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同溫層的陷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雖然是在推廣閱讀,但我對書及書店的看法,不見得能獲得業界朋友的認同。
我對書店有一種看法,對書店串聯的活動有另一種看法,兩種都可能招致罵聲。
昨天讀《蜂巢思維》剛好讀到一段——
「只和具有類似信仰的人交往,容易造成『群體極化』(group polarization)......人們不再願意表達一個更微妙或更複雜的觀點......選擇保持沉默......這種沉默讓整個群體相信沒有對立的觀點,每個人都在從眾的過程中向呼聲最高的意見靠攏。」
特別是這種時刻會讓我去想,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每個族群都不討好,何必?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李惠貞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1K會員
60內容數
李惠貞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惠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朋友曾經提問,怎麼知道在臉書上貼文是出自分享還是炫耀?這是她對於使用臉書的疑慮。對我來說,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問自己的心。如果是出於分享,寫出來的文字就是基於分享,如果是為了炫耀,那麼不論文字如何修飾,讀者都會感覺得出來。
前幾天想到「算命」這件事,隔天剛好有朋友問我。我覺得,算命、星座......都很有趣,因為我們總是對自己最有興趣。聽聽別人看法是好玩的。
女兒公司花了很多時間規範分流居家工作的員工一天要打幾次卡(線上)、每天都要寫報告、還要線上開會說明。聽說大老闆會不時抽檢。 我總是困惑,像這樣的企業,員工有時間工作嗎?應付這些形式都來不及了。這不是跟老闆希望的背道而馳嗎?
人是複雜的,有各種面向。我們在A議題上持相同論點,不表示我們在B、C、D看法上也都很合。從單一議題擴大結盟是危險的,結盟後內部較弱勢的人就很難發出異質的聲音。那是一種病態,因為你不可能跟另一個人百分百沒有相異的看法。 我們重人情,也要保有理性。 如果只是迎合,就沒有必要出聲。
不要把自己當救世主,先認定「做了就一定要看到改變」;不要把自己看得那麼偉大。先有認定,做這件事一定很痛苦,而且多半會失望,失望後就會怨天尤人,否定自己的行動,否定整個社會,在此情況下,放棄是遲早的事。更糟的是,說不定還會影響其他想要嘗試的人,因為自己不成功,就給別人潑冷水。
「今天,我能讓誰微笑?」 在一行禪師《怎麼愛》書裡,讀到很美的話。 是呀,這原本是所有愛的基礎。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微笑,讓他對生命充滿信心。喜悅不是一個目標,是基本。同理,退休後再開心享受,這觀念也不再是正解。(我們知道退休後有多少人憂鬱症嗎?)
有朋友曾經提問,怎麼知道在臉書上貼文是出自分享還是炫耀?這是她對於使用臉書的疑慮。對我來說,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問自己的心。如果是出於分享,寫出來的文字就是基於分享,如果是為了炫耀,那麼不論文字如何修飾,讀者都會感覺得出來。
前幾天想到「算命」這件事,隔天剛好有朋友問我。我覺得,算命、星座......都很有趣,因為我們總是對自己最有興趣。聽聽別人看法是好玩的。
女兒公司花了很多時間規範分流居家工作的員工一天要打幾次卡(線上)、每天都要寫報告、還要線上開會說明。聽說大老闆會不時抽檢。 我總是困惑,像這樣的企業,員工有時間工作嗎?應付這些形式都來不及了。這不是跟老闆希望的背道而馳嗎?
