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隧道症候群沒有想像中的單純》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次寫了《板機指沒有想像中的單純》就有人敲碗要看腕隧道症候群,然而腕隧道症候群在診斷上面的學問又更複雜了(我知道網路上有很多文章寫得很簡單,可是如果耐心地看完這篇,你就會知道為什麼這是一個復健科”比較”會看的疾病),一不小心就拖到了現在才寫完。
腕隧道症候群本身相對單純,指正中神經(Median nerve)從手臂走向手掌時,在腕隧道受到擠壓。
Wikipedia的示意圖,正中神經於腕隧道受到壓迫
復健科醫師會幫你用超音波掃一下正中神經,看看有沒有在手腕受到壓迫。
這是我的左手,圈起來的是正中神經,箭頭指的是橫腕韌帶(Carpal ligament)
正中神經支配範圍是從拇指到第四指的一半(所以都問三指半),如果在這範圍感到麻,或開始有了無力感,甚至肌肉開始萎縮了,臨床上醫生就會跟你說你這是腕隧道症候群。(這是醫師國考送分題,不過是在骨科的範圍QQ)
但是真實世界不是這樣跟你玩的。很少會出現上面那種”典型”的腕隧道症候群。在診斷跟治療腕隧道症候群的時候要考慮的遠遠不止於正中神經在腕隧道被壓到。
醫師要考慮的問題很多 (這篇就講診斷,不說治療)
  1. 這是腕隧道症候群嗎?
  2. 如果是,為什麼這個病人會有腕隧道症候群?

這是腕隧道症候群嗎?

即便超音波已經很普遍了,腕隧道症候群的黃金診斷標準還是採用肌肉神經電學檢查,肌肉神經電學檢查包含了兩個面向神經傳導+肌電圖,做做肌肉神經電學檢查可以知道正中神經只有在手腕的地方傳導比較慢,還是全部正中神經都有問題;可以知道只有正中神經有問題還是其他神經也有問題;可以知道除了正中神經有問題之外,頸椎神經是否也有問題。除了上面舉的例子之外,偶爾也會有些意外的發現。
正中神經如果不在腕隧道被壓到,在上游一點也可以在壓到,被旋前圓肌(Pronator teres)壓到,旋前圓肌症候群(Pronator teres syndrome)跟腕隧道症候群在臨床上很難區分,但是肌肉神經電學可以區分。超音波一樣能看到正中神經遊走於旋前圓肌的兩頭(尺骨頭與肱骨頭)之間。
圈起來的是正中神經,走在兩頭之間。
如果在檢查的過程中,發現其他神經也有問題的時候,有機會抓到其他疾病,最常見的是糖尿病導致的,即便罕見疾病如遺傳壓力敏感性神經疾病(HNPP),在我住院醫師時期都抓過兩個。
頸椎神經合併腕隧道症候群叫做雙重壓迫症候群(Double crush syndrome),這其實違背了我們臨床上的看病的原則,就是單一症狀單一疾病,然而雙重壓迫症候群確實存在。腕隧道症候群至少有10%以上合併了頸椎神經壓迫,然而不做肌肉神經電學,通常不會發現病人頸椎也同時有問題。
有些很嚴重的疾病其實剛開始的症狀是腕隧道症候群,像是台灣人盡皆知的漸凍人。早期發現,早期用藥,預後較佳。

為什麼會有腕隧道症候群?

這要分兩個層面探討,腕隧道自己的問題跟身體的問題。
腕隧道自己的問題包含了,手腕比較小(這也是為什麼女性比男性多),病人比較肥胖(腕隧道裡面肌鍵太粗、脂肪太多擠壓到正中神經),掌骨骨折、腱鞘囊腫進而擠壓到腕隧道等問題。
身體的問題就有多種可能了,是否有糖尿病(使得正中神經容易受損),是否是風濕類疾病(神經會很容易發炎,發炎的神經會腫起來使得腕隧道相對神經變得狹窄),是否經歷停經要來還是處在懷孕狀態(身體全面的水腫同樣會擠壓到腕隧道),甲狀腺、洗腎等問題都有可能導致容易產生腕隧道症候群。
過度壓迫與使用你的手腕也會,有些職業別(ie. 工程師)特別容易發生腕隧道症候群,但是不應在診斷的過程中,直接歸因於就是因為做這個工作所致。

