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2/0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何進行知識萃取?

近日參加了一場有關知識萃取的說明會,為要讓學習者能夠將過去達人的經驗轉換成為課程以便輸出,講者二十年的辦訓經驗。最初單純只是為了減少講員自己的負擔,便開始召集辦訓單位內部人員受訓,能夠模組化,後來轉變成為幫助單位產出不同人員在不同年資,職位上的學習地圖。
如何將自己的知識經驗模組化輸出,便是知識萃取的結果。
會中他提出了理論、觀點、方法、技巧、工具,特別是在技巧上,需要抓出在每個關鍵點上如何操作並且讓這些操作能夠化為簡單易懂的知識點(關鍵點轉化成為知識點),並讓知識點簡化成為步驟。這與「知識,可以這樣賣」一書內容有部分相似與相異之處。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因為「知識,可以這樣賣」書中純萃以「知識」為主,不以「操作」為重點,所以在知識上,便有「同意與不同意」的觀點可以供作學習,而操作便以正確執行某項工作為輸出。
在書中所舉例的故事或情境,把能夠讓你心動或是會煽動你情緒的例子萃取出來。這個也是在操作層次需要做到的,該故事或情境,打動得了你,以適當的故事描述,也必然可以打動受眾(TA)。內容包括:故事或案例中的主角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遇到了什麼困難?後來他做了什麼決定、產生了什麼結果?
所以在描述故事或案例的重點在於主角、情境、困難、決定、結果,便是知識點萃取點。
本書的作者會說明、解釋的流程、步驟或方法。這部分往往是屬於書本作者的經驗精華。當我們透過主題式閱讀,就可以把不同書中所講述的流程、步驟、方法萃取出來,甚至進行分析、並比較各種方法的優缺點。
在書本與實務中的知識萃取另一個差異便在於找出方法與步驟,書中所提到的可能因為版面文字的配置,或是作者認為讀者懂了便不描述清楚,以至於可能出現較為片段的流程,需要閱讀者注意。
實務中的萃取在於原本就是出於自己的手中的經驗,過程自己都很清楚,但因為已經習以為常會忽略某些該注意的部分。實務萃取者更需要細部的思考流程的精確程度。
所以實務萃取者要做的還要包括把每個知識萃取點組合起來成為知識線,再成為知識面也就是知識地圖。受眾透過知識地圖,才能滿足全方位的學習。
無論是知識性或操作型的知識,要能夠萃取出來,才能夠讓別人知道,每個步驟,動人的故事、衍伸出來的決定、結果、甚或是關鍵點都是值得輸出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