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後微成長3]下班後的〈自癒企劃〉(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給自己一點耐心,讓自己有時間成長。」——《7個習慣決定未來——柯維給年輕人的成長藍圖》作者西恩・柯維。
有時候我會想,是不是不該再給自己更多時間在某個領域深耕,然後再去經歷一次真正的成長。會這麼想,是因為與步調快速的世界相比,我總覺得自己長得太慢了,要讓我對自己有點耐心,看看給自己更多一點的時間會不會得到成果,隨著年齡增大,變得越來越難。
世界在我的周遭飛奔著,我總看著某個他或她,擁有很華麗的經歷,而且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完成很多些事情,解決很多問題,又或是看著某個他或她,可以接任複雜的案子,與人周旋並做出很完美的報告。看著周遭的那些人,我很羨慕,但一方面知道自己並不是他們,二方面是,才剛入門某個領域的我,要如何趕上背影早已離自己很遙遠的人?
那種「趕不上他人」的心情,是從小就存在我心中的。「我不夠好」、「我要快一點追上大家的腳步」、「我要更努力才行」、「都這麼不好了,我哪有資格去做喜歡的事...」這些無聲的話語一開始的主詞應該是「妳」,但不知道在何時卻漸漸替換成「我」,並成了我的一部分。
然而,最近發現當我趕著去完成某些事情,越是趕,就只是讓自己變得越焦躁,越是趕,就有越多事實質上沒有處理好,或是即便處理好了,還是讓我感到很多不安。
雖然為了解決焦慮,我開始搜尋了一些文章閱讀並對這種不舒服感覺似乎多了點認識,但不論是透過自我分析焦慮來源,又或是透過告訴自己焦慮是某種成長的標示,卻終究沒辦法解決焦慮對我生活的影響。
前陣子,也許我過度希望自己能容納那份越來越嚴重的焦慮,於是不知在哪時我漸漸關閉感受周遭事物的能力。那是一種我原先沒意識到的狀態,我只知道,無論是工作或是生活,漸漸地像是被包上了一層膜,離我越來越遙遠,變得越來越不真實。當我用一種近乎機械的方式與世界接觸,沒想到,我遇到的問題卻越來越多。我開始難以學習新東西,我開始不會舉一反三而是被動接受資訊,我不再能非常坦率直白地表達自己想說的話,我開始失去了思考力與應變力。
低能量的狀態,讓我落入了類憂鬱的狀況。然而我又知道那樣的狀態不是真的憂鬱,因為真正的憂鬱,是有個黑洞會一直想吞噬自己,必須和黑暗鬥爭好找回自己。可是,前陣子經歷過的類憂鬱狀況卻不是這樣,我不知道那是比較好或比較不好,因為當時的我是根本沒感受了,我甚至不知道「壞的感受」是什麼了。(現在回想起來,那種逃避感受而莫名變得不去感受的狀態,真的好可怕。)
直到某個週末早晨,我打開先前寫下的文稿,讀完過去寫下的幾個章節,嘗試接續寫下故事,卻怎麼寫怎麼覺得不順,最後也沒什麼心情起伏,就把所有當日寫下的稿件刪了。不過,那時我也發現,當下的自己跟過去的自己有些不一樣了。
察覺到自己的狀態後,加上自我診斷並分析,隨著蔬果盒和小運動項目加入日常生活中,我開始察覺自己是真的進入了微憂鬱狀態。
「——是,我就是真的感覺很不好。」
「——對,我的確沒做什麼,可是我就是感覺很不好。對,我現在也很想知道,為什麼我抗壓性這麼差?」
我開始在腦中承認自己的感受。雖然承認自己感受不好、不舒服並不是我擅長的事情,我總覺得那樣的自己太脆弱,可是,直到當我承認自己的狀態,我才真正比較知道自己該怎麼面對並改善。
所以,關於下班後的自我療癒企劃,我後來為自己增加了——

一、覺得不好,又沒關係

自從讀到 Chanel 的超帥言論:「我沒時間討厭你。」以及另一句「成功的人不會花時間抱怨。」我便把不討厭不抱怨奉為宗旨。但是,直到近期我才真正意識到,沒時間討厭某個東西或某件事,不代表沒有討厭的東西或事物,而不會花時間抱怨也是同樣的道理。
然而,過去有好長一段時間,我對任何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會下意識壓抑那種不喜歡的感受,甚至有時候不會迴避或拒絕那些我不喜歡的人事物出現在自己的生活當中。
