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10/15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45《黑潮島航》:一本實地紀錄的航海日誌!

哎呀!今天我又要來寫一本感覺沒什麼人會點進來看的閱讀筆記了。但如果你點進來看的話我......會很愛很愛你的,也希望你看完之後能收穫滿滿。好啦!回歸重點,我們來談談這本書講了什麼吧!
本書的書寫方式是日記體,記錄著在 2018 年「島航」計畫每一天的所見所聞。而島航計畫的目標是要搜集海洋相關的資訊,包含「海洋廢棄物及塑膠微粒」、「水下聲音與噪音」、「海水溶氧量」三大檢測重點,同時也邀請了畫家、作家、攝影師、新聞從業人員以及黑潮海洋基金會的團隊成員等等參與這項行動。
而本書畢竟是紀實散文,內容多半流於紀錄些活動的過程、作者的突發奇想,不然就是環境保育相關的議題。坦白說我認為我平常都有做好垃圾分類與塑膠垃圾減量,雖說我仍是環境破壞的幫兇,但破壞最嚴重的肯定不是我,而我在這邊幫腔著講話,身為讀者的大家也只會覺得像在說教罷了,所以我就來寫寫我從散文中的聯想吧!

呼喚

聲音有時來自外在有時來自內在,有些會在你的靈魂鑽孔,有些會喚醒你。我知道當時你會提出辭呈,去進行自己的步行之旅,並非基於信念,而是無力與失望。 ——吳明益
我看到吳明益老師的這段話特別有感。想到自己也換過幾份工作,提出辭呈的當下,有時已經決定好下間公司,但有時也就只是不想繼續待下去(錢有算夠可以撐一段時間)。那是一種來自內心的呼喚,知道自己不該僅止於此。該怎麼說呢?開始工作後我一直抱持著不想被社會擊敗的心態,知道自己沒辦法做靠爸族、又只能領著那微薄的薪水,還要繳房租,真不知道自己怎麼活下來的?
即便如此,我仍沒有放棄對世界的希望。我做了滿多的嘗試,閱讀便是其一。或許我們沒有機會跟著別人四處走,但透過閱讀可以想像在那個情境下能看到的風景,為自己的未來埋下旅行的種子。
至於上面這段話我的解讀是吳明益老師寫給過去的自己。大家或多或少都年少輕狂過,認為自己有一天能夠讓別人發現自己的厲害之處,然而世界之大,我們只不過是滄海一粟,有時還恨自己怎麼只能這麼普通!唱歌好聽的人不見得有機會大紅大紫、認真唸書的人還是敵不過天生的好腦袋。然而長大就是要認清這些現實,如何在這樣的遊戲規則下打出漂亮的牌局才是真正的致勝關鍵
對於現在的我來說,人生當然還有一些目標值得去達成,但我一直沒有忘記我在「過生活」。我一直思考著,我想要怎麼樣的生活型態,從自己的居住環境、想要培養的生活習慣或品味、生活中的儀式感等等。對,我很窮,所以這些事也沒有一蹴可及,我大概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好不容易存下一些錢小小改造了自己的房間,預算相當吃緊地抓在一萬以內。當房間完工的那一刻,總覺得自己好像前進了一大步,雖然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可能沒什麼大不了的就是了。
但我可以清楚感覺到,我一直傾聽著我內心的呼喚,我離我的理想越來越接近。

海浪

死亡啊,我要朝著你猛撲而去,絕不屈服,絕不投降。
這是英國作家吳爾芙 Woolf 在《海浪》這部小說中的最後幾句。這本書的內容即透過海浪的意象去描述兒童、學生、中年、老人時期的心境。吳明益老師認為,吳爾芙在晚年患有嚴重的憂鬱症,最後以投河自盡的方式離開人世,仍然是一種對世界的投降。綜觀她的生命,雖然是倫敦文學界重要的一號人物,但是曾經的風光就像大浪一樣,高昇而起、塌陷之後濺成水花,終歸於無。
看浪時我偶爾這麼想。
氣壓線在海面上遊走,海湧在波濤間追逐。無風不起浪,就像我們的生命一樣。從海浪比喻生命,是對自然的洞察、也是對生命的省思。生命經過層層事件的推進,有的改變了我們未來的走向、有的只在清淺處盪漾。漸漸、漸漸、漸漸,事件匯成浪白,我們的生命好像只為霎那間的咆哮,後歸於平淡。
但正因為層層的浪花與粼粼的水紋連綿,廣袤的海洋才得以覆蓋地球的一大塊。就像人類一樣,每個人都是那麼樣不起眼,最耀眼的也不過是翻騰的一眼瞬間,但是那些浪聚合起來卻也能引起海嘯。世界依然不變,但我們奮力過。
我挺喜歡大自然,能夠在林子下、海岸邊浪費一整個下午的生命。有的時候就是需要這種放鬆的時刻!回過頭來反思被工作、貸款壓著跑而汲汲營營的自己,怎麼變成了現在的樣子?下一步的自己該要怎麼走?畢竟人生終究是浪,終有潰散的一天,不見得要激起最高的浪花,但願在海面上留下最美的樣子。
小時候我媽偶爾會說,人生可比海湧; 有時會說:人生總會遇到海湧。 她並不是正色地說這些話,而是邊炒菜邊說。

