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3/1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宣教士FAQ|甚麼是宣教士最重要的事?

述職的時候,總有人問起:「宣教士在幹嘛」?換個問法,也就是說:「宣教士做些什麼事」?我想了想,老實回話:「吃飯、睡覺、講話、喝水、走路、坐車、買菜、燒飯、打掃、洗衣服、讀經、禱告... 」 ,可能太無趣了,差不多到這裡,就會被打斷:「嗯,好,那宣教士最重要的事是什麼」?這個問題不用想,可以立刻答覆:「每天的靈修,宣教士最大的事,沒有之一」。

《靈修》是什麼?

保羅在提摩太前書第四章第七、八節,跟提摩太提到兩個操練:操練敬虔,和操練身體;也就是兩個訓練: godly training,和 physical training。意指看得見的身體,和看不見的靈性,都得操一操,都要訓練。
保羅挑明:「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操練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應許」。 訓練身體和訓練靈性,兩者都有好處;只是相較之下,訓練身體的好處,屈居下風,訓練靈性的好處更多、更可觀,涵蓋所有層面。
《靈修》顧名思義,是靈性的修練,也是保羅在這裡所謂的「操練敬虔」。藉著《靈修》,讓自己的靈,和神的靈,交流互動、培養感情、促進理解,也透過神的靈,把自己的靈,好好檢查,有沒有該修修補補的地方,螺絲鬆了、鎢絲斷了,馬上拴緊螺絲、換根鎢絲,或者出現什麼症狀,頭昏眼花、腳麻心悸,可以早期發現,對症下藥。不只持盈保泰,還可以升級更新。

《靈修》做什麼?

運動可以自己一個人,也可以揪團一群人;靈修亦然,可以個人靈修,也可以集體靈修,依照個人需要、喜好,和可以取得的資源而定。對我來說,《靈修》是一段只有我和神的時間,祂「鑒察人的肺腑心腸」,而且「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跟「我的主、我的神」在一起,我很自在、也很放心。
《靈修》的時間,因人而異。我習慣在早晨靈修,所謂晨更。一方面本性使然,我喜歡早早起床,享受黎明破曉的神清氣爽;一方面環境使然,我們居住的地方,從早到晚,人聲鼎沸車馬喧,只有天亮前,這段安安靜靜的時間,成了我奢華的小確幸,也是我的生活必需。還有就是考量實際狀況,接下來的時間行程,不見得我說了算,如果我把靈修時間,放在一天當中的其他時間,輕而易舉被淘汰、替代,只有大清早的時段,我可以優先裁定、隨心所欲。我選擇把這段時間拿來《靈修》,單獨跟神一起。
Die Losungen 為我揭開每一天的序幕,一節出自舊約的〝今日解答〞(Losung des Tages)、一節出自新約的〝學習經文〞(Lehrtext),和一段節錄當代著名祈禱文的〝第三文本〞(Dritter Text),像運動前的熱身、也像盛宴前的開胃菜,幫我舒展筋骨,也打開我屬靈的胃口。然後開始賽事、正餐:讀經和禱告。
我每天讀十章聖經,按順序進行,主要使用中文和合本,有需要時,也會參考其他聖經版本,我比較常用的是:英文 NIV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版本、柬文標準本譯本 (ព្រះគម្ពីរជាភាសាខ្មែរបច្ចុប្បន្ន),和德文的馬丁路德翻譯版本 (Die Bibel nach der Übersetzung Martin Luthers)。
讀經時,我習慣記筆記,透過書寫,稍作整理,也有助記憶。整理出重點、也整理成講章,然後好好跟自己講講。我是到了宣教工場才知道,預備講章是為了講道,這點沒錯,可是宣教士講道,不是講給別人聽,而是講給自己聽,尤其是拓荒宣教士。所以,我每天跟自己講道,每天給自己培靈佈道。
一邊讀經、一邊筆記的同時,我也禱告。把讀經當下的領受,無論是心裡的感覺,或腦袋裡的想法,正面、負面、積極、消極、樂觀、悲觀,都拿來跟神有問有答。整個互動的過程,在聖靈的光照、引導下,持續“比較”,較勁的意味濃厚,不是跟別人比,而是跟自己比,要看見自己眼中的樑木與刺,期許自己天天有長進,今天比昨天"更"有基督的榮美,明天比今天"更"有基督的馨香。一種「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概念。所以,不只是「吾日三省吾身」,僅止於反躬自省,而是朝一個具體的目標靠攏、前進,就是「效法基督」。這可能是一個漫長的旅程,持續探索、嘗試,把零星不成形的領受,移到正確的位置,拼貼神的藍圖,讓神的旨意,越來越清楚,我也樂意更順服,作為行事為人的指南,和大小決策的依據。
每年十二月的晨更,照著耶穌會的《神操》,自己做一個月的大退省。回顧過去一年,跟神提出年度評鑑,和神一起檢討、反省、評估;瞻望未來一年,帶到神面前,尋求、陳明、修正、立志、仰望、交託、跟隨。
有兩個禱告材料,是我晨更的終場哨音和餐後甜點:萬國代禱手冊宣教日引,前者每天為一個特定國家禱告,後者每天為一個族群禱告。作為宣教士,地上的萬族要因我得福的應許,不受地域限制,還是可以藉著禱告實現。因為「祂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所以,「第一要為萬人祈求、禱告、代求、祝謝」。