漸漸的,我似乎在大家眼裡成為一個隨和且很懂得體貼他人的人,可是,在心裡深處我其實是累積了一些負能量的。過去,那些負能量還可以透過為難以企及的夢想努力而逐漸消化掉,可是,當開始在職場工作後,那些負能量累積得太快,而我完全來不及清理掉便又得開始累積新的。
幸好,當發覺自己真的不太對後,我慢慢願意正視生活中某些「不好的存在」,並真正承認自己對某些人事物就是有不好的感受。那些對我產生不好感受的存在,有些其實是真的傷害到我的,可是因為我習慣選擇沈默和忍耐,同樣的,在職場上那些不好的人事物,我也採用一貫的方式卻因此越來越壓抑。
但是,正如遇到的一位大姐告訴我的:「妳要懂得適時拒絕,也要懂得偶爾為自己 Fight.」我開示正視自己應該要懂得為自己設立邊界,同時不應再忽略自己的感受。
覺得不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硬是從不好的事物中努力發掘它們的優點,雖然是一種能力,可是如果得消耗了大量的心理能量才能夠達到,那以讓自己覺得舒服為優先,是更該做的事。
因此,在工作日裡,我決定放過自己。當感覺不好時,我開始給自己留下一點時間做決策,並且在下班後,想想那些不好的事情該如何好好拒絕或解決。
願意承認那些不好的感覺,而不是假裝一切都很好,實際上卻忽略自己的真實感受,或許是這陣子最大的收穫吧!

二、偶爾「小自私」一下,回歸生活,畢竟這是我的人生嘛

還沒開始上班前,從已入職場的朋友口中總會聽到諸如「下班後就沒時間了」、「如果有其他方式有經濟來源,真的就別到公司工作了」、「大部分的時間都會在工作很恐怖喔」等語,而當部分的他們聽到我是為了想支撐自己創作,才去工作時,他們不是表示「等妳開始工作,妳要繼續創作真的要很有意志力。」(溫和版)就是「妳開始工作後,哪有時間創作。」(血腥真實版)
進入職場並開始成為社畜後,雖然總工時算一算,已比過去自己為夢想奮鬥時還少了兩到三小時,但是下班回家後,往往一門心思仍掛念在公事上,而且連點小事(吃飯和運動)都不太想做,加上莫名的焦慮以及後來的「關閉感受」讓我有些失去創作能力,因此,下班後即便有點時間,對我想創作的我而言,其實是沒有時間的。
不過,近期我決定下班後做些自己想做,而且做不好也不會自我批評的事。做這些事的主要目的只是要讓自己的思緒能脫離工作,然後慢慢回到能感受生活、進而掌握生活的狀態。
我為自己列出了下列活動:閱讀、寫作、練琴、簡單畫一點圖、研究食譜(然後規劃採買時間)。
最開始實行的活動是閱讀。坦白說,在下定決心,並規劃一段時間讓自己下班後能做自己的事時,我很難在那段時間真正進入閱讀活動。我總會忍不住想查詢與職場有關的書籍、文章或經驗分享,而不是讀小說、文學評論,或那些自己深感興趣的書籍。
直到我再度拿起蔣勳的《孤獨六講》,這本大學時代為了做報告買的書,時隔一段時間重讀,沒想到閱讀竟然越有種「被理解」的感動,讀一讀居然落淚了。
當緩慢地閱讀完一本書後,我猶豫著到底要再讀一本書,還是該來寫點東西,卻不想下班後寫點東西並不是個好主意。
寫作很療癒,可是當自己的狀態不好時,寫出來的內容真的貧乏,而且字句缺乏邏輯性,這些都會讓我對自己感到極度惱怒。此外,除了長篇小說外,我其實不太能接受自己沒有將當天寫的文章當天完成(可是寫完後,隔天或是隔幾天檢查然後大幅修改,我卻又能接受,是個神祕的小怪僻)但下班後的時間實在不多,如果要完成一篇三千字的文章(好像莫名其妙就會想寫三四千字為一篇)狀態好的時候至少也要花近兩個半小時,因此,在試過幾天之後,我決定還是改做清單上的下一個項目:彈琴。
開始在下班後隨性彈鋼琴甚至自創即興曲,像是一把鑰匙,慢慢打開了我的感官。
我從來沒想過即興彈琴可以像是情緒抒發,而那種抒發不一定是要排解憂鬱、憤怒或任何負面的情緒,而是讓自己慢慢恢復感知力,讓自己接受既生而為人,本來就會有情緒,情緒並不是不好,雖然控制情緒很重要,但是並不是壓抑它就沒事了。
是說最近偶爾甚至還能彈著彈著引發一些欣喜的感受,覺得很神奇。
當情緒漸漸回到生活中,我也開始不再整天只想著工作或想著如何提升工作技能了,雖然身為菜鳥的確要不斷提升技能才能在職場活下去嘛,但是,近期臉貓深深體悟有些事情真的是靠經驗和時間呀!

