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與救贖》讀書會(一):種族滅絕與大屠殺在歷史理性中的不可能(不可以)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記憶與救贖》讀書會(一):種族滅絕與大屠殺在歷史理性中的不可能(不可以)〉2024-05-11

 

  因為先前提過的翻譯問題,《論重複》需要被暫時擱置。讀書會的讀物轉向一份名為《記憶與救贖--論班雅明的歷史哲學》的論文。班雅明不是特別好讀的哲學家,閱讀(尤其是讀二手文獻)的過程也會需要和哲學史中的其他哲學家或「主義」對話。所以目標不會是完全讀懂,如果能打開一些過去未曾思考過的切入角度或方向,便算是不虛此行。

 

 

  文章的導論中就已經包含了許多具有啟發性的角度(所以後面談的東西不等於作者的想法,更多是我對作者與班雅明關心之議題、從自身關懷出發所做的思考與延伸)。作者首先談及了被視為近代哲學開端的笛卡兒懷疑方法。談到這種懷疑與古希臘哲學的開端「驚嘆」之間的異同。一是放眼星空,對天體秩序的讚嘆引出的思考;另一個則是閉上雙眼,觀想理性的自發運作。

 

  兩者都具有一種抽離旁觀的特性,雖然笛卡兒開宗明義地說了他的思考起源於他對於兒時相信的大量錯誤之震驚,但他的懷疑做法終究是和夢境與惡魔對抗,而非任何一則具體的、強而有力的假資訊。

 

  從我們當前的處境去考慮,笛卡兒的工作其實是充滿實踐價值的。因為我們確確實實地在面對惡魔般強而有力且充滿敵意的認知戰,未來我們的資訊來源甚至可能大半會經歷過一層由AI所構成的濾鏡。「對外在世界的懷疑」在這個時代已經成為一種需要被認真考慮的問題,但一方面我們所處的世界和笛卡兒時代的世界已經不同,一方面笛卡兒確實描繪了一種與實際情況相隔離的「懷疑方法的處境」。

 

 

  與之不同的,作者認為,班雅明談的是另一種更加身不由己的懷疑。二戰、大屠殺、集中營打破了人類對世界歷史與現代性的美好想像和目的論。有別於笛卡兒「神不會讓我們在清晰明辨的地方也受騙」,有別於黑格爾所發出的「集體約伯」式的叩問--「這些巨大的犧牲是為了誰,為了什麼終極目的做出來的呢?」--,我們甚至要去質疑「真的有歷史理性嗎?」

 

  或者,我會問的問題是:「即便它『是』,但我們真的要去認同這樣一種包含了大屠殺的歷史理性嗎?」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葉卡兄弟。對面一直以來都是苦難的歷史,吉克--一名在現代社會中成長的掌權者--選擇的是種族滅絕。雖然他從中挑選了他認為傷害最小的「安樂死」計畫,但那仍舊是種族滅絕。而在從未真正進入過現代社會的艾連的直覺裡面,這是無論如何不能被想像、不該在實際歷史裡面被發生出來的。

 

  艾連的選擇是推翻現代性、推翻人類文明,用野蠻無情的自然力量,告訴人類世界「泰坦時代的常態才是常態」。人本來就有可能暴死荒原,但那種暴力和痛苦是無差別的,在自然力量面前,沒有好的人種與不好的人種。一種群體對另一種群體的壓迫,那是人類文明之惡,毀滅人類文明,這種惡隨之消逝。

 

 

  但另一種選項是可能的。我們有著在「接受大屠殺作為歷史理性中的必然過程」與「因為大屠殺而對人類文明完全否定」之外的第三條路。我們藉由著現代性計畫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巨大紕漏,意識到我們在某些地方走了錯誤的路。

 

  也就是說,大屠殺或種族滅絕並非是前現代或非現代,但也並不等同於現代性。而是,如果用相對好懂的語言來說,它是「走錯了的那種現代性」。我們需要做的事情是,回到前面,去修正那個持續推展的計畫,去重新走一條不導向大屠殺與種族滅絕的道路。

 

  當然,我們不能消抹掉歷史,不能消抹掉那些確實發生過、甚至仍在發生的苦痛。但我們可以不去把它納入所謂的歷史進程當中。我們需要嚴格地去指出,那些事情不是我們通往更好世界的必經之路。沒有人應該要為了更好的世界被以那樣的方式犧牲。大屠殺不可能--或者說不可以在歷史裡面得到證成/稱義(justification)。

