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3/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場親師生共同合作的評量

    前先日子參加孩子在學校的第一次的分享會,分享會除了「分享」,更是孩子的學習成果展現,這樣的展現並非只有單一課程,而是需要揉合一整個學季的學習的課程(包含了我們傳統分科的國語、數學、英語與藝術與人文課程)內容,整合在孩子們的分享會中。
    我印象中的闖關,不外乎老師與家長成立個關卡,讓孩子們闖關答題,但這個學校不同的是,孩子們擔任闖關者,同時也會經驗擔任關主,再從不同的角度去經驗自己需要調整與學習的,讓一場闖關活動的體驗與學習更扎實。
    讓我來細細說明,第一日,孩子們互相闖關,孩子們除了在闖關過程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看見自己還不太熟哪些學習知識外,也在自己擔任關主時知道自己的不足,並且試著修正讓第二日的闖關能更流暢。
    第二日則由家長們一起參與,家長們的闖關則是讓家長也有機會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活動家長們也收到了老師的信件,教導家長們在闖關的時如何和孩子們對話,例如:「你們為什麼/是怎麼想到這個 關卡任務的?」、「我聽不太清楚你們的任務,可以再說簡單(大 聲)」學校也在教導家長們,如何更具體的鼓勵孩子,而並非表層的表示「很棒」,或者「再加油」。
    在前往的公車路途,我仔細閱讀這封給家長的信,有滿滿的感動那種感動,教育不是只有學校圍牆內的師生互動,家長參與並非表層的看一看孩子的狀況,而是也跟著參與情境內,一種親師生三方共同完成的教育狀態,而並非斷裂成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兩方。
    因為有57個孩子共有28關,我很盡力的想把關闖完,但還是有一部分沒有闖到,回家只好問孩子知不知道,他說有些他也不清楚(因為他也沒有闖到),於是我們就到雲端聽錄音,把沒闖到的都聽了一次。
    雲端上傳錄音檔也是這項評量活動的一部分,讓孩子把在家中練習的狀況傳給老師,在這個學校,評量並非單一的書寫,而是以各種不同方式展現孩子在同一知識中不同面向的能力展現。
    身為家長,在我闖關時,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似乎每天群組中,老師文字敘述今天的課程、孩子回家描述的,全都展現在這些孩子生動的解說示範中。看著他們童言童語,看著他們自信的眼神、看著他們毫不畏懼與大人互動,看見他們在學校裡有這麼多機會練對話,討論合作,聆聽和溝通,我真是有說不出的感動。
    以我的孩子來說,我第一次看見他和同年齡討論一件重要的合作,以往都只是在討論玩的事情,第一次看見他在合作在溝通在協調,從老師的觀察文字中,舜仔從自顧自的發想,開始學著聆聽,有了爭執時除了辯得臉紅脖子粗,也開始學習溝通與協調
    我問他:「你的搭檔小文是你的好朋友嗎?」
    他說「是阿,但為了這個討論也會吵架。不過吵完架我們還是會繼續討論。」
    「但這樣的吵架好像不是壞事齁,最後你們都合作得很開心啊。」
    「對阿,我們還是會一起玩。」
    那天,我闖關到一半,老師只搖了幾聲鈴鼓,孩子們對我說:「喔,好快喔,抱歉我們要結束了。」
    孩子們沒有拖延,很迅速地自己收完了,我心想 oh my god,自理能力太強了吧,攤位小東西很多呢!
    我問了一個看起來個性靦腆孩子,我可以看一下你的海報嗎?
    「好,我收了,不過我可以拿出來給你看一下。」
    看起來是個個性靦腆的孩子,但在對答上沒有畏懼害怕害羞,我在想或許內向是天生的氣質,但學習能力同樣也能轉換我們的處事方式。闖關下來,這群孩子們完整應對和神態自若,是我最大的驚艷。 走回家搭車的路上依舊感動滿滿,除了闖關評量外,之前也有一樣各科目的紙筆檢測,體能課則是舉辦了一場馬拉松賽,每個孩子腳上都掛了記步器,記錄自己的跑步成果,透過不同的評量方式,檢測出孩子在這各科目中的多元能力。 這已經是我參加這所小學第五個大活動了。從確定入學開始,我們就進入了一連串的親師生課程,大大小小的面談,交流各自教育理念,就現場的狀況溝通親師各自的看法,除了交流溝通,我更感覺自己進入了一連串的課程,從當一個家長開始,要用什麼「態度」當家長,當教育合夥人,到如何在教育路上陪伴協助孩子,學習看見孩子成長面,而到今天是常常驚喜他們的成長。
    在這裡,我的孩子是完完全全被當一個個體的在尊重,沒有權威的關係,也就是如此,孩子們也自然散發著一種我該被尊重好好對待的氣質,當我在這群小一的孩子對話時,我沒有一種「我在跟可愛的孩子們對話」,而是可以感覺到更平等的關係。這是我孩子的學習的旅程,也是一種指引讓我來到這裡重新解構自己重新學習,讓我進入了急速地思考的階段,到底他們怎麼做,為什麼要這樣做,如何引發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如何讓學生自己的學習點燃熱誠與負責任的態度,是我在這一段時間所看見且學習到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