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4/2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夜讀金庸,「拜拜經濟學」番外篇

2014年我發行「拜拜經濟學」時,原稿和印行稿的內文差異,應該有三分之一以上是被刪除的,站在發行市場的立場上來說,或許這些有點贅述的文章,是完全沒有出版價值的,基於「稟賦效應」的作用,我認為當年我的這些撰述,還挺珍貴的。
這幾年來,以單獨呈現專文的「拜拜經濟學」也寫了不少,大部分是著墨於媽祖信仰,功利信仰以及減香的評論,可以這樣說,「拜拜經濟學」最後的「番外篇」大抵上把闕漏已經不得差不多了。
但事實上,有時候隨機的閱讀,往往會把闕漏再補上一筆。直到前幾天逛誠品書局時,偶然在店員的推車上瞥見了這一本「江湖夜雨讀金庸」,以身為金庸讀者(不是很迷的那種書迷),雖然把金庸武俠小說讀上了幾回,對於金庸武俠小說的人物也略知一二(比較熟的是「倚天屠龍記」),然金庸武俠小說的背景,缺了橫剖面的說明,而這一本「江湖夜雨讀金庸」一次把橫剖面的金庸武俠小說一次說個明白!
江湖夜雨讀金庸
緒論 走近金庸 一見楊過誤終身/一千個哈姆雷特/生產隊長黃藥師/左右不分/狗和熱狗 第一編 金庸小說的歷史情懷 第一講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笑傲江湖》發生在哪個朝代/憐我世人,憂患實多/嗟乎興聖主/菩薩強盜是一夥 第二講 搶錢搶女人 反武俠小說/至微至賤/幾乎是每一個男人的夢想/搶錢搶女人/學習外語很重要 第三講 金庸小說的「史傳」意識 楊鵬舉傳與壽南山傳/韋爵爺像傳與枯井「走紅」傳/平行歷史 第二編 金庸小說的文化品質 第一講 金庸諾獎之問 一大堆俠/俠和騎士不一樣/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神龍見首不見尾/拍打龍十八次的手掌/智商.畜牧業.同性戀 第二講 俠的起源 肌肉男與二流子/俠出於墨/青城死士/大儒為俠 第三講 俠的意涵變遷 國家的害蟲/「武俠小說」的誕生/俠的三原色/《遊俠列傳》的心理學分析/司馬遷不死/值不值得沉淪 第四講 儒俠互補 天地有正氣/大戰聚賢莊/眾人與國士/朱元璋殺孟子/假如李逵住對面/以儒為體,以俠為用 第三編 金庸小說的哲學意蘊 第一講 極簡佛教史 釋迦族的珍珠/十二金人/南朝四百八十寺/禪、淨經濟學 第二講 苦海無邊 走到燕莎淌眼淚/過去、現在、未來/目連救母/魯智深坐化 第三講 金庸小說與佛教思想(上) 革囊眾穢,爾來何為/《百喻經》辯論賽/賊說話/女性數學愛好者/割肉飼鷹/超渡活人/論武功,俗世中不知邊個高 第四講 金庸小說與佛教思想(下) 高僧還是市儈?/因過竹院逢僧話/無人不冤,有情皆孽/跟皇帝拜把子/匹配皇帝身分的贖金/五百年前風流業冤/全宇宙最幸福的人/晴天霹靂十次方/上天如此安排 第四編 走進文學史的金庸 第一講 武俠小說的鼻祖:唐傳奇 橫練與毒蛇/以俠行騙/風塵三俠/唐代武俠第一人裴鉶 第二講 《水滸傳》與金聖歎:不得不說的故事 三十九個「動」/「早被認定是壞貨」/鹽菜與黃豆同吃/群小畢集與亂自上作/天下第一會讀書人 第三講 說英雄誰是英雄 中國第一部長篇白話武俠小說/玉環步,鴛鴦腳/路見不平一聲吼/真實、殘酷、立體的江湖 第四講 民國武俠小說風潮 無俠不成書/奇情與悲情/還君明珠淚雙垂/武俠小說界的李白 第五講 新派武俠三駕馬車 一點也不精彩/江湖中人說江湖中事 第五編 金庸研究舉隅 第一講 金庸小說排行榜──兼談金庸小說的破綻 帶頭大哥之謎/娶妻當娶任盈盈/中年婦女黃蓉/張無忌的醫學水準/蒼涼與纏綿 第二講 金庸的詩詞 五首「本意」詞/護主平安上炕 第三講 小說家與上帝:創作心態的漂移變更 《神雕》、《倚天》之間的大書/段譽本是男一號/阿紫的眼睛/小說家與上帝 第四講 金庸小說的版本 《書劍恩仇錄》的開頭/村姑王玉燕/黃藥師愛上梅超風?/段譽不愛王語嫣? 結語 金庸是不是偉大的文學家 文學史的權力/史識與史心/近視怪金庸/你可能沒讀懂的金庸文學偉業/結案陳詞 附錄一 乾隆的詩究竟怎麼樣/陳家洛母親大他一百二十歲?/金庸小說札記一束 附錄二 相忘江湖/天涯.明月.刀/俠客三題/想起青青江湖-讀王憐花《江湖外史》而作
