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總對親近的人苛刻、對陌生人友善?

為何我們總對親近的人苛刻、對陌生人友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你曾有這樣的經驗過嗎?

潑你冷水、滅你威風、不給面子的通通都是自己人。

願意相信你的、給你機會的、拉你一把的都是外人?


又或許,你也犯過這種錯:

平常面對客戶、合作夥伴總是溫良恭儉讓。

但回家面對太太、小孩、老公、家人

就說話很難聽嗎?


台語有句話,形容這樣的狀況,叫做「敬廟欺神」。

指的就是這種對外人友善、對自己人無理的狀況。


我們大腦是個懶惰的器官。

除了遇到困難的新事物要學習時,他會卯足全力之外,其他時候都是處在「盡量」放鬆的狀態。

客套、察言觀色、戰戰兢兢這些心態,以及技能。

當然是用在對外,而不是對內。


對外是鬥爭、是欺騙、是心理戰。

而對內,則是放鬆、安心、舒適。


所以,來自熟人的話縱使不好聽,但你也能知道那是來自肺腑之言。

而外人的話就算似糖如蜜,也有可能是裹著糖衣的毒藥。


理解這個道理,那就有兩個面向可以選擇了。

你認為是:

1.你知道身邊的人都是為你好,你也清楚自己是為了他們好,那麼熟了就不要客套了,直接說出心中所想所講吧!

2.你知道身邊的人都是為你好,你也清楚自己是為了他們好,但縱使是熟了,講話也要小心、不要傷了他們,說出口的話要思考過。

一或二,你覺得是哪一種呢?


你的答案是什麼呢?我其實支持的是1號理論的。但直到最近也是碰了一鼻子灰,也才認識一個道理:

「縱使是你親近的人,也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每個個體都是由自己的「主觀」去認識這個世界。

這也就意味著,沒有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客觀上來講」、「基本來說」,所有的想法都是我們大腦解讀後的成果。

我們認知中的稀鬆平常,很可能在別人眼中就是異類、就是不近人情。縱使可能覺得這套認知合情合理。

所以,「溝通的意義來自於得到的反應」,對方的反應才能展現出你的溝通方式需不需要修正。

至於,什麼是事實?那可能一點都不重要喔!

剛剛的選擇題:

1.你知道身邊的人都是為你好,你也清楚自己是為了他們好,那麼熟了就不要客套了,直接說出心中所想所講吧!

2.你知道身邊的人都是為你好,你也清楚自己是為了他們好,但縱使是熟了,講話也要小心、不要傷了他們,說出口的話要思考過。

你選哪個呢?


看看我的平日小品:

彭博的IG


或者是看看NLP專業執行師的國際文憑考核班:

貝斯特NLP訓練中心

avatar-img
【心理學|NLP|催眠】 彭博
134會員
80內容數
從NLP、心理學出發 看到生活中 所有瘋狂跟浪漫 都跟大腦的非理性運算有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人生中,我們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時間視角來看待自己的未來,這種觀點將成為我們的資源和框架。本文將探討如何面對未來的恐懼和不安,並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方式來幫助自己找到答案。首先是透過探討未來的自己,從現在的角度去感受未來的的生活,另一個方法則是從過去的記憶中尋找答案。
前幾篇文章跟大家用很簡短的方式講了「如何讓自己說話更有邏輯」這件事情。迴響挺好的,真的有解決不少人對於常被評價「說話沒有邏輯」這件事情有更深的見解。 然而,好端端討論心理學、催眠、NLP的專題區、為什麼要討論起邏輯這件事情呢? 因為,正是你有邏輯、所以我才能催眠你
我作為完全透過網路起家的NLP創業者、許多服務都是先收款、再提供服務的。像是NLP專業執行師課程、催眠療癒啊、身心靈課程啊,通通都是這樣。 錢沒到位、服務不會展開。 我也自然不會延伸出這篇文章的問題---客戶爽約、怎麼辦?
在人生中,我們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時間視角來看待自己的未來,這種觀點將成為我們的資源和框架。本文將探討如何面對未來的恐懼和不安,並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方式來幫助自己找到答案。首先是透過探討未來的自己,從現在的角度去感受未來的的生活,另一個方法則是從過去的記憶中尋找答案。
前幾篇文章跟大家用很簡短的方式講了「如何讓自己說話更有邏輯」這件事情。迴響挺好的,真的有解決不少人對於常被評價「說話沒有邏輯」這件事情有更深的見解。 然而,好端端討論心理學、催眠、NLP的專題區、為什麼要討論起邏輯這件事情呢? 因為,正是你有邏輯、所以我才能催眠你
我作為完全透過網路起家的NLP創業者、許多服務都是先收款、再提供服務的。像是NLP專業執行師課程、催眠療癒啊、身心靈課程啊,通通都是這樣。 錢沒到位、服務不會展開。 我也自然不會延伸出這篇文章的問題---客戶爽約、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