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很迷公共電視播出的一檔戲劇節目「危險心靈」,劇中有位老師提到長大這件事情,她說,千萬不要變成膽小且容易妥協的大人。從此之後,這句話一直在我內心盤旋,成為提示自己不要過於脆弱的警語。
有一次跟朋友搭火車,車內有個小孩不曉得因為什麼事情,不斷尖叫。我跟朋友說,現在應該沒辦法那樣尖叫了,人一旦長大之後,頂多咆哮或歇斯底里,像小孩那樣尖叫,好像不太可能。
變成大人之後,從體內流失的恐怕不只是尖叫的能力,會因為顧慮到失敗而減少冒險,因為害怕衝突而被迫妥協。類似這樣的改變,有一說是懂得圓融或包容,有一說是膽小怯懦。已經成為大人的我,對這樣的改變,偶爾也覺得討厭。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在他的電影作品「比海還深」的劇本第一頁寫著:「我們都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大人。」
導演說他在小學畢業紀念冊上寫著,想成為職業棒球選手,「但事實上我是個冷靜的孩子,自認為不太能實現夢想。」
但也有像鈴木一朗那樣,小學作文寫著將來要成為職棒選手,後來也真的實現了。
於是我認真回想,小學、中學時期,到底有沒有想過長大之後希望成為什麼樣的大人?可能曾經想過當老師,或開雜貨店或漫畫出租店,即使是畢業之後,剛開始工作的那幾年,一旦職場受挫,也曾想過去當超市收銀員。
而今能夠自我期許的,大概是想辦法維持生活的熱情,對各種流行事物保持起碼的好奇心與學習力,對不公義的事情要關心,對衝突事件要有同時理解雙方說法的寬容和智慧,即使如此,對我這樣一個普通的大人來說,也是很花力氣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