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在雜誌上讀到許瑋甯和游育甄的專欄,我開始思考過去與現代教育的差異。游育甄是打罵教育出身的法式教育名廚,她對待後輩也是疾言厲色;拉馬努金(Srīṉivāsa Rāmāṉujan)的指導教授哈代(Hardy),是一手蘿蔔和一手鞭子;蒙特梭利(Montessori Education)的教育理念,則是強調跟隨孩子。不同的教育法,會教出什麼樣的學生呢?我們又是以什麼標準去評斷這些學生呢?而當這些學生長大後,又會怎麼引導下一代呢?雖然我並非身處教學現場的第一線,也不是教育研究者,我僅僅以一個普通人的角度詢問:如果真的有「愛的教育」,我們又何必需要「鐵的紀律」呢?
許瑋甯和游育甄兩人的故事,好巧不巧地反映了我現在的生活。許瑋甯在低潮期的時候,她的事業遇到轉型瓶頸、身材逐漸走樣、信心逐漸瓦解。最近,由於作息被打亂,我開始一天喝兩杯咖啡,在吃飽後就跑去補眠;除此之外,我更感受到身體細微的變化,頭痛、脖子緊、脊椎無法打直、容易噯氣,心情也因此深受影響。許瑋甯說,她知道自己在浪費生命,可是缺乏停止浪費的動力;而對於自己每日的怠惰、疲倦與心灰意懶,我也不知如何是好。看到眼前厲害的學長姊,是打從心底的佩服;對於身旁容光煥發、光鮮亮麗的同事/同學,我也表示尊重。只是,我為了追求眼前的成就、獲取那些無涯的知識,而犧牲掉自己最重視的健康,以及跟好友們相處的時間,我很懷疑值不值得。
『厭世並不是要你放棄生活,相反的,厭世是一種幫助我們活下去的浮木。厭世就是,承認我們的不堪、我們的醜陋、我們的懶與廢、我們的無能為力,接受這些,然後想想豬』──厭世動物園
想到一半時,腦海突然浮現這段文字。年歲漸長,當年楊過的狂妄不羈,早已退化成一首後庭花。許多光怪陸離、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情正在身旁上演著。是非對錯界線模糊、老中青少四代的觀念差異、早已過時的打罵式教育、每天只想著下班的公務員文化,導致很多問題互相糾結在一起。由於大部分人的本性趨於安穩,所以這些問題一直被擱置。
也許環境真的無法在當下立即改變,但是抱著改變環境的決心,才能走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