 

 

  人類需要以得到教訓的方式將之列入絕對禁止的境地,而不是以某種「歷史的必然」或「為了更崇高的目標」的方式將它們昇華。神(或主權者、絕對精神或任何可能的「X」)不會以這樣的方式對我們好,如果祂會,則我們需要起身對抗。






延伸閱讀:

〈自由、愛與希望--以艾連為核心聊聊《進擊的巨人》〉

〈反思、以及作為答案的「我不知道」〉

〈「魔族是不可溝通的」〉

〈睡夢中安詳離去的司機〉

〈大災變:末日追求與災後思考〉

〈AI時代:技術革命下的價值重估契機〉

avatar-img
86會員
763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想要讓別人知道自己是怎麼想的,對我來說,最直接有效不是闡述自己得出的結論,而是把重心放在描述自己看過或經歷過,使自己得出這個結論的那些「畫面」。如果我認識到這個對象的方式能夠被盡可能清晰地再現出來,我相信看到的人總能或多或少產生我產生過的感受,去自發地認識到所謂「作者的觀點」。
  演算法與民眾也喜歡那些聳動且沒有明講內容的標題:「結果竟然是這樣!小夥子知道真相後悔莫及!」,或將一些彼此不相干的淺薄介紹以虛假的實用或急迫感來包裝:「原來我一直都用錯!十個你不能不知道的居家用品隱藏密技!」。在這個環境下,只要你沒辦法做出像樣的搜尋引擎優化和引流推廣,酒再好,也逃不出巷子的深。
  等待母親的不是什麼不能讓孩子聽到的噩耗,醫生示意母親往房間裡面看。才一會兒時間,他們看到女孩從椅子上起身,開始隨著收音機裡的音樂擺動身體,自得其樂了起來。醫生對母親說「你的女兒沒有生病,她是一名舞者」。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在《劍星》之前,金亨泰上一款代表作是手機遊戲《勝利女神:妮姬》,一款同樣以強調女性臀部為主要賣點的遊戲。顯然地,這樣的遊戲受到了廣大玩家的好評,一些人紛紛讚美金亨泰,認為他是在當前「政確」環境中的一道清流。然而,對於負責這些遊戲製作與宣傳的人來說,這些信徒就是一些可笑且噁心的傢伙。
  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我挺喜歡這個翻譯的。"spank"是「打屁屁」的意思,在這裡指用打屁股來懲罰小孩。所以比起「拒絕體罰日」這樣比較嚴肅生硬的名稱,「不打屁屁日」應該是更加貼切生動,不打小孩日算是介於兩者之間,保留了那個生動直接的意思,說的時候可能也比較不會難為情。
  如果想要讓別人知道自己是怎麼想的,對我來說,最直接有效不是闡述自己得出的結論,而是把重心放在描述自己看過或經歷過,使自己得出這個結論的那些「畫面」。如果我認識到這個對象的方式能夠被盡可能清晰地再現出來,我相信看到的人總能或多或少產生我產生過的感受,去自發地認識到所謂「作者的觀點」。
  演算法與民眾也喜歡那些聳動且沒有明講內容的標題:「結果竟然是這樣!小夥子知道真相後悔莫及!」,或將一些彼此不相干的淺薄介紹以虛假的實用或急迫感來包裝:「原來我一直都用錯!十個你不能不知道的居家用品隱藏密技!」。在這個環境下,只要你沒辦法做出像樣的搜尋引擎優化和引流推廣,酒再好,也逃不出巷子的深。
  等待母親的不是什麼不能讓孩子聽到的噩耗,醫生示意母親往房間裡面看。才一會兒時間,他們看到女孩從椅子上起身,開始隨著收音機裡的音樂擺動身體,自得其樂了起來。醫生對母親說「你的女兒沒有生病,她是一名舞者」。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在《劍星》之前,金亨泰上一款代表作是手機遊戲《勝利女神:妮姬》,一款同樣以強調女性臀部為主要賣點的遊戲。顯然地,這樣的遊戲受到了廣大玩家的好評,一些人紛紛讚美金亨泰,認為他是在當前「政確」環境中的一道清流。然而,對於負責這些遊戲製作與宣傳的人來說,這些信徒就是一些可笑且噁心的傢伙。
  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我挺喜歡這個翻譯的。"spank"是「打屁屁」的意思,在這裡指用打屁股來懲罰小孩。所以比起「拒絕體罰日」這樣比較嚴肅生硬的名稱,「不打屁屁日」應該是更加貼切生動,不打小孩日算是介於兩者之間,保留了那個生動直接的意思,說的時候可能也比較不會難為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我追了進擊的巨人十年了,這作品一直讓我想到存在主義的哲學。惡魔之子這首歌,就像是為了追求自由意志而不跟隨上帝,最後讓自己陷入更困頓的局面。  