有興趣的朋友就去買這本書來讀吧,我也不「劇透」了。
說到「番外篇」,「番外篇」 是日本語,意思就是說在一部作品中,除了原有的內容外,額外增加的內容,就經濟學而言,就是「邊際」。 「拜拜經濟學」本來就是以經濟學的角度去看臺灣及大陸的功利信仰現象,正因為若不從功利信仰的角度去分析信仰,很多信仰現象與問題,很難說得請楚。
信仰的經濟現象,就是一種市場供需,我在「拜拜經濟學」說得很通俗了。總之,信徒要是無法從信仰當中得到某些好處,是無法形成信仰行為的,這說法應該夠露骨了吧。
江湖夜雨讀金庸」作者馬大勇教授在書中提到金庸武俠小說的哲學意義,其實交叉了很多佛教或者是佛學思想,以及中國文化中特有的俠義思想。
馬大勇教授在書中列了一小篇關於中國佛教思想傳播的特徵,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就是一種「自利」與「功利」,他舉例為何佛教的八大宗派都曾經顯赫一時,最後去獨留了禪宗與淨土宗獨大?
馬大勇教授點出了根本的差異,禪宗與淨土宗獨大的原因來自於經濟學原理中的成本-收益原則,也就是成本愈低,收益愈大。換句話說就是CP值要夠大,進入門檻要愈小,市場就會愈大,而且,便宜又是好貨!
這當然是有道理的,對華人的宗教信仰而言,更加典型而已。禪宗與淨土宗把進入門檻降低,就好像把一件商品從名牌變成是國民品牌,這下子平民老百姓都可以消費,而那些「名牌」就好像是其他派別一樣,如果底子不夠,慧根不深,壓根到最後可能什麼都沒有。
用我的經濟說法分析,投入成本太高了,但收益又完全不確定。就投資而言就是IRR太低,NPV為負,這種投資不要也罷,這就是其他那六大宗派無法擴散的原因。
禪宗主張頓悟,傳心印,不立文字,還有修習禪定的外部經濟,更有利於健康,幾乎是零門檻、零成本,且內外效益具備,宗派不拓展都難!(當今的少林派還可以開班授課,少林寺可以股票上市,完全資本化經營!)
淨土宗主張的西方極樂世界,以馬大勇教授的說法是「收益藍圖」。我們參考一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句話,我查了典故是淨土宗。
屠戶走到大師面前,猛一抬眼,大師慈悲莊嚴、攝人心魄的德相,如同一道光明,瞬間照顯了他內心的罪惡,屠戶心頭猛然一震,凶戾忿恨之心竟一時間如冰遇日,化去無遺,屠戶此時反覺慚愧莫名,手中的刀也不覺落地,撲通一下,頂禮合掌懺悔。 善導大師心知對方得度之緣已經成熟,慈悲地為屠戶開示善惡、因果、輪迴受報等事,並勸其念佛往生西方凈土,為截斷心疑,使之信知極樂世界,大師以其道力遙指西方天空,空中立現極樂凈土莊嚴景象。
淨土宗的特點是簡單易行,不見得要通達佛經,也不一定要靜坐專修,行住坐臥皆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只要信願具足,一心念佛,始終不怠,臨命終時,就可往生淨土。這種低門檻低到不就是不用上學也可以滿分畢業,拿到學位,這種學校能不讀嗎?
拜拜經濟學」裡我談了很多功利信仰,絕大部分是從傳統信仰出發,其實我對佛、道信仰不熟,但應該不脫功利主義的特色
夜讀金庸,看了「江湖夜雨讀金庸」,多虧馬大勇把金庸小說橫剖面說了一遍,中間夾了這一篇極短篇的「禪、淨經濟學」,剛好把「拜拜經濟學」闕漏的一角給補上了,是為「番外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