三、告訴自己,「慢慢來,真的可以比較快」

「慢慢來,比較快」是好久好久以前的流行語,當初遇到這句話時,覺得很衝突因此覺得它很有趣。
慢慢來,要怎麼比較快?臉貓還是小屁貓時一直弄不懂這句話真正含義,但隨著年歲過去,現在臉貓會覺得,句子中的慢,應該是指心態上的慢,而快,是指把一件又一件事情完整做完因此反而有進度。
過去有段時間臉貓很容易焦慮,很想在短時間內一口氣把一大堆事情做完,可是每件事情都需要一定的基本時間呀!因此我往往會A事情做一些,B、C、D、E等事情都做一點。雖然我會盤算這些事情的下一階段要什麼時候做,但是其實那段時間過後,我是等同什麼事情也沒有完成的狀態。
所以,後來我發現,有些事情的確是可以「播種」等待的,那就做到某個階段就好,但對於可以做完的事,不妨就多留一點時間吧!當因為完成一些事,而將清單上的待辦一件件劃掉時,內心的壓力不僅變小了,也會產生正面的情緒。
**
臉貓從來就不是一隻能快速成長的貓。
然而,雖然現今世界總說要快,要能跟得上腳步,可是如果人生只是像坐上快車、專注目的地而無法看到周遭的風景,那也會很枯燥呀。
關於步調這點,就不得不提一下觀察到的歐美人們,說真的,在德國常常覺得怎麼德國/歐洲人可以這麼閒,時不時就來杯午茶,然而後來漸漸發現,他們不會過度注重工作,而是工作時專心,但午茶時間就好好享受。
對於他們而言,工作從來是為了提升生活,而不是活著就是要工作。在追逐目標的同時,路旁的風景偶爾也值得欣賞,而也許因為讓自己在人生的路上能適時走走停停,他們反而更知道自己要什麼,也更有創造力吧。
**
「給自己一點耐心,讓自己有時間成長。」有時候跟外在比,自己的確太慢了也做得不是很好,但是每個人本來就都有自己的步調,重要的是,這段路有沒有走得心滿意足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雖然現實使人臉貓,可是逃進書裡臉不凹。 是以建一個專題,存放與書、與文字共舞的記憶:3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偶爾我實在很羨慕也有點嫉妒其他人的好體力,為什麼我就不能像別人一樣呢?我向來吃得很健康,儘量運動,雖然有時候沒辦法有充足睡眠但已經比過往睡得多了,但為什麼我還是這麼容易累? 不過,因為著重的是下班後還是要成長,所以關於下班後,透過時間規劃以達到目標就特別重要。 所以,首先我著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我從來沒想道眩暈的症狀會突然發生,而且發生的速度較以往快了不少,但所幸幾分鐘後現實世界再度回來,而且所幸沒有其他同事發生我有異狀。 然而,「我真的不健康嗎?」有時我會自問,更多的卻是自責。 一、微厭食 ** 二、微疼痛 ** 三、微憂鬱 在進入職場前,我再三提醒自己要做到以下三件事: *
與其把日程塞得滿滿滿,不如讓自己有一小段時間放空並沈澱心靈。放空過後,才能走得更遠、更好。 「——我只是想不要太快換工作。」隔了好一陣我才回答,再隔一下,我自己也有點莫名其妙、像是狡辯一般地開口道:「我就是覺得我必須要有工作,然後要把工作做好,然後才能夠做其他事。」 * 二、任務轉換遊戲 **
於是,我發現自己不能也不應該再繼續墮落下去,我的夢想,它是附著在我這份人生上最珍貴的存在,我怎麼可以輕易地就讓它被不斷延後執行?
