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轉不轉戰網絡,根本上來說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因為傳統媒體本身就錯過了Web2.0的關鍵時刻,簡單來說,也就是在最該挖掘“護城河”的時期,傳統媒體不但沒有在管理、品牌、留住人才等關鍵問題上停頓下來檢視自己的問題,而且還對網絡的存在不當一回事,並不認為這是“馬車換汽車”的新一輪的“工業革命”。
東方日報轉戰網絡版,如果網絡真的容得下媒體的話,尤其是傳統媒體,那獨立新聞在線如今應當還存在。當今大馬也不用積極向支持者尋求打賞。
傳統新聞和文化媒體的萎縮,就是“護城河”的失守。比較讓人難以理解的是,當傳統媒體光環逐漸消失,不論報紙、電台、電視台都萎縮的情況下,傳統媒體彼此還在瓜分彼此本來就被科技巨頭瓜分到沒有半點空間的“剩余價值”。這現像看起來十分讓人摸不透,不禁要感嘆,難道沒有其他模式,突破重圍,讓傳統媒體變革?
模式,應該是有的。往好的方向想便是,我們還沒有找到。
那找到了,所謂“模式”或方法能用在傳統媒體上嗎?
我只能抱歉的說,很難。
傳統媒體過往的平台優勢,從2015年網絡科技時崛起後,所謂的“平台優勢”就不再存在,當文字、聲音、影像、圖像如此容易輸入和導出的情境裡,我們印像中的媒體平台如果還是維持舊有的管理、品牌、人才、經營模式,美好的光明只會繼續落在由程序員以數據、深度學習等方式打造的科技巨頭的招牌上。
朋友問我,怎樣看東方日報的紙本轉戰網站?
我說,轉戰是噱頭,問題出在沒有活水(資本)注入。
回到報紙最初被發現的情況來說,以西方而言,出版本來就是獨資或極少數有錢人的平台,直到人們發現出版可透過廣告專區利潤,於是它便轉變成一個包有“文化使命”和改變社會,同時可盈利又可傳播資訊的平台。這種形成,後來移植到中國也是一樣的。
在新聞報紙風行的時代,媒體一直是所向無敵的霸王,與此同時,因為有利可圖,守護這個“霸王”地位的人,大部分都是精英階層的人士。如果拿今日的媒體人才與昔日的媒體人才相比,那是無法比擬的,單單就接受新思潮,以及是否擁有批判和被批判的勇氣,都變成絕對的中庸去了,那也就別說為何科技企業財大氣粗了,因為它們也曾經是過去的你。
在面對一群由新精英階層,而且數學腦袋還那麼好的科技人才時,知識精英和人才嚴重匱乏的傳統媒體,必然走向絕境。至於能否絕境逢生,從網站上殺出一條血路來,我以為可能性不大。單單就傳統媒體裡沒有一個像樣的程序員團隊,就足以讓傳統媒體輸人兩個太陽系了。倘若以個人經營自媒體形式,倒可能創出新天地,若是以龐大企業組織試圖在網站和APP上開創“新天地”,不是沒有機會,只是這機會是實在是太難了。
回到重點!真正讓一家媒體經營不下去的,依舊是資本問題(GoPro、Uber、OYO等科技新創公司也面對過資金匱乏的問題,沒人丟錢給你燒,你怎樣也燒不起來,不能什麼事都怪疫情)。在沒有任何投資人願意投資傳統媒體的情況下,傳統媒體除了繼續吃老本,電台、電視台、報紙互相內卷外,我實在看不到傳統媒體的新去向。
不過,媒體不會消亡,或者說,資訊傳播是不會消亡的。將來,新聞系或許會被關掉,但傳播系卻會很發達。
以上是我的一點隨性觀點,純屬主觀判斷,沒有任何數據支撐,聊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