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5|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拖延症候群到行動

  建立方格子帳號已經近三個季節了吧?第一篇文章很神奇居然是一篇短短的詩,這跟我剛開始預設寫長篇文章大相逕庭,而且距離下一篇文章隔了半年多,可能與當時的心境有關聯,想說卻又不敢說太明、想表達卻不知從何說起。
  長期自我懷疑、長期信心不足,各種消耗自己的能量,疲倦的我只能無奈地待在原地,唯一能努力的事情是讓自己不要下沉。龐大的耗能導致我需要花大量時間儲備能量,充回電才能繼續前行,將我的想法透過各種創作途徑分享出去。
  我的個性天馬行空,缺乏行動力,常常發生想很多卻做很少的窘境,看似很多選擇,卻又不曉得如何選擇,不曉得從何開始。也容易受環境影響而猶豫不前,我討厭競爭排名,那會讓我很困惑,我害怕展現自我,那會讓我成為箭靶,我害怕比朋友厲害而停滯不前,那會破壞我跟朋友之間的人際關係,或者其實我只是害怕失敗而找一大堆理由逃避,我不知道我真的熱愛畫畫嗎?我總覺得我在各種興趣都是淺嘗即止,略懂略懂卻沒有一個專精的,逃避熱愛的繪畫,很有興趣卻不擅長的大提琴卻花了很多時間心力,但是至少知道此路不通。
  大學時期,我靠著自己的毅力、前三年拚命修學分、忍痛割捨放棄教育學程與商詩、老師、朋友、同學們與家人的支持順利畢業,老師是建議剩半學期就撐過去吧!我當初真的太急了,什麼都想學、都想要精通,結果當然是什麼都學不好,現在也記取教訓要合理安排上課、作業、休閒、社團等等時間,要懂得捨棄,安排時間先後順序。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情緒控管非常差,焦慮、恐懼、不自信、完美主義、惰性,不曉得拆分任務,總是最接近交作業的時候才開始動工,最後做的很差,長期以來造成學藝不精,每一科都只有大概初步了解,繼續沒有信心,繼續惡性循環,累積大量愧疚感、自責的情緒。
  無意間發現同儕中,大多是繼續讀研究所、實習、就業,讓我心中很焦急,不過焦急過後突然發現,有的同儕選擇延畢,讓我意識到或許當初延畢也沒有關係,而後又覺得,既然都有人延畢了,那我也不用急著要做決定,不如給自己段時間停下來,以恢復能量、做下一步決定、規劃之後的路要怎麼走。於是,我決定給自己1~2年空白年的時間修復,設定一個停損點,之後要就業或是回學校進修再說,又剛好遇到疫情就業市場低迷,與其扛著高壓去找工作提高病情復發的風險,就順勢而為好好休息。當然,前期仍然無法好好放鬆,自己害怕居於人後的恐懼、家人的期待以及社會價值觀像是一大片黑壓壓的烏雲,壟罩著整個天空,那陰暗焦慮的氛圍瀰漫在空氣中,我如同窒息般不能呼吸。
  剛開始完全不想接觸人群,宅在家是日常,唯一的聯繫是手遊的朋友們,關臉書、IG、LINE等社交媒體,非常害怕接到訊息,厭惡接電話,一度到驚恐的程度。平時就是打手遊、追劇、看書、看身心靈提升相關影片,尋求心靈寄託,一度瘋狂做占卜(勸世:請勿占卜,因為大多數都是非善意靈體,勇敢做自己的掌舵人,別迷失在那些虛無飄渺的故事裡,找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吧!)跟家人相處時,常常爆炸,後期才逐漸轉好,到近期,我已經能夠跟家人好好表達我的情緒,這是以往我們做不到的事情,好感動啊!很感謝自己的努力,也感謝我的靈魂家族們,感謝你們的影片、文章、Podcast等等創作,感謝家人們跟我一起練習,讓我勇敢面對自己的黑暗面,勇敢面對跟家人之間的矛盾,訓練自己各種肌肉,並且持續進步中。我最大的收穫是,懂得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懂得表達自己當下的情緒給對方,給彼此一個修復關係的機會,而不是咬碎牙齒和血吞,彼此生對方悶氣然而對方卻不明所以,雙方累積的怒氣、怨氣將在下次的衝突中爆發,長此以往,何時能夠放下呢?
