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褒貶,存在即是價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抒懷感思

  相信每一個人都不喜歡被論斷,而我總以為只要不批評就是了,然而讀了阿德勒心理學後,我才警覺到讚美其實也是一種論斷
  阿德勒認為對人不論褒貶,都是一種優越情結的展現,可以說是從根本否認被褒貶者的能力,因此在褒貶的過程中,被褒貶者無形間會越來越沒自信,甚至迷惘自己的價值,故為了確認自己存在的意義,反而會更進一步積極尋求他人的認同,強迫自己要活得符合他人期望,即使過程中並不開心,也依舊難以掙脫如此束縛。
  對於這樣的不快樂,人通常歸咎於社會或他人的要求,未曾自覺這樣的生活其實是來自自己的選擇,源於內心深處渴望被認同,害怕被他人厭惡,才會使自己形成今天這樣的樣貌,所以說人真正的痛苦根源是來自於「認同需求」,無怪乎阿德勒會說:「一切煩惱均是來自人際關係」。(在亞洲社會更是如此)
因此,若想要幸福,想要過自己嚮往的生活,就得面對被他人討厭的風險,勇敢選擇自己嚮往的人生,其實你不是不能,你只是缺乏勇氣而已。
  那勇氣在哪裡呢?以阿德勒的見解來看:「人,只有在覺得自己有價值時,才會有勇氣。」而我們之所以沒有勇氣,正是因為我們不敢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有價值的。
  從小到大,一路以來我們不停受到「評價」洗禮,害怕師長的責怪,渴望師長的讚美,使我們一直習慣「標竿」的存在,不敢相信自己也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處世哲學。這讓我們不但習慣別人「介入」我們的生命課題,甚至潛移默化間我們竟也渴望被「介入」。
  演變到最終,我們無意間也成了某些人的「標竿」,不自覺的去主導,去干涉他人的生命,甚至認為背負他人生命是自己的義務。
  面對這樣的難關,唯一能做的,就是避免去「評價」他人,「評價」是一種上對下的關係,彼此雖然身分不同,但都是平等的,沒有人是神,是完美的,可以純正公平的評論黑白,因此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方式應該是橫向關係,是相互鼓勵的,而表達「感謝」就是最好的鼓勵方式,阿德勒提到:「人在聽到感謝的話時,就明白自己是對他人有貢獻的。」
  因此不去評價,不妄求別人符合自己的期望,甚至不去介入他人的人生選擇,做好課題分離,畢竟這是屬於他們的課題,他們擁有自己人生的主權,反過來說你也擁有自己人生的主權。最後,要記得每個人的存在均有其價值,沒有平凡偉大之別。

  • 書名:《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 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 推薦度:★★★★
  • 適合對象:想要了解阿德勒心理學的初學者、對自己的價值感到迷惘者、受情緒勒索影響者

文字拾遺

☀️前言
1.不是「世界」複雜,而是你把世界變複雜。
2.沒有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世界。
3.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4.人是可以改變的;還可以變得幸福
5.阿德勒心理學不是改變別人的學說,而是為了讓自己改變的心理學。
☀️否定心理創傷
1.許多人都有強烈的自卑感。有點過度在意他人的目光。除了無法由衷祝福別人外,也總是處在自我厭惡中。
2.阿德勒心理學明確否定心理創傷。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
3.「情緒」是工具,是我們為了達成目的而捏造的。好比你其實可以好好表達,但你選擇怒吼,然而換個對象時,你卻又能轉換情緒,好好表達。
4.佛洛依德的決定論,可以說是「心理創傷」最具代表性的論點,但他的決定論其實是變相的宿命論,是通往虛無主義的入口。而阿德勒心理學則是虛無主義的對立面,是哲學。
5.人非受制於過去的原因而行動,而是朝向自己決定好的目的而行動。
6.改變的第一步,是要知道。但答案要親自找。
7.如果你感受不到幸福,繼續做現在的你也不會好到哪去。不要停下來,要繼續前進才行。
8.重要的不是你經歷什麼,而是你如何運用它
9.你的不幸,是自己選的。沒有人單純只是為了做壞事而做壞事。所有犯罪者都有其「正當理由」
10.「生活型態」:對人生採取的思考或行動傾向。也就是你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自己。
11.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你下定決心「不要改變」。即便有種種不滿,但保持「現在的我」還是比較輕鬆安心。
12.簡單說,你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所以要有「捨棄現有生活型態」的決心。13.一直「如果⋯」,就不可能改變!