對你而言,什麼叫做「自由」呢?前年已經完結的巨人動畫,近日終於出了電影精華版。跟動畫不同的是,這次電影的片尾加入了TV動畫不曾播過的彩蛋。那個彩蛋…真的令人感到欣慰,同時也再次佩服諫山創真的很會安排劇情!藉著這次機會,想分享自己看完巨人的心得,也讓這部神作在我心中作個完美的收尾。
如果你喜歡看動畫、漫畫,或許會覺得這些作品相當賺錢,但實際情況並不如想像中美好。雖然日本動漫產業據說有超過 2 兆日圓的市場規模,並持續推出各式各樣的作品,然而身處第一線的動畫師卻常面臨低薪、工時長等艱辛環境。
莊子很明白的提出了:人類的不自由,最大來自於心。 人受限於框架中,以致看不清全局,自限自溺,痛苦憤恨。
調查巨人完結篇 《進擊的巨人》連載了11年7個月的歲月,終於在2021年4月份完結。人類慢慢揭開了巨人之謎。但在真相揭露後,發現面對的是更殘酷的現實與更困難的選擇。
我追了進擊的巨人十年了,這作品一直讓我想到存在主義的哲學。惡魔之子這首歌,就像是為了追求自由意志而不跟隨上帝,最後讓自己陷入更困頓的局面。  
對你而言,什麼叫做「自由」呢?前年已經完結的巨人動畫,近日終於出了電影精華版。跟動畫不同的是,這次電影的片尾加入了TV動畫不曾播過的彩蛋。那個彩蛋…真的令人感到欣慰,同時也再次佩服諫山創真的很會安排劇情!藉著這次機會,想分享自己看完巨人的心得,也讓這部神作在我心中作個完美的收尾。
如果你喜歡看動畫、漫畫,或許會覺得這些作品相當賺錢,但實際情況並不如想像中美好。雖然日本動漫產業據說有超過 2 兆日圓的市場規模,並持續推出各式各樣的作品,然而身處第一線的動畫師卻常面臨低薪、工時長等艱辛環境。
莊子很明白的提出了:人類的不自由,最大來自於心。 人受限於框架中,以致看不清全局,自限自溺,痛苦憤恨。
調查巨人完結篇 《進擊的巨人》連載了11年7個月的歲月,終於在2021年4月份完結。人類慢慢揭開了巨人之謎。但在真相揭露後,發現面對的是更殘酷的現實與更困難的選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脈絡》這本書首次表露了吳軍的觀點和獨特見解,涵蓋歷史、現在和未來,並提出了對現實判斷的檢驗方式。本文分析了他對歷史觀的看法,以及對唐太宗立儲君事件的評論,強調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在於通過過去的經驗檢驗現實的判斷,並強調用歷史作為理解現實的訓練數據。
Thumbnail
適才看到有人讀了新出的中文譯本《班雅明傳》,摘錄書中內容:「短短幾個月內,德國流失了它的作家、詩人、演員、建築師、畫家、導演和教授。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有過這樣的文化大失血。」我對這句話沒有任何意見。不過這倒是讓我想到了一個事情: 有的,在班雅明從德國流亡以前,不久前有另一個國家遭遇過同樣的文化悲劇。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來自猶太教世界觀的「復原返本」(apocatastasis),在班雅明的歷史哲學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復原返本,是「每件事每個人的回復」,包含了惡魔和地獄的所有的回復。稱作「返本」,顯然意味著並不是要開創出全新的局面,但是這種回復,卻也不是要回到完全的舊有的過去,而是在這之中帶著新的刻痕。
Thumbnail
📍班雅明哲學最具威力、意想不到的回馬槍 那連老師都覺得最魔鬼、最殺得我們措手不及的結論。 班雅明早在一個世紀前預言,而現在再次穿越時空,在我們耳畔呢喃、叮嚀: 「你以為我只是一枚自視甚高的文青,在寫德意志悲苦劇的世界和人們嗎?你們錯了,我寫的是...
Thumbnail
在後現代史學影響下,史學作品免不了沾染到社會科學的味道。要求數據、要求圖表、要求嚴謹的史料堆砌、要求用社會科學方法分析…… 我們似乎很容易忘記,歷史的本質是敘事,是說好一個故事,如何在敘事和「科學」之間取得平衡,是現代史學家的難題之一。 《意外的國度》就是充分展現了史學家本質的作品。
