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悲慘的年紀,是47歲嗎?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from Unsplash)
前陣子,看到【研究:人生最悲慘的年紀,是47歲】這篇文章,
雖然不清楚大部份人的47歲,是不是都是這樣的,但文章裡講到一點,倒是讓我滿感同身受的。
的確,這幾年來,幾乎每一年都會送走家族中的長輩離開,這也讓我有一點點不安。
2020年,送走老爸後,我才發現自己的不安所為何來。
或許這種不安感,也是來自於對自己近半百的感傷與感慨吧。
如果這樣就叫做中年危機,似乎也無法辯駁什麼。

只是危機並不是今年才開始,去年就已然五雷轟頂地叫人不知所措,今年不過就是加強版罷了。
然而拜疫情所賜,今年其實大家都不好過,和很多人比較起來,我還是算是幸運幸福的那一個。
其實老爸告別式後,覺得心裡空空的,也沒有很難過與悲傷了,就只是空空的感覺,這有點像是有人把我的世界重新按下了RESET鍵,一切歸於原點的節奏,老爸百日後,似乎也宣告著某些事情某些時刻,終將告個段落吧。


以下十點,是2020年感受很深的體會,共勉之。
  1. 為別人能夠做的很少,那就為自己多做一點吧
  2. 即使被全世界否定,也不能拋棄自己。
  3. 做對的自己,永遠比遇見對的人重要。
  4. 人都應該堅強的活著。不論你有多麼幸福或不幸,不管你擁有全世界或是一無所有。
  5. 朋友不用多,只要有幾個可以讓你發瘋發狂也不會對你皺眉頭的人就好。
  6. 有什麼想做的事情,不必想太多,在許可的範圍內就去做吧!
  7. 面對失去,可以做的,就是好好活著。
  8. 生最重要五件事:吃、喝、拉、撒、睡。除了這五件事之外,請隨意隨緣吧。
  9. 除了死亡,其他都是小事。
  10. 最後期許自己向老爸看齊,人生最後一哩路在醫院,也能夠七天內解決。
人生另一個里程碑即將開啟,也許仍然有數不清的考驗正在未來等著我,但有了這兩年的沈澱,會試著用更坦然開闊的平常心去面對的。
最後,感謝我最親愛的家人,你們的陪伴,是我最大的力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63內容數
閱讀心得存放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丫朵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雖然子彈筆記術的核心價值仍然主張「手寫」,但本人天生就是美術笨蛋,所以如果可以直接使用照片或圖片來豐富自己的筆記,那麼我還是會選擇用數位化的方式來紀錄管理我的工作和生活。
究竟我們能不能接受別人原來的樣子呢?又或者接受別人原來的樣子可以到什麼程度?特別是在我們的意料之外的那種。
我還是告訴自己,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原來我們都只會注意優惠「截止日」,沒注意優惠「開始日」
唯有寫東西這件事,是目前我能夠做得到又喜歡做的事,所以決定要靜下心來好好寫一些什麼。
雖然子彈筆記術的核心價值仍然主張「手寫」,但本人天生就是美術笨蛋,所以如果可以直接使用照片或圖片來豐富自己的筆記,那麼我還是會選擇用數位化的方式來紀錄管理我的工作和生活。
究竟我們能不能接受別人原來的樣子呢?又或者接受別人原來的樣子可以到什麼程度?特別是在我們的意料之外的那種。
我還是告訴自己,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原來我們都只會注意優惠「截止日」,沒注意優惠「開始日」
唯有寫東西這件事,是目前我能夠做得到又喜歡做的事,所以決定要靜下心來好好寫一些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Thumbnail
在《中年之路》這本書裡討論到了年屆中年會面臨各種關係的崩壞與重建:與工作、與原生家庭、與伴侶、與小孩。 中年人的孩子們大多進入青春期:一個正達到生命的高峰後往下走、大腦幾近僵固,一個則是正在往上走、大腦正在重建、第一次在尋找「我是誰」的真正定義。 衝突是必然的。 年屆中年的我們,能如何應對呢?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很年輕時,不知為何有天突然這麼想;我只想在人生最輝煌、沒病痛的時候離開 50是個不錯的數字,該體驗的大致上也都差不多收集完成 想想現在離這個數字沒幾年,只是計畫改不上變化,我得告訴自己還不行、因為其實還有更多更多的事情等待我要去完成,這之中也許有大半不是自己想要的,年紀越大、成形的比較多的是責任驅