14.過往的人生如何,對你未來打算怎麼過日子一點也沒有影響。(每天要做什麼由你決定)
☀️所有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1.你之所以只看到自己的缺點,是因為你下了決心「不要喜歡自己」。為何如此呢?因為你過分害怕被人討厭、在人際關係中受傷導致的。而你的目的就是「不要受傷」。
2.「要除去煩惱,唯有獨自存活在宇宙中」因為所有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沒有個人就能終結的煩惱
3.這些折磨我們的自卑感並非「客觀事實」,而是「主觀解釋」。如果沒有其他可比較的人存在,我應該不會想到自己的身高問題。
4.為了擺脫無力感,會有一些普遍的需求和慾望。阿德勒稱為「追求卓越」。而當理想無法達成時,就會對自己產生一種低劣無能的感覺。
5.無論是追求卓越還是自卑感,都不是疾病,而是一種對努力與成長來說健康和正常的刺激。
6.「情結」是表示錯綜複雜,而且倒錯的心理狀態
7.「自卑情結」:是指開始把自卑當成藉口使用的狀態。
8.「表面上的因果律」:把完全沒有因果關係的事物,說得好像有多大的關係,並接受這樣的說法,充其量只是不願改變罷了!(例:把「高學歷才會成功」當作自己不成功的理由,但這是事實嗎?其實只是害怕改變,或不想改變,安於現在的輕鬆。甚至某程度上,其實是想暗示自己其實是優秀的,只是因為「學歷低」才會不得志)
9.「優越情結」:表現自己好像很優秀,沈浸在虛偽的優越感中。(自吹自擂的人其實很自卑)
10.「炫耀不幸」:透過「不幸」讓自己變得「特別」,以此高人一等。甚至藉此支配他人。
11.軟弱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力量(嬰兒支配他人,卻不受支配)然而把「不幸」當作武器的話,自己將一直處於不幸中。
12.「健全的自卑感」並不是和他人比較產生,而是跟「理想中的自己」比較的結果。比現在的自己更往前一步,才是它的價值所在。
13.人際關係一旦有了「競爭」,就無法從人際關係的煩惱脫身,無法逃離不幸。
14.只要你置身競爭之中,內心就無法得到片刻安寧。因為不想成為輸家,而且為了不成為輸家,就必須不斷贏下去,也沒辦法相信別人。
15.無法祝福他人是因為你認為別人的幸福是「自己的挫敗」。把人人當作夥伴,對世界將會有不同看法。
16.一旦確信「我是對的」,那一瞬間就已經踏入權力鬥爭了。當你認為自己是對的的時候,這時已經不是在討論意見的正確性,而是該轉變成思考「如何對待別人」。17.要知道承認錯誤、表達歉意還有脫離權力鬥爭,這些都不是挫敗。
18.朋友多寡沒有意義,真正該考量的是彼此關係的深淺。
19.人只有在感覺「只要和這個人在一起,就可以自由盡情地展現自我」的時候,才能真正感受到愛。(唯有「對等的關係」人才能和睦相處)
20.「保持現狀」是最糟的。
21.只要有心,人都能找出對方的瑕疵。因此對方沒變,是自己想要終止關係而產生的「人生謊言」
☀️割捨別人的課題(否定尋求認同)
1.「賞罰教育」導致我們有了「認同需求」
2.老想尋求他人認同,最後你過得就是別人的人生
3.如果你不是為了別人的期望而活,那別人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望而活。
4.人際關係的紛爭,往往來自涉入他人的課題,或自己的課題被干涉而引發的。
5.如何區分是誰的課題呢?想想這個決定的結果是由誰來承受,就能一目了然。
6.我們可以將馬牽到水邊,卻不能強迫他喝水
7.只有自己可以改變自己
8.關係越親,越是要懂得切割課題。為了避免情緒勒索,要知道對方對於你的決定要如何調節心情是他的事,這不是你的課題,因為你的決定最終影響最大的是你自己,不是他們。(是否追夢呢?)