Thumbnail
雖然我不忍直視集中營的殘酷畫面,不過這場人禍有太多議題需要討論與反思,所以我不經不覺讀了好幾本有關集中營的書籍。(不過我還是沒勇氣親身去集中營遺址參觀😔) 就受害者的角度,之前讀過的《滅頂與生還》探討人性善惡的灰色地帶,而這一本則是探究俘虜們為何會生存下去,繼而思考人生意志。
Thumbnail
很推薦本書,看完後打破許多我長期以來對納粹大屠殺事件的刻板認知,作者提摩希.史奈德是當代美國研究中東歐歷史的專家,先前看了他寫的《民族重建:東歐國家克服歷史考驗的旅程》,驚為天人,所以就下單買了這本書跟還沒看的《血色大地》。 史奈德寫的歷史書,不單純是耙梳歷史細節,發掘被人忽視的真相,同時還有很清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歷史學家哈拉瑞,以下內容是整理本書中的13章部分內容,以及寫出我的感想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脈絡》這本書首次表露了吳軍的觀點和獨特見解,涵蓋歷史、現在和未來,並提出了對現實判斷的檢驗方式。本文分析了他對歷史觀的看法,以及對唐太宗立儲君事件的評論,強調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在於通過過去的經驗檢驗現實的判斷,並強調用歷史作為理解現實的訓練數據。
Thumbnail
適才看到有人讀了新出的中文譯本《班雅明傳》,摘錄書中內容:「短短幾個月內,德國流失了它的作家、詩人、演員、建築師、畫家、導演和教授。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有過這樣的文化大失血。」我對這句話沒有任何意見。不過這倒是讓我想到了一個事情: 有的,在班雅明從德國流亡以前,不久前有另一個國家遭遇過同樣的文化悲劇。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來自猶太教世界觀的「復原返本」(apocatastasis),在班雅明的歷史哲學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復原返本,是「每件事每個人的回復」,包含了惡魔和地獄的所有的回復。稱作「返本」,顯然意味著並不是要開創出全新的局面,但是這種回復,卻也不是要回到完全的舊有的過去,而是在這之中帶著新的刻痕。
Thumbnail
📍班雅明哲學最具威力、意想不到的回馬槍 那連老師都覺得最魔鬼、最殺得我們措手不及的結論。 班雅明早在一個世紀前預言,而現在再次穿越時空,在我們耳畔呢喃、叮嚀: 「你以為我只是一枚自視甚高的文青,在寫德意志悲苦劇的世界和人們嗎?你們錯了,我寫的是...
Thumbnail
在後現代史學影響下,史學作品免不了沾染到社會科學的味道。要求數據、要求圖表、要求嚴謹的史料堆砌、要求用社會科學方法分析…… 我們似乎很容易忘記,歷史的本質是敘事,是說好一個故事,如何在敘事和「科學」之間取得平衡,是現代史學家的難題之一。 《意外的國度》就是充分展現了史學家本質的作品。
Thumbnail
雖然我不忍直視集中營的殘酷畫面,不過這場人禍有太多議題需要討論與反思,所以我不經不覺讀了好幾本有關集中營的書籍。(不過我還是沒勇氣親身去集中營遺址參觀😔) 就受害者的角度,之前讀過的《滅頂與生還》探討人性善惡的灰色地帶,而這一本則是探究俘虜們為何會生存下去,繼而思考人生意志。
Thumbnail
很推薦本書,看完後打破許多我長期以來對納粹大屠殺事件的刻板認知,作者提摩希.史奈德是當代美國研究中東歐歷史的專家,先前看了他寫的《民族重建:東歐國家克服歷史考驗的旅程》,驚為天人,所以就下單買了這本書跟還沒看的《血色大地》。 史奈德寫的歷史書,不單純是耙梳歷史細節,發掘被人忽視的真相,同時還有很清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歷史學家哈拉瑞,以下內容是整理本書中的13章部分內容,以及寫出我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