結語

  1. 腕隧道症候群其實沒有那麼單純,通常打針治療都會有改善,但是沒有找到原因,腕隧道症候群就會一直來煩人。
  2. 肌肉神經電學檢查,依舊是腕隧道症候群的黃金診斷標準,如果一直治療不好,應該要去接受這個檢查(但是這檢查要做得好不容易)。
  3. 還是那句老話,正確的診斷才能有正確的治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看到模糊的世界,就會讓你近視度數快速增加。 防疫也要顧好眼睛!!!
板機指這個疾病不但幾乎所有的醫學系畢業生都認識他,在路上隨便抓個路人問,也會有超過一半的人跟你說他知道板機指。 然而!!!板機指沒有那麼單純!!!
在醫療的實行過程中,不能不知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當然也會有所謂的逆安慰劑效應(reverse placebo effect)。最近高端疫苗解盲的資料,如果大家看得夠仔細,就會發現即便是打生理食鹽水的組別,也會有人在注射後開始頭暈,這就是所謂的逆安慰劑效應。
慢性背痛的治療需要運動,有運動有改善。然而,至少先看過復健科醫師,有些運動其實不適合神經根壓到的病患,在與你的復健科醫師檢查完之後進一步的討論治療,才是對你的背最好的選項。
看到模糊的世界,就會讓你近視度數快速增加。 防疫也要顧好眼睛!!!
板機指這個疾病不但幾乎所有的醫學系畢業生都認識他,在路上隨便抓個路人問,也會有超過一半的人跟你說他知道板機指。 然而!!!板機指沒有那麼單純!!!
在醫療的實行過程中,不能不知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當然也會有所謂的逆安慰劑效應(reverse placebo effect)。最近高端疫苗解盲的資料,如果大家看得夠仔細,就會發現即便是打生理食鹽水的組別,也會有人在注射後開始頭暈,這就是所謂的逆安慰劑效應。
慢性背痛的治療需要運動,有運動有改善。然而,至少先看過復健科醫師,有些運動其實不適合神經根壓到的病患,在與你的復健科醫師檢查完之後進一步的討論治療,才是對你的背最好的選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上班族朋友們,你是否曾經在打電腦或開車後,感到手麻或酸痛?這些症狀可能不是普通的疲勞,而是「腕隧道症候群」或「肘隧道症候群」的警訊! 【腕隧道症候群】會引起手腕和手掌的麻木或疼痛,這是因為正中神經在長期打電腦或搬重物時受到壓迫,導致肌腱和滑膜發炎增厚,擠壓到正中神經。 【肘隧道症候群】則會導致小
Thumbnail
今天的案例是長期右手腕和拇指疼痛、嚴重至無法握拳抓取東西,甚至連女友牽手都會痛到抗拒的病友。蘇偉翔醫師利用筋膜原理對症進行乾針治療,從手臂扎到肩頸找到疼痛源頭,治療2次後獲得大幅改善,以下與大家分享治療過程及病友心得。 病友背景 這位來求診的病友是名職業駕駛,長期深受右手
Thumbnail
這個專有名詞現代人應該都聽過(俗稱滑鼠手),上課時間不算在內的話;工作歷練史大約28年都在電腦中度過。 近10年因右手使用的太頻繁,工作也因要求完美的情況下;(過勞了)出現標題所寫的腕隧道症候群! 後來為了減輕工作負擔,開始學著使用繪圖板;真的就不在出現疼痛不止的地步。 長期使用繪圖板工作,也
Thumbnail
PSVT(陣發性上心室頻脈),簡單說就是突發性的心悸,原因來自心臟多了一條不正常的"神經”,也就是說原來我從小就有先天性心臟病,但我卻不知道。     27歲時心悸發作135下/分鐘,以為是喝咖啡造成的,做過心電圖、運動心電圖、24小時心電圖……一切正常,什麼都檢查不出來。
Thumbnail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今天指出,主動脈剝離是極為嚴重與緊急的醫療狀況,主動脈是人體心臟輸送血液至身體各部位的主要血管,當主動脈內膜破裂、血液流入主動脈的層間,可能導致內膜與間膜的剝離,進而引起主動脈破裂,此時已面臨生死關頭。 急診醫學部主任郭鐘太(見圖)表示,臨床上常見動脈剝離的症狀包括:突發性、非常
Thumbnail
這條肌肉跟先前提過的棘下肌與小圓肌一同協助手臂抬高時,肩關節能夠好好的被抓住,跟闊背肌與大圓肌一樣,在游泳、投球、將重物抬到頭頂、摔倒時手撐地板時容易引起疲勞疼痛 。 它是一條跟肩胛骨穩定有關的肌肉,當有症狀時,關節角度嚴重受限,常被診斷為冰凍肩、黏連性關節囊炎或是投手臂,患者有時腕部也會
Thumbnail
基本上小圓肌與棘下肌被認為功能幾乎相同,疼痛區域也類似,不一樣的是,棘下肌就像大哥保護著小圓肌,通常需要將棘下肌的症狀解決後,小圓肌才會展露頭角。 當小圓肌有症狀時,會有肩膀後側與外側的疼痛,有時無名指與小紙會有麻木感,甚至當你走路不小心揮到桌角時會劇烈疼痛。這會跟我們的一個神經壓迫現象搞混,像是
Thumbnail
斜角肌是我們頸部連結胸腔的重要肌肉,我們正常的呼吸模式會使用肚子與胸腔出力來將空氣吸進體內,但成年人不知為何,慢慢忘記原本的呼吸模式,可能是生活緊張,也可能是生活習慣的改變,很多人會使用脖子的肌肉呼吸,常常就使我們脖子的斜角肌變得過度疲勞。 據作者描述,在他的理療課程中的學員,有一半的人斜角肌有潛