Thumbnail
在辦理父親後事的過程中,恰好得知有50初歲的同事表示工作年資可以領一次退休金了,於是她決定退休。 當然,也有別的同事堅持要65歲才屆齡退休。 每個人都有自己屬意的人生規劃,我也沒資格評估好壞。只是,想起了父親在69歲即離世,剛好領了8年多的勞保月退,想想在65歲前就領月退的年次也不屬於我們這一代
我開始在反思我的人生,若不改變持續走下去,我老了回頭看我這輩子,我一定會非常非常後悔這個人生是這樣過,我要我在忙碌之餘,要有夢想並想辦法實踐跟完成。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父親因病,思索生老病死和家庭陪伴的故事,並分享瞭解失智症與糖尿病治療的經歷。文章內容著重於心理和生活觀念面對挑戰和困境。通過分享個人故事並將其連結到對書籍的書評,以及將探索哲學和生存之道帖出來面對生老病死這個題材。作者希望透過分享個人生活故事,幫助讀者正面思考挑戰,找到希望和善的影子
Thumbnail
在2023年的洗禮後,慢慢地認識到人生的真諦,高低起伏就是最好的活著証明。 雖然年齡尚幼,但我經常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且努力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在新的一年,我更加明白生命的無常,並下定決心在可以忍受的時候盡量忍受,在可以享受的時候盡情享受。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Thumbnail
在《中年之路》這本書裡討論到了年屆中年會面臨各種關係的崩壞與重建:與工作、與原生家庭、與伴侶、與小孩。 中年人的孩子們大多進入青春期:一個正達到生命的高峰後往下走、大腦幾近僵固,一個則是正在往上走、大腦正在重建、第一次在尋找「我是誰」的真正定義。 衝突是必然的。 年屆中年的我們,能如何應對呢?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很年輕時,不知為何有天突然這麼想;我只想在人生最輝煌、沒病痛的時候離開 50是個不錯的數字,該體驗的大致上也都差不多收集完成 想想現在離這個數字沒幾年,只是計畫改不上變化,我得告訴自己還不行、因為其實還有更多更多的事情等待我要去完成,這之中也許有大半不是自己想要的,年紀越大、成形的比較多的是責任驅
Thumbnail
在辦理父親後事的過程中,恰好得知有50初歲的同事表示工作年資可以領一次退休金了,於是她決定退休。 當然,也有別的同事堅持要65歲才屆齡退休。 每個人都有自己屬意的人生規劃,我也沒資格評估好壞。只是,想起了父親在69歲即離世,剛好領了8年多的勞保月退,想想在65歲前就領月退的年次也不屬於我們這一代
我開始在反思我的人生,若不改變持續走下去,我老了回頭看我這輩子,我一定會非常非常後悔這個人生是這樣過,我要我在忙碌之餘,要有夢想並想辦法實踐跟完成。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父親因病,思索生老病死和家庭陪伴的故事,並分享瞭解失智症與糖尿病治療的經歷。文章內容著重於心理和生活觀念面對挑戰和困境。通過分享個人故事並將其連結到對書籍的書評,以及將探索哲學和生存之道帖出來面對生老病死這個題材。作者希望透過分享個人生活故事,幫助讀者正面思考挑戰,找到希望和善的影子
Thumbnail
在2023年的洗禮後,慢慢地認識到人生的真諦,高低起伏就是最好的活著証明。 雖然年齡尚幼,但我經常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且努力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在新的一年,我更加明白生命的無常,並下定決心在可以忍受的時候盡量忍受,在可以享受的時候盡情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