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過動人生 昆蟲老師吳沁婕的追夢日記》讀後心得 📖

2024/03/1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一樣也一樣

看完這本書,就像吳沁婕老師從小時的成長歷程到這本書完成的將近三十的階段,在我的腦海中活過一次。這本書的出產,讓我可以看見ADHD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也看見了這個世界對他們的認知。我很喜歡作者在書末提到的,「診斷」這件事,並不會造成孩子被貼標籤,因為貼標籤這種事,想貼的話,根本不需要診斷。很多時候,貼標籤這種事,根本不是我們師長、孩子的同儕貼的,而是家長自己貼的,而他們貼的標籤的名字是---「老師給我的小孩貼標籤」。這時候,我們覺得無奈,覺得無能為力,覺得很疲憊很厭世。不過我也認為,的確,這些孩子沒有不一樣,他們跟其他人一樣有能力,有認知,也有跟其他人一樣有受到合適教育的機會與權利,還有跟其他人一樣受到人人尊重,人人都應被理解的「尊嚴」。所以,每個人都一樣,一樣的是個體都應被適合他的方式對待;而每個人也都不一樣,不一樣的是存在於個體上的個別差異本就不同。而這些因為生物演化而必須存在的個體差異這件事,又是每個人都一樣。

昆蟲擾西說:「要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是理解,是真正的面對問題。」我一直認為,標籤,其實是要讓師長、同儕可以更認識該個體,幫助周圍的人理解他的狀況,可以知道很多時候是孩子由不得自己,是他也沒想到會如此,需要他人能體恤、尊重個別差異的。而最終目的,也是要讓孩子認識自己。

🔖ADHD的發展尚未成熟

大多時候,由ADHD孩子前額葉發展尚未成熟,導致腦神經迴路上運作的不同,他們多數在遇到事件時,較無法後設認知,會在某一個觀點上斷線,會執念在自己的固定思維。可是,很正常呀,他們的腦迴路沒辦法跟其他人一樣的方式運作啊,要怎麼要求他們能用同理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呢?我們身為師長,就是像你我的日常,每天都教,每週都教,每月都教,每次,都教。等到他成長,等到他成熟,量的累積多了,會有質的改變。只是,也可能是到大學,或是出社會。

🔖我班上的ADHD

我的班裡,有領牌的ADHD的孩子就有四個,更別遑論還有「暗樁」,還有其他類別的症狀的孩子。每個孩子的狀況都不一樣,有衝動的,也有注意力極度缺乏的,也有合併的,而我,對待他們每個的教育方式,也會也些許不同。其中一個孩子,注意力缺陷,又同時有選擇性緘默的情況,可是,當我越發了解他的生長環境與背景,還有以前經歷過的種種,我越能理解也越能「體會」到他所接觸的一切。於是,我的方式是,帶他了解這個世界,我帶他學習,帶他看待事件,帶他解決問題,帶他認識感情與情誼,用發生在他身上和我身上的故事,帶他用更高更遠的觀點,看待現在這個跟他所認知到不同的世界。現在來我的班上第二年了,他不再不接受他人的協助,不再根本被動學習,不再飛到九霄雲外(還是會啦,不過頻率有減少),還會主動跟其他人說話,還能跟其他人一起完成任務。上週,我跟幾個孩子圍成一圈在討論數學,他回家後還問老師說他這樣做對不對,沒想到,他都在一旁偷偷聽,而且還願意為了這題再花時間。我也馬上跟他說,不論他有沒有想出來,老師看見他願意花時間心力在這上頭,已經值得了。最令我感動的是,我發現他能感受到老師的用心良苦。

🔖做對的事情好像也錯,怎麼辦?

教育,好難呀。不只是上述提到的類別,孩子其實每個都有他的個別狀況,都有他們令我們師長苦惱、得思索一番之處。我們還得面臨夾縫中求生存的艱難時刻,還時時懷疑自己這樣到底是不是對的,到底成效什麼時候要出來,還得被人說老師不講理、不理解他們、不接受他們、對他們不公平、給他們貼標籤,甚是像這樣被寫在書裡。就像昆蟲老師也在他的書裡提到不少次她不喜歡的老師,不喜歡的作為,可是,我們只是做對的事情啊!下一節要考化學,看到學生拿地理課本當然會生氣,覺得他到底是怎麼回事?就算沒是因為沒抄筆記所以沒辦法,也給我拿出來,因為你得承受自然後果。但孩子不懂為什麼啊,他們不理解啊!我們也只能跟他們說清楚我們作為的意義,也教他們解決方法,下次如何面對。(就國小生來說啦,我個人認為國高中了他有想到解決方法了不是不行)


那要不要教?我可不想看到高中生毆打老師的事件再次發生。


但我想,我們都想要我們教出來的孩子,也能對他的不一樣,感到認同。

也知道他的不一樣,跟大家都一樣。

    24會員
    47內容數
    唯哞老師創辦的學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