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發抖」我猜,原作者可能是要寫台語的sih-sih-tsun3, 或者是phih-phih tshuah,「tsun3」跟「tshuah」都有顫抖,驚懼義!
【
瑟瑟】:形容寒冷瑟縮的樣子。
《官場現形記·第一四回》:「只剩得一件布衫,跪在地下,瑟瑟抖個不了。」
這裡的「瑟」是當狀聲詞,形容風聲,當「寒冷瑟縮」是擴義衍伸,更可能的是同音假借! 當是「虩虩」之假! 此二字的切音都是sik - k 顎塞音變喉塞音就成sih.
【
虩虩】:恐懼的樣子。《易經·震卦》:「震來虩虩,笑言啞啞。」 台語的sih-sih tsun3, 就是來自[震來虩虩]- 「虩虩震」,近代字的[戰,或顫]是另外的音假字!
番外篇:
台語俗諺:
2.
戇戇(gong7-gong7),隨人去培墓pue7-bong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