為什麼《靈修》是宣教士最大的事?

說明了《靈修》之後,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得先定義《宣教士》。《宣教士》是蒙神選召、奉神差派,傳神國福音的人,尤其在福音未及之地、未曾聽聞福音的民中。既然是蒙神選召、奉神差派,毫無疑問,宣教士是神的僕人,也就是說,神是宣教士的主人,僕人請示主人,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再理所當然不過。而且,宣教士傳的是神的福音、要成就的是神的計畫、仰仗的是神的靈、對象是神的百姓、使人回轉歸正是神的大能,無論到任何地方,都是在祂的地,因為祂是全地的主。宣教唯獨在乎神!因此,宣教士不是為自己圖謀大事,而是成全關乎神的事。
定義了《宣教士》,再回到宣教士做事這個話題。不管做什麼事,宣教士做事不容易,畢竟做的是神的事;宣教士做人,更有挑戰,到底是神的代言人、代理人。
宣教士做事,該做什麼事、該怎麼做、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跟什麼對象,都是大哉問。一旦掉以輕心、一失足,都有可能萬劫不復,成千古恨。雖然宣教不致完全業績掛帥,可是宣教士很容易業績掛零、或報表難看,不乏鋌而走險、孤注一擲,指望翻盤、拉抬業績,也不乏更嚴謹審慎、甚至到凡事求問、查驗的地步,不是推卸責任,而是求一個手潔心清、安然見主的坦蕩。每天靈修、每天求問、每天調焦、每天修正,每天提領新鮮供應、今日限定的使用說明,即時、及時,像以色列人在曠野四十年,每天撿嗎哪、吃嗎哪。不只是「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也是「或向左、或向右,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的清晰、篤定。
至於做人,這是我的罩門,祂深知我的軟弱。每天見人之前,先來見神,比較有可能,蘊於中、形於外的笑容可掬、和藹可親,不然就是原形畢露的張牙舞爪、面目猙獰。從這角度解讀,每天早晨的《靈修》,是我的鎮靜劑、維他命,也是我的化妝箱、美容聖品,有時像我的大麻、充電器,可以讓我神采飛揚、和顏悅色,而且行有餘力、熱心公益。所以,每天一定要服用、上妝、進貨、充電。不只是塗脂抹粉、裝點門面,而是民生必需、生死交關。即便《靈修》前,我餓了、我渴了、我累了、我哭了、我慌了、我瘋了...;《靈修》後,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母親懷中」,心平氣和、心甘情願:「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如果我有一點溫良恭儉讓,不用懷疑,那是托《靈修》的福。
托科技的福,網路上的講道查經特會頻道,如過江之鯽,廿四小時、各取所需,無限量供應,像是屬靈快遞,偶一為之,聊勝於無,可是不宜天天外賣、動輒快遞,到底家裡自己煮,才會經濟實惠,溯嘴合口味,年長日久,不僅練出手藝,也保障健康安泰。
對宣教士來說,《靈修》不是特殊才藝,而是蹲馬步;不是聊備一格,增補靈力的維他命,而是生死之間,救人一命的呼吸器,沒有就活不下去!所以,每天的《靈修》是宣教士最大的事,沒有之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