人是複雜的,有各種面向。我們在A議題上持相同論點,不表示我們在B、C、D看法上也都很合。從單一議題擴大結盟是危險的,結盟後內部較弱勢的人就很難發出異質的聲音。那是一種病態,因為你不可能跟另一個人百分百沒有相異的看法。 我們重人情,也要保有理性。 如果只是迎合,就沒有必要出聲。
不要把自己當救世主,先認定「做了就一定要看到改變」;不要把自己看得那麼偉大。先有認定,做這件事一定很痛苦,而且多半會失望,失望後就會怨天尤人,否定自己的行動,否定整個社會,在此情況下,放棄是遲早的事。更糟的是,說不定還會影響其他想要嘗試的人,因為自己不成功,就給別人潑冷水。
「今天,我能讓誰微笑?」 在一行禪師《怎麼愛》書裡,讀到很美的話。 是呀,這原本是所有愛的基礎。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微笑,讓他對生命充滿信心。喜悅不是一個目標,是基本。同理,退休後再開心享受,這觀念也不再是正解。(我們知道退休後有多少人憂鬱症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現在極少給別人建議,因為我越來越意識到,每個人形成價值觀的背後都有一套很複雜的系統,三言兩語的傳授給別人,對方也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Thumbnail
我們都很自然地尋找與自己相似的人,一起分享興趣和觀點。這種抱團取暖的感覺很舒服,讓人覺得自己被理解和接納。然而,這種舒適區其實也有一個隱藏的陷阱,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同溫層」。 擁有相似觀點的人聚在一起,會讓我們的想法得到確認和強化,這固然是一件好事。可是,當我們長時間待在這個同溫層裡,便會忽略外面
Thumbnail
我們經常遇過這種情況:明明心裡有了主意,卻因為周圍其他人的意見而改變了決定;或是明知道自己是對的,卻因為不想與眾不同而選擇沉默?這些其實都是群體壓力對我們決策的影響。在William Poundstone的《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衝突,時常裝聾作啞而維持表面的和平, 但殊不知努力維持的和諧,卻始終進不到人的心裡去, 一輩子活在謊言中而留下內心的空虛感, 身而為人本來就可以有情緒, 但絕對不要以傷害人的姿態做溝通, "你可以有情緒,但不能夠傷害人", 而是利用衝突,看見彼此",然後越來越了解彼此後,連結更緊密的關係。
Thumbnail
耳根不要太軟,心不要太忙亂,別太在意別人說什麼!
Thumbnail
想起之前在讀書會上討論的話題——當我們在社群平台看到不合時宜的發言,甚至是針對我們自己所屬群體(ex: 文組、女性、支持某些理念者……)的抹黑與攻擊時,是否應該主動發言表達不同觀點或甚至適時反擊? 『如果自己什麼都不說,會不會久了大家就會認為他們是對的?』朋友認為,不同的聲音很重要,表達自己的立場
Thumbnail
用極度開放的心態有助於全面看待分歧,並做出明智的決策。避免因自負或害怕而拒絕他人意見,這限制知識吸收且導致思維狹隘。主管應引導員工挑戰信念,聽取不同聲音,促進建設性對話。Adam Grant指出,開放心態在團隊建設、書籍選擇和意見接受上具不同重要性。重要的是享受了解真相的樂趣,而非執著於一定要是對的
Thumbnail
你分得清什麼是「合群」什麼是「不合群」嗎? 在尋求「合群」的同時,你是否失去了「選擇的自由」?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所有問題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現在極少給別人建議,因為我越來越意識到,每個人形成價值觀的背後都有一套很複雜的系統,三言兩語的傳授給別人,對方也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Thumbnail
我們都很自然地尋找與自己相似的人,一起分享興趣和觀點。這種抱團取暖的感覺很舒服,讓人覺得自己被理解和接納。然而,這種舒適區其實也有一個隱藏的陷阱,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同溫層」。 擁有相似觀點的人聚在一起,會讓我們的想法得到確認和強化,這固然是一件好事。可是,當我們長時間待在這個同溫層裡,便會忽略外面
Thumbnail
我們經常遇過這種情況:明明心裡有了主意,卻因為周圍其他人的意見而改變了決定;或是明知道自己是對的,卻因為不想與眾不同而選擇沉默?這些其實都是群體壓力對我們決策的影響。在William Poundstone的《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衝突,時常裝聾作啞而維持表面的和平, 但殊不知努力維持的和諧,卻始終進不到人的心裡去, 一輩子活在謊言中而留下內心的空虛感, 身而為人本來就可以有情緒, 但絕對不要以傷害人的姿態做溝通, "你可以有情緒,但不能夠傷害人", 而是利用衝突,看見彼此",然後越來越了解彼此後,連結更緊密的關係。
Thumbnail
耳根不要太軟,心不要太忙亂,別太在意別人說什麼!
Thumbnail
想起之前在讀書會上討論的話題——當我們在社群平台看到不合時宜的發言,甚至是針對我們自己所屬群體(ex: 文組、女性、支持某些理念者……)的抹黑與攻擊時,是否應該主動發言表達不同觀點或甚至適時反擊? 『如果自己什麼都不說,會不會久了大家就會認為他們是對的?』朋友認為,不同的聲音很重要,表達自己的立場
Thumbnail
用極度開放的心態有助於全面看待分歧,並做出明智的決策。避免因自負或害怕而拒絕他人意見,這限制知識吸收且導致思維狹隘。主管應引導員工挑戰信念,聽取不同聲音,促進建設性對話。Adam Grant指出,開放心態在團隊建設、書籍選擇和意見接受上具不同重要性。重要的是享受了解真相的樂趣,而非執著於一定要是對的
Thumbnail
你分得清什麼是「合群」什麼是「不合群」嗎? 在尋求「合群」的同時,你是否失去了「選擇的自由」?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所有問題都來自於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