好主義至上的今天,容易成為「封閉」的代名詞。我實在不懂,當內容偏好成為「偏好」時,我們會無一時間成為它的代言人(英文中這兩個詞幾乎相同)。
我當然不擔心 Google 知道我搜尋什麼,只是有一個搜尋引擎努力要建立專屬於你的資料庫,感覺是蠻奇怪的。於是乎,我試著用其他的搜尋引擎,並且排除我想要的搜尋結果,但說真的,不知道「鴨子」的搜尋引擎太爛,還是 Google 太強大,Bing 又沒有很完整,好像要強調我非要用 Google 不行?
Google 要一直努力建立專屬於你的東西,好嗎?我不知道。廣告倒是蠻多的,這是事實。你找過的東西就成了廣告,我很排斥廣告,是因為使用者體驗很差,放在不對的版面,搶盡我鋒頭,我只是想看看這附近的美食開吃文,怎麼一直叫我買東西?Google 的爭議性不僅於此,所謂的不作惡,就是利用你的個資成為他們唯一的獲利來源。如果你是 Google 的粉絲,大概幾乎 Google 的產品都試用過,他們很容易建立你的適用圈,來成為你的未來生活圈,當你看到專屬於你的生活型態,你才發現,你的個人主義是很容易成為「個人固體主義」。
影片更是如此,YouTube 的「相關」看過幾次,你順著相關搜尋下去,你會一直看不完,你死了之後還有更多,你不用擔心影片的數量,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參疵不齊的影片會汙染我們的「眼睛」。我在〈創作者的難題〉提到這點,你要我支持你的創作?先把你的創作做好再說吧?
很多瑕疵的影片,胡亂講話的影片,剪輯不堪的影片,或是根本沒有營養的影片在 YouTube 一直都看得到。你只要搞笑加上荒唐,就可能成為不入流的影片,網飛正好有一部影集就可以說明這樣的情況,想當網紅,只要加上不正經,還有誇張渲染風格,你就可以「躍上」主流排行榜。問題是,只要每一個人如此這麼做,這個大雜燴,幾乎沒有「專業」可言,就算有,就像貧富一樣,只會拉高這差距。
NordWood Themes on Unsplash
因此,當我們從個人視野拉高成為某種的個體固體主義之後,就會一直投射在最某種的狹義的眼光中,就像那些講解遊戲的影片,你認為很搞笑,我認為很奇特。當然,這是個人觀點,有人會覺得這只是個人觀點不同,我同意這點,我無法改變你的思想情結,畢竟,笑笑所該編的遊戲畫面無傷大雅,反正認真就輸了,不是嗎?但因為如此,專業的影片或是有深度的影片,就被這些沒有營養內容的影片給埋沒。
我實在不喜歡有人掌握我的喜好隱私,知道我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我當然不排斥看球類運動,但我肯定「按」不感興趣。但他們還是給我球類運動的新聞——只要是「男生」就好像喜歡球類運動?然後,掌握你的搜尋行為,搜尋次數,你的個資,你的所有「相關」,就會成為他們建立你個人資料庫,作為你的量身打造的一個專屬個體。
做一個好人,可能就會無故成為為了做好事而去做好事,沒有養成獨立思考的觀點,這很重要。當我提出陰謀論,話可是說得一點也沒錯,事情的本質目的根本就不是我想得那樣。
狹義地讓人都以為,這個人肯定是怎麼樣的人,或者當有不相關的東西,即使一個字眼,就被「可能」納入收藏。就像國家的集體式宣傳,個體主義從屬個人式,但是國家主義只是從屬政治體系下一個個體化思想叢集,就像共產國家,企圖就是把人的思想變成某種封閉體系,只是他們不認為,也不說。
如果要建立開放式自由體系,唯一的要點就是個人要開明,唯一的狹隘必須解嚴,但解嚴到何種地步才算是個人自由民主的正式遵守的起點。任何民主的政府當然不會鼓勵你去自殺,去殺害另一個活體生命,可是你自殺了,也是你的自由。今天,自殺者的「家屬」必須判刑,連帶負起責任,所以請你不要連累家人,你會為了家人而不自殺嗎?也或者,當你有了宗教自由,可以信邪教,那麼教你投善的宗教的難道就不是邪教嗎?
請不要曲解我的意思,我沒有說世界三大宗教就是邪教,我只是廣義地打邪教的定義擴大,所謂的投其善良是什麼意思?幫助他人完成其所好,助人一臂之力,難道不是善良的表現,還是為虎作倀?也或者做好事,說好話,只是其討好某些人的馬屁,算不算「說好話」?也或者,做好事的表現就是有顆善良的心靈,協助他人完成其做事的方向,就像幫忙埋屍?
有人會說,你怎麼舉這麼奇怪的例子?我只是想說,做一個好人,可能就會無故成為為了做好事而去做好事,沒有養成獨立思考的觀點,這很重要。當我提出陰謀論,話可是說得一點也沒錯,事情的本質目的根本就不是我想得那樣,當這一切成為某種雙面人,就會讓我大吃一驚,總覺得這不是陰謀的說法,就是固體思想成為我天真上的觀點。
確實很奇特,當然,提出意義論,其他的異議就會成為異議份子,中國的思想觀點成為某種自由民主的傳統儒家想法,也就是保守者的自由民主體制。我們要中國民選一個主席,可能就像印度一樣,需要很多天才有可能一個結果出來。思想大開放,大躍進,需要有一個跳板,願意擁抱開放市場,中國非常願意這麼做,事實上,市場貿易交易以來,中國確實賺了不少人民幣回流在他們的體制之內。也因為如此,作為其他的西方民主國家,似乎有點「眼紅」,不相信中國可以做到。他們確實可以。為了與西方「競爭」,中國下了不少苦心與決定,例如高速鐵路,例如許多基礎設施,中國成為「強國」,是因為中國人可以西方人可以劃上等號。然而,這是民族的思想體制問題,最重要的是,因為民族的固有,很容易侷限在我們是哪種人的固態思考中。
民族,動物,人種,國家,社會的結構,就把我們納入國家的單一包袱中。我實在不喜歡,原因?我們只是封閉了這些,卻很少開放看到其他那些。狹義地只有固體,要唯有液體能把我們解放,也唯有水的基本的結構才能做到——也就是水的本質——不管是液體、固體或是氣體,我們可以真正了解那表示什麼,而不只是單一的冰霧化(套用我小說的名詞)。
思想應該要健全,我們才能成長,才能真正一針見血看見社會與個體問題。現在的科技幾乎只是在保護隱私的範圍中,還有「選擇性」把我們出賣,因為個資很重要,但是完成你的個體化,也似乎成為未來的動機考量,不然看看你的「個人紀錄」,怎麼越來越像你呢?你應該有意識到這點,YouTube 很容易看得出來,網紅的影片,幾乎大多數,我都不感興趣。你的個人私生活與我無關,我只是關心你介紹的開箱文——是物讓我有興趣,而非你本人。當然,人有不同的說詞,每一個用戶使用的情況也不相上下,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就是社會的合理正確化走向一個認同方向:我們的意義是寫進該社會認可的範圍之內。
希望你能意識到這點,個體固體主義要改變,前提是要了解大方向與小細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