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3|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原獨要聞|甘露續篇,總理與教宗,誰會先面對過去?

各位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天由【原獨讀報】為大家摘要上週要聞,同時不要忘記向夏天倒數,距離夏至還有7天。
上週為大家報導了加拿大甘露市(Kamloops)寄宿學校發現215具學童遺骸的恐怖新聞。此事震撼以人權大國自詡的加拿大,也受到他國媒體爭相報導。在此事曝光之前,加拿大原住民就不止一次批評政府偽善,光會指責中國對維吾爾人犯下種族滅絕罪行,卻不面對自己的暗黑過往,甘露市寄宿學校大規模屠殺事件終於讓各界無法再迴避原住民的指責。
▼ 圖為甘露市印地安人寄宿學校舊址,215具學童遺體就發現在這附近。
Sources: The Conversation
Sources: The Conversation
寄宿學校事件被廣泛報導的同時,眾人的目光也轉向梵蒂岡,因為這些寄宿學校主要都是天主教會所經營。教宗方濟各對這起事件公開表示震驚,但並沒有為此道歉,於是加拿大的原住民領袖們打算親自去一趟梵蒂岡,預計將在今年11月成行,他們要當面邀請教宗前往加拿大,就天主教會過去傷害原住民做出正式的道歉。加拿大第一民族議會總領袖貝勒嘉(Perry Bellegarde)表示:
不論生前或死後,我們失蹤的孩子們不曾有過生而為人本來應有的尊嚴。
▼ 梵蒂岡沉默的同時,甘露市的人們在寄宿學校舊址外點燈,在草地上留下花束、鞋子、玩具,紀念被不幸殺害的215名孩童。
Sources: Vatican News
加拿大法學教授拉芳田(Fannie Lafontaine)指出,不只加拿大聯邦政府對曾經犯下「種族滅絕」罪行(genocide)的指控卻步,也有不少加拿大民眾認為過去存在著惡行,但沒有到種族滅絕的地步。為此拉芳田撰文指出,種族滅絕不是只有二戰猶太人大屠殺或盧安達大屠殺一種類型。
種族滅絕行為不見得當下致命,謀殺只是五種態樣之一,另外四種則可以歸類為慢慢扼殺(slow death),例如:
  • 對該種族成員施加心理或身體的傷害,性侵或寄宿學校內的不當對待就屬於這種。
  • 將該種族成員置於某種生活情境以致其死,如令其無法獲得食物飲水醫藥,最終死於飢渴或疾病。
  • 對該種族成員施以絕育手段。
  • 該種族兒童遷移到他處,與其他人群相處,例如寄宿學校就屬於這種活動。
以上是客觀的行為,此外種族滅絕還有主觀要件,那就是「毀滅的意圖」。當行為的主體是國家而自然人的時候,判斷是否具有「毀滅的意圖」比較困難,通常得將國家昭示的政策和一段時間裡的實際行動綜合起來論斷。
拉芳田認為,過去加拿大存在著具有延續性的原住民族政策,動機可能因時而異,但大體而言目的相同,就是要對原住民族施以物理上、生物上和社會性的毀滅,換用白話來說,是要殺害原住民族的個體成員,也將各個民族作為群體而消滅,從而不再是加拿大的一部分。
此外,被害人若是反抗毀滅性政策,或者倖存下來,並不影響種族滅絕罪的認定。
雖然法學專家認為證據多而明顯,聯邦政府應該採取行動,矯正過往,但目前還看不出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是否有領導政府道歉的打算,又是否會有其他的檢討與措施。有學者撰文指出,前總理老杜魯道(Pierre Trudeau),也就是現任總理的父親,雖然任內政績斐然,卻希望透過同化政策來處理原住民問題,當計劃不成的時候,他也沒有意願去矯正任何事情。學者形容他彰顯了「加拿大殖民主義最差的一面」,甚至還挖出他過去的發言:
是不是曾有百年不正義根本不重要。別要求我們改變過去。
父親造成的陰霾在前,現任總理小杜魯道的日子顯然不好過。但願他能夠接受法學者的呼籲而面對過去——過去已經無法改變了,但面對過去的態度可以改變。而這個態度會改變未來。
▼ 圖為1973年照片,老杜魯道帶著小杜魯道正要進入總督府麗都廳(Rideau Hall),接受皇家騎警行禮。
Sources: The Conversation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