從小到大,「想太多」或是「妳可不可以過得簡單一點」這兩句話,總是不斷地在我耳邊詠唱。在過往大多數的時間裡,這句話無異於是種委婉的批評:難相處、有距離、邏輯跟常人不同、不懂說人話、不懂看臉色。 然而,這種想太多的狀態,卻沒讓我想到進入職場後,「妳想太多」這句話再度出現,還是出自主管口中。 ** **
偶爾我實在很羨慕也有點嫉妒其他人的好體力,為什麼我就不能像別人一樣呢?我向來吃得很健康,儘量運動,雖然有時候沒辦法有充足睡眠但已經比過往睡得多了,但為什麼我還是這麼容易累? 不過,因為著重的是下班後還是要成長,所以關於下班後,透過時間規劃以達到目標就特別重要。 所以,首先我著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我從來沒想道眩暈的症狀會突然發生,而且發生的速度較以往快了不少,但所幸幾分鐘後現實世界再度回來,而且所幸沒有其他同事發生我有異狀。 然而,「我真的不健康嗎?」有時我會自問,更多的卻是自責。 一、微厭食 ** 二、微疼痛 ** 三、微憂鬱 在進入職場前,我再三提醒自己要做到以下三件事: *
與其把日程塞得滿滿滿,不如讓自己有一小段時間放空並沈澱心靈。放空過後,才能走得更遠、更好。 「——我只是想不要太快換工作。」隔了好一陣我才回答,再隔一下,我自己也有點莫名其妙、像是狡辯一般地開口道:「我就是覺得我必須要有工作,然後要把工作做好,然後才能夠做其他事。」 * 二、任務轉換遊戲 **
於是,我發現自己不能也不應該再繼續墮落下去,我的夢想,它是附著在我這份人生上最珍貴的存在,我怎麼可以輕易地就讓它被不斷延後執行?
從小到大,「想太多」或是「妳可不可以過得簡單一點」這兩句話,總是不斷地在我耳邊詠唱。在過往大多數的時間裡,這句話無異於是種委婉的批評:難相處、有距離、邏輯跟常人不同、不懂說人話、不懂看臉色。 然而,這種想太多的狀態,卻沒讓我想到進入職場後,「妳想太多」這句話再度出現,還是出自主管口中。 **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到一週的尾聲,心力總覺得到了極限,想逃避卻不得不面對,壓力驅動著我在最後一刻完成工作。即使躺下,也無法真正休息。我知道這樣的循環不健康,但卻只能硬著頭皮面對。我反思自己總是被罪惡感所驅動,努力「遠離問題」卻感到筋疲力竭。當我改為「專注目標」時,便能看見自己的小小進步,這是我仍在學習調適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許多人往往忽視了自身的情緒和心理健康。長期不梳理情緒可能導致情緒失控、人際關係受損,甚至身心健康下降。相對地,習慣性地梳理情緒,能有效減輕壓力、促進健康與幸福感。本文將介紹不梳理情緒的影響及梳理情緒的多種方法,幫助我們更瞭解自己,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工作壓力減輕後,人們常常陷入焦慮、糾結的情緒,導致無法真正放鬆的問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探討了自己的焦慮情緒來源以及如何釐清這些情緒。在文章結尾作者表達了對讀者的祝福。
Thumbnail
這個月,要說自己有所成長也行,要說自己沒有成長也行。總的來說,有前進的也有暫停著絲毫無動靜的,這些想法卻總是搞得我頭昏腦脹。自己就一顆腦袋,也沒有八隻手,到底該怎麼一次應付這麼多事?這種時候越會覺得自己根本就是個一事無成的人或是這世界上一定找不到能夠真心接受自己的人。「為何自己不......」的問題
Thumbnail
拖延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對許多人都帶來挑戰。本文深入探討了拖延的心理學原理和影響,並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的解決方案。通過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拖延行為的根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個人生活,克服拖延都是實現個人成長和成功的關鍵。閱讀本文,探索如何戰勝拖延,開啟更有意義的生活。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在這個什麼都追求「快」的時代,我們很容易陷入一種短線思維,今天努力、明天開花,後天我就要摘果實,進而陷入焦慮的惡性循環。 曾經我也是這樣的人,尤其疫情後的這幾年,大環境變化又更加快速,產業更替、AI興起、各國紛爭不斷,身為一般普通百姓不免感到焦慮,但其實這樣的短線思維,會讓我們過得越來越辛苦...
