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後一個暑假〕寫在觀影之後

Gap Year 對一個人的意義是什麼?
或許這個社會總是告訴我們,大學畢業應該快點去工作,賺錢養活自己,儘快負起當一個「大人」的責任。
當時間逼著我們急急忙忙成為大人以後,我們都還記得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嗎?
在看這部片的過程,內心感覺好奇妙。這是自己導師班學生的畢業製作,兩個都是。
現在的他們正面對世俗認為「成為大人」的當口,22歲,準備大學畢業。而我在當他們導師的時候,其實就是差不多他們現在這個年紀,二十多歲,大學剛畢業。
影片中兩位主角選擇給自己Gap Year的故事,或許給了他們一些鼓勵,一些指引,也提醒了大家停下來好好思索,如何在初衷、夢想,與現實生活中,奮力而堅定的開出一朵花。
在看影片的過程,我一直在想,23歲的自己到底在做什麼?
記得那時候的自己每天都好忙,像一隻蜜蜂,急著做完很多事,無論多麼焦慮與忙碌,都還是盡量讓自己看起來從容,過程中可能曾有某些片刻,腦中浮現自我懷疑的念頭,但大多時候,整個人都是被毫無空檔的工作與生活給塞滿。
我沒有經歷Gap Year,一切都無縫接軌。現在回頭想想,心裡似乎偶爾會對於其他樣態的生活,有種直覺的想像與渴望,但釐不清、想不到、也說不上來,平常沒事,只是偶爾想起,會有那種淺淺壓著胸口的感覺,但似乎也無傷生活,日子依舊。
然而,一路走到現在才慢慢發覺,原來面對人生每一個階段,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往前走,什麼時候該停下來,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就像這幾天跟學生談《池上日記》的時候說到,我們的生活都太急,只有停下腳步,才能看見這塊土地的生命力,感受人情帶來的美好風景。由此,我們才會知道自己所為何來,又該走向哪裡。
長安跟琦惟透過鏡頭說出鄧宇彤及郭庭榕的故事,當中最讓人動容的是庭榕與奶奶一同在屏東割草時的那段對話,話語很輕,畫面很慢,從兩人一來一往,隨意起落的對話中,看見那種既疏離又緊密的嬤孫關係,最後聽到「剛好可以多陪陪她」,我才驚覺,其實早在我大學畢業的時候,陪我走過童年的阿公阿嬤早已經離開。
原來,所謂「愛要及時」這種簡單的心靈小語,卻在我們慢慢成為大人後,常常被現實洪流侵蝕到變成大家都懂,卻總難以達成的人生道理。
華人文化似乎少有Gap Year的選擇,社會風氣不大允許我們用一些時間緩下腳步思索人生。不過,這部影片可以是個觸發,透過跟著兩位主角走過Gap Year的歷程,不只可以給正在當口的畢業生一些啟發,也讓已經逐漸變成大人的我們停下腳步,想想現在的自己,是小時候所期待的大人的樣子嗎?
我在二十多歲剛畢業時當導師教的學生,現在正經歷二十幾歲大學畢業的階段,拍出一部述說二十幾歲大學畢業生的Gap Year歷程,挺奇妙的!
雖然整部影片輕輕的、淡淡的,但當中的某些話語、某個畫面卻會不經意或深或淺的撞擊到自己的心。
我想,「長大」這件事,或許不只是青少年所需面對的歷程,可能也是每一個人,在不同人生階段都不斷經歷的常態,只是當我們都變成大人後,總會忘記而已。
禮拜天6月20日16:00在Youtube 還有一場[最後一個暑假]播出,有空大家再去支持一下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Zd5noArbow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