  偶然經由中間友人K與朋友S相約去打工換宿,那又是個改變的重大契機,很感恩我這兩位從高中認識至今的摯友,把我從家裡正式拉出來,朋友S偏向行動派,我是顧慮多遲遲沒有行動(想了近半年,也太會拖了......),正好互補。期間,因為我是蔬食者(大概是去年6月份開始我的蔬食生活)與朋友S的挑食而在吃的方面衝突不斷,還有朋友S沒有與他人住宿的經驗,整個換宿期間都在磨合,算是意外的收穫。打工換宿的最大收穫在於,有空白的時間思考自己到底下一步要往哪個方向,也終於有屬於自己的獨處時間而不被他人干涉,拿回人生主控權,學習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用自己的力量與社會資源訓練自己獨立,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經濟上的獨立。
  直到昨天以前,我的日常生活很單純,打工換宿、吃喝、跑步、看影片、看漫畫、滑臉書、滑ig、看書、做筆記、騎腳踏車出去放鬆,放長假回家時在家裡耍廢,偶爾全家出遊。昨天開始覺得很無聊,完全不想追劇、看漫畫、不想睡覺,非常煩躁,總是覺得要做點什麼事情,有一種要改變的想法,很急切地想要行動,真的很妙,跟我以往的想法不謀而合。耍廢到極致會無聊進而開始行動,因而勇敢放心的耍廢充電,該吃吃、該喝喝、該睡就睡,好好放鬆充電、儲備能量,這個所謂的耍廢期間其實不是很簡單,要完全放心的耍廢真的挺不容易的,那是要多麼疲倦才有辦法過這麼無聊的生活。
  我確切生病的時間點可追溯到國中三年級,考基測前的那年,長期壓抑情緒,藏起所有負面想法,幾乎不談論自己心裡真正的感受,從國三開始都處於一種長期憂鬱的狀態。直到大三下學期,我終於認知到自己生病了,終於擁有所謂的「病識感」,開始看醫生、吃藥,邊配合學校諮商師做治療,可惜畢業後我就停了諮商與吃藥,我決定嘗試其他方法復原(建議還是要看醫生與定期配合諮商,比較有效率),我開始看阿德勒的「被討厭的勇氣」、「原子習慣」等等書籍,直接從思想上著手改變,這個過程非常不容易,其實,「被討厭的勇氣」在我大二還是大三時,有個友人借給我閱讀,那時候讀到最後就讀不下去,又拖了一段時間才還回去,讀的時候超級痛苦,實在不曉得自己怎麼吞下去的,但是真的無法消化,看到了,卻進不去腦袋,甚至更崩潰。重新再閱讀第二、三次時,才比較能接受這些價值觀,有趣的是,當初要跟圖書館借這本書卻都被借走或是預約中,恰好得知朋友K有買這本書,於是向他商借順便聊聊彼此的近況,跟書的緣分真的蠻奇妙的,當你迫切需要資訊時,整個宇宙都會來幫你,很感謝各位朋友及宇宙的幫忙。
  現在居然可以將我羞於啟齒的過往,透過文字書寫出來,甚至分享出去,分享在不知道誰會看的到的網路世界,也深刻體認到自己真的進步很多,給自己大愛心與大抱抱。從去年年底也開始在社交媒體跟朋友們互動,不再恐懼與人接觸,真的感謝自己這麼長時間的努力(我上個月想到這句話還哭鼻子),也再次感謝宇宙,感謝我的靈魂家族們,感謝眾生一起支持我的進步!
再出發/攝影-琴暘
再出發/攝影-琴暘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