有時候 努力反而會讓人變焦慮 因為唯有在努力的狀態中 才會知道自己有多少不足 才會後悔自己錯過多少 一個人正在奔跑的人 周圍也會有奔跑的人 所以才能看出自己的快慢 然而 在成為更好的自己之前 人總是要越過許多坎 這是成長的必經過程 我們需要不斷跟過去的自己衝撞 又持續跟未來的自
Thumbnail
每天勤奮工作的你,是否有出現以下症況呢? 有點輕微焦慮,覺得自己又忙又累,沒有時間可以靜下來好好休息。 受不了一個人待著,總是會不時查看手機,難以專注。 想好好運動和閱讀,但又因為太忙擠不出時間。 如果以上3點有其中一個情況符合你,那麼你已經出現了「覺得自己不夠好」的症狀。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到一週的尾聲,心力總覺得到了極限,想逃避卻不得不面對,壓力驅動著我在最後一刻完成工作。即使躺下,也無法真正休息。我知道這樣的循環不健康,但卻只能硬著頭皮面對。我反思自己總是被罪惡感所驅動,努力「遠離問題」卻感到筋疲力竭。當我改為「專注目標」時,便能看見自己的小小進步,這是我仍在學習調適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許多人往往忽視了自身的情緒和心理健康。長期不梳理情緒可能導致情緒失控、人際關係受損,甚至身心健康下降。相對地,習慣性地梳理情緒,能有效減輕壓力、促進健康與幸福感。本文將介紹不梳理情緒的影響及梳理情緒的多種方法,幫助我們更瞭解自己,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工作壓力減輕後,人們常常陷入焦慮、糾結的情緒,導致無法真正放鬆的問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探討了自己的焦慮情緒來源以及如何釐清這些情緒。在文章結尾作者表達了對讀者的祝福。
Thumbnail
這個月,要說自己有所成長也行,要說自己沒有成長也行。總的來說,有前進的也有暫停著絲毫無動靜的,這些想法卻總是搞得我頭昏腦脹。自己就一顆腦袋,也沒有八隻手,到底該怎麼一次應付這麼多事?這種時候越會覺得自己根本就是個一事無成的人或是這世界上一定找不到能夠真心接受自己的人。「為何自己不......」的問題
Thumbnail
拖延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對許多人都帶來挑戰。本文深入探討了拖延的心理學原理和影響,並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的解決方案。通過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拖延行為的根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個人生活,克服拖延都是實現個人成長和成功的關鍵。閱讀本文,探索如何戰勝拖延,開啟更有意義的生活。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在這個什麼都追求「快」的時代,我們很容易陷入一種短線思維,今天努力、明天開花,後天我就要摘果實,進而陷入焦慮的惡性循環。 曾經我也是這樣的人,尤其疫情後的這幾年,大環境變化又更加快速,產業更替、AI興起、各國紛爭不斷,身為一般普通百姓不免感到焦慮,但其實這樣的短線思維,會讓我們過得越來越辛苦...
有時候 努力反而會讓人變焦慮 因為唯有在努力的狀態中 才會知道自己有多少不足 才會後悔自己錯過多少 一個人正在奔跑的人 周圍也會有奔跑的人 所以才能看出自己的快慢 然而 在成為更好的自己之前 人總是要越過許多坎 這是成長的必經過程 我們需要不斷跟過去的自己衝撞 又持續跟未來的自
Thumbnail
每天勤奮工作的你,是否有出現以下症況呢? 有點輕微焦慮,覺得自己又忙又累,沒有時間可以靜下來好好休息。 受不了一個人待著,總是會不時查看手機,難以專注。 想好好運動和閱讀,但又因為太忙擠不出時間。 如果以上3點有其中一個情況符合你,那麼你已經出現了「覺得自己不夠好」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