Thumbnail
「那是一位60多歲的男性患者,因為心臟衰竭的症狀惡化而住院。」陳紹緯教授指出,「患者有下肢水腫、呼吸急促、心律不整等症狀。若是躺下來就會喘不過氣,所以只能坐著睡覺。」 檢查發現患者心臟的二尖瓣腱索斷裂,造成嚴重二尖瓣逆流。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超微二尖瓣人工鍵索植入術。
Thumbnail
許多人在練習棒式(平板式)時,時常會抱怨手腕感到疼痛,但究竟可能的問題出自哪裡?我們又要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呢? 關於這個議題,我們也許可從「腕關節」的伸展角度 (extension angle) 及「肘關節」的外翻角度 (carrying angle) 來做一些探討。在棒式的練習中,許多老師
Thumbnail
上班族朋友們,你是否曾經在打電腦或開車後,感到手麻或酸痛?這些症狀可能不是普通的疲勞,而是「腕隧道症候群」或「肘隧道症候群」的警訊! 【腕隧道症候群】會引起手腕和手掌的麻木或疼痛,這是因為正中神經在長期打電腦或搬重物時受到壓迫,導致肌腱和滑膜發炎增厚,擠壓到正中神經。 【肘隧道症候群】則會導致小
Thumbnail
今天的案例是長期右手腕和拇指疼痛、嚴重至無法握拳抓取東西,甚至連女友牽手都會痛到抗拒的病友。蘇偉翔醫師利用筋膜原理對症進行乾針治療,從手臂扎到肩頸找到疼痛源頭,治療2次後獲得大幅改善,以下與大家分享治療過程及病友心得。 病友背景 這位來求診的病友是名職業駕駛,長期深受右手
Thumbnail
這個專有名詞現代人應該都聽過(俗稱滑鼠手),上課時間不算在內的話;工作歷練史大約28年都在電腦中度過。 近10年因右手使用的太頻繁,工作也因要求完美的情況下;(過勞了)出現標題所寫的腕隧道症候群! 後來為了減輕工作負擔,開始學著使用繪圖板;真的就不在出現疼痛不止的地步。 長期使用繪圖板工作,也
Thumbnail
PSVT(陣發性上心室頻脈),簡單說就是突發性的心悸,原因來自心臟多了一條不正常的"神經”,也就是說原來我從小就有先天性心臟病,但我卻不知道。     27歲時心悸發作135下/分鐘,以為是喝咖啡造成的,做過心電圖、運動心電圖、24小時心電圖……一切正常,什麼都檢查不出來。
Thumbnail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今天指出,主動脈剝離是極為嚴重與緊急的醫療狀況,主動脈是人體心臟輸送血液至身體各部位的主要血管,當主動脈內膜破裂、血液流入主動脈的層間,可能導致內膜與間膜的剝離,進而引起主動脈破裂,此時已面臨生死關頭。 急診醫學部主任郭鐘太(見圖)表示,臨床上常見動脈剝離的症狀包括:突發性、非常
Thumbnail
這條肌肉跟先前提過的棘下肌與小圓肌一同協助手臂抬高時,肩關節能夠好好的被抓住,跟闊背肌與大圓肌一樣,在游泳、投球、將重物抬到頭頂、摔倒時手撐地板時容易引起疲勞疼痛 。 它是一條跟肩胛骨穩定有關的肌肉,當有症狀時,關節角度嚴重受限,常被診斷為冰凍肩、黏連性關節囊炎或是投手臂,患者有時腕部也會
Thumbnail
基本上小圓肌與棘下肌被認為功能幾乎相同,疼痛區域也類似,不一樣的是,棘下肌就像大哥保護著小圓肌,通常需要將棘下肌的症狀解決後,小圓肌才會展露頭角。 當小圓肌有症狀時,會有肩膀後側與外側的疼痛,有時無名指與小紙會有麻木感,甚至當你走路不小心揮到桌角時會劇烈疼痛。這會跟我們的一個神經壓迫現象搞混,像是
Thumbnail
斜角肌是我們頸部連結胸腔的重要肌肉,我們正常的呼吸模式會使用肚子與胸腔出力來將空氣吸進體內,但成年人不知為何,慢慢忘記原本的呼吸模式,可能是生活緊張,也可能是生活習慣的改變,很多人會使用脖子的肌肉呼吸,常常就使我們脖子的斜角肌變得過度疲勞。 據作者描述,在他的理療課程中的學員,有一半的人斜角肌有潛
Thumbnail
「那是一位60多歲的男性患者,因為心臟衰竭的症狀惡化而住院。」陳紹緯教授指出,「患者有下肢水腫、呼吸急促、心律不整等症狀。若是躺下來就會喘不過氣,所以只能坐著睡覺。」 檢查發現患者心臟的二尖瓣腱索斷裂,造成嚴重二尖瓣逆流。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超微二尖瓣人工鍵索植入術。
Thumbnail
許多人在練習棒式(平板式)時,時常會抱怨手腕感到疼痛,但究竟可能的問題出自哪裡?我們又要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呢? 關於這個議題,我們也許可從「腕關節」的伸展角度 (extension angle) 及「肘關節」的外翻角度 (carrying angle) 來做一些探討。在棒式的練習中,許多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