9.對於自己的人生,你所能做的只有「選擇一條自認為最好的路」
10.別人如何評論你,是他的課題,你無法干預。
11.不要介入別人的課題,也不要讓任何人介入。(介入他人課題才是自我中心)
12.所謂命運,並非依靠傳說安排,而是揮舞自己的劍去斬開。沒學會面對困難的孩子,將會閃躲一切困難。
13.為他人期待而活,或是將人生託付給他人,是對自己與他人不誠實的生活方式。14.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想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要有被討厭的勇氣!☀️世界的中心在哪裡?
1.「社會意識」:就是把別人當成夥伴,並感覺有自己的歸屬。(社會的最小單位:你和我)
2.只在乎別人如何看我,是真正的自我中心,對自己的執著。因此要把對自己的執著,轉為「對別人的關心」。
3.歸屬感來自於「主動積極參與共同體」。必須靠自己雙手去獲得。不要思考別人會給你什麼,而是思考我能給別人什麼?
4.在害怕關係崩毀的恐懼下過日子,其實只是為別人而活,是不自由的。
5.當我們在稱讚別人的時候,目的在於「操控能力比自己還差的對象」,其中並沒有感謝或尊敬的意味。(不可以責備,也不可以稱讚)
6.否定一切「縱向關係」,提倡所有人際關係都是「橫向關係」。(自卑感來自縱向關係)
7.人面臨課題之所以由於,不在能力有無,而是在於缺乏面對課題的勇氣。
8.最重要的是,不「評價」他人。
9.人在聽到感謝的話時,就明白自己對他人是有貢獻的。而人,只有在覺得自己有價值時,才會有勇氣。
10.不是從別人那裡獲得好的評價,而是自己主觀認知「我對別人有貢獻」。
11.「存在」本身就是有價值的,無須以行為來看,否則一旦失去「行為」能力,將遭受打擊
12.由自己做起,不必考慮他人是否協助13.任何人都是對等的關係,該堅持就堅持,坦蕩不退縮。
☀️認真活在當下
1.「肯定自我」:明明做不到,卻暗示自己「我可以」、「我很強」。這種想法會連到優越情結上。
2.「接納自己」:在無能為力下,坦然接受自己辦不到,然後盡最大努力朝目標前進,不騙自己。
3.懂得分辨「可以改變」(需要勇氣)與「不能改標」(需要接納):主啊!求你賜我平靜的心,去接納無法改變的事物;賜給我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東西;並賜給我智慧,去分辨兩者的差異。
4.「斷念」是明白真相後的達觀。
5.「信用」是有附帶條件的(如果你還的起就借你);「信任」是無條件信任。
6.決定要不要背叛的不是你,那是對方的課題,你只要考慮自己要怎麼做就行了。
7.只要你害怕信任,終將無法與任何人建立深厚的關係。
8.可以「接納自己」,才能不怕背叛、「信任他人」。接著,因為對別人有貢獻,感受到「我對某人有用處」,於是接受這樣的自己,做到接納自我
9.不要想著別人能為我做什麼,而是我能為別人做什麼?