波濤

湧、浪、波、流,是對海的描述,時而強悍、時而脆弱。
不知道是不是讀久了開始對音韻學有點感覺,讀書的時候字字句句化作歌聲繞樑,抑揚頓挫在腦中忽隱忽現,或許是對文字的敏感度增加了也說不定。開始,不是在意一些艱深晦澀的詞,而是哪些字音、字義能夠更表達我想說的。
書中講到,台語的「流」帶有一種延長、可惜的感覺,好似向著遙遠的地方飄去。「湧」給人強而有力的感覺,語尾還帶著一點後勁,「波」與「浪」則像打在暗礁上似的,一碰就彈開。
現在聽歌聽歌詞,除了聽字表面上的意思以外,偶爾也會聽咬字。咬字所帶來的情緒感受,亦或者是歌者的聲線,都能讓同樣的字以不一樣的風貌出現。徐佳瑩的聲線輕柔地像對你輕聲細語、毛不易的聲線像訴說著過往情事、五月天的聲線像年少輕狂、Vast & Hazy 主唱聲線中像壓迫難耐的怒吼、伍佰聲線中的台灣男兒情,同樣一首歌在不同人的詮釋下就會有不同的風貌。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這件事——不管在哪個領域,只要是創作、只要是表現,都能夠帶出一個人的特色。而涵養著一個人的便是過去生活經驗的種種。就如同我們過去走的每一步都是形塑著現在的我們一樣。

依海

依海為生的斐索人 Vezo,他們的認同非常特別, 是以你是否進行海的活動判斷是否是斐索。
每個人的自我認同,亦或者說你對自己的想像,會牽動著自己的生活模式及風格,這個概念我們曾經在《原子習慣》中提過。一個人行為的主動改變,來自自我認同的改變。你覺得吸菸很酷,那你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吸菸:你覺得吸菸很不健康,那你自然會遠離朋友抽菸的邀請。
而這些自我認同除了對自己人以外,也會影響到他人對我們的看法,形成某一種刻板印象。當然我覺得這些刻板印象說不好也不是,因為他確實幫助我們理解他人,只是可能過於依賴系統一(直覺)去理解事情而出現偏誤。像是我們會覺得日本人做事嚴謹、韓國人老愛搶功勞、美國人很追求自我、大陸人會做出某些粗製濫造的產品。
對於他人,這些刻板印象會形成我們對他人理解的阻礙。對於自己,這些刻板印象卻能夠引領我們形塑自己的樣子。許多東西都是這樣的一體兩面,端看我們去怎麼看待與使用。
連結到「波濤」的最後一段,我們會在無意識間形塑自己「應該」是個怎麼樣的人,進而衍生成我們自己的創作風格。如果想要有所突破,除了認清自己的風格之外,也可以嘗試借鏡別人的風格、或者將別人的作品以自己的風格來詮釋,都是重新為現在的自己下新的自我認同。

結論

這次的四個主題「呼喚」、「海浪」、「波濤」、「依海」其實都是我曾經在別的閱讀筆記中寫過,逐漸內化到自己腦海裡的概念。「呼喚」寫的是傾聽自己的內心、「海浪」寫的是對自己當下狀態的反思、「波濤」寫的是自己溢於言表的風格、「依海」寫的則是自己對自我認同的設定。
作為鬼島上的島民,不能忘記我們與海之間的連結,也不能忘記這些海洋偷偷在我們耳邊傾訴的道理。希望今天這篇從海洋出發來省思自己的人生哲學你會喜歡,也不要忘記海洋如此珍貴,我們應該要盡力守護海洋,減少人為對環境的破壞。
對了,作為實驗研究,書中後半部分就是這次導航計畫在 51 個測點的研究結果。如果你對於海洋環境有所研究的話,後半段的資訊說不定對你會很有幫助,在此我就不多做贅述。最後,這本書做的很用心,除了內頁的封面很好看,封面的內側也有精美的插圖,一本雖然貴但有感受到滿滿的誠意!
今日行動】 回憶一下你對海的意象吧!說說你對海的感受或者想法!
難易度:★★☆☆☆ 可讀價值:★★☆☆☆ 保存價值:★★☆☆☆ 書名:《黑潮島航:一群海人的藍色曠野巡禮》 作者:吳明益、張卉君等 出版社:大塊文化
歡迎大家按個喜歡或收藏,或者在下面留言與我交流分享你的看法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