10.不要以偏概全,不要以那狹隘的觀點來評論全世界。(某人討厭你,並不代表全部)
11.「工作太忙以致無法兼顧家庭」不過是以工作為藉口,想要迴避其他責任罷了。12.最大的不幸是不喜歡自己
13.所謂幸福,就是貢獻感。然後透過認同需求所獲得的貢獻感是不自由的。簡單說,主觀上覺得自己有用處就可以了,不需要別人的認同。
14.一個人不論特別好或特別差,它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為了得到他人的關注,脫離「普通」的狀態,成為「特別的存在」。
15.擁有「甘於平凡的勇氣」:平凡並非沒有能力,而是我們沒必要刻意誇耀自己的優越性。
16.「實現式的人生」:既是過程也是結果。(不是到達目的地時才叫旅行,而是踏出家門的剎那,就已經在旅行了)
17.人生是一連串剎那,只要「當下」是充實的,就已經足夠了。過去發生什麽,與當下無關;未來會如何,也非當下要考慮的問題。
18.「等⋯的時候再來做」這是虛耗人生,好好享受「今日的成就」吧!最大的謊言就是沒活在當下
19.人生沒有意義。意義是你自己賦予的。
20.不必與人競爭,也不需要有目的地,只要持續走著,就會抵達某個地方。
#自覺自己的選擇#做好課題分離#以感謝取代評價#被討厭的勇氣#讀書心得#閱讀#閱讀筆記 #閱讀心得#阿德勒#心理#價值#讀書心得#閱讀心得#讀後感#推薦閱讀

    avatar-img
    0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透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探討了自由、進步與幸福的話題。自由是有代價的,自由不僅是追求理想生活的前提,更需要我們承擔選擇的後果。幸福可以是透過「比較」簡單得來,也可以是透過長期思考摸索獲得。選擇哪條路或許沒那麼簡單,這個世界很複雜,絕對不是黑白分明,但也是因為這樣,才有趣。
    Thumbnail
    本文透過《被討厭的勇氣》,我們和阿德勒心理學與斯多噶哲學相遇。兩者皆探討專注於可控制的事物、接受過去並活在當下。阿德勒強調自我意志和人際關係,而斯多噶則提倡宿命論與美德生活。這篇文章比較兩者的異同,帶你探索不同哲學觀點下的生活智慧。你會選擇哪種哲學作為生活指南?快來探索這些智慧的火花吧!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你經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自卑嗎?很想努力上進卻達不到理想的目標,感到灰心氣餒?想要跳出負面情緒的綁架,你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心理類知名暢銷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方的對談,由淺入深地探討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的思想。顛覆一般普遍的認知,提出「人生目的論、否定心理創傷、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等想法,透過課題分離來創造幸福人生。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雙方談話中,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以下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透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探討了自由、進步與幸福的話題。自由是有代價的,自由不僅是追求理想生活的前提,更需要我們承擔選擇的後果。幸福可以是透過「比較」簡單得來,也可以是透過長期思考摸索獲得。選擇哪條路或許沒那麼簡單,這個世界很複雜,絕對不是黑白分明,但也是因為這樣,才有趣。
    Thumbnail
    本文透過《被討厭的勇氣》,我們和阿德勒心理學與斯多噶哲學相遇。兩者皆探討專注於可控制的事物、接受過去並活在當下。阿德勒強調自我意志和人際關係,而斯多噶則提倡宿命論與美德生活。這篇文章比較兩者的異同,帶你探索不同哲學觀點下的生活智慧。你會選擇哪種哲學作為生活指南?快來探索這些智慧的火花吧!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你經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自卑嗎?很想努力上進卻達不到理想的目標,感到灰心氣餒?想要跳出負面情緒的綁架,你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心理類知名暢銷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方的對談,由淺入深地探討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的思想。顛覆一般普遍的認知,提出「人生目的論、否定心理創傷、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等想法,透過課題分離來創造幸福人生。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雙方談話中,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以下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