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台灣人必看的疫情日記➤《那一年,那些沒人說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其實大部分的事件,早在疫情發生,甚至是變嚴重前就存在了,只是當套上疫情這層濾鏡,解讀的方式也都不再一樣。——《那一年,那些沒人說的故事》
我是淚眼婆娑地看完這本書的。
在台灣三級警戒時閱讀這本書是再也適合不過的。
作者是一名記者,記錄下2020一整年的記事與她的生活連結,這不是單純只是她的日記,而是台灣每一個民眾的日常。
每個月份,都是一個主題,以疫情為背景,延伸至生活。
以下我整理出我最喜歡的三個月份主題與心得,分享給大家。
三月,居家工作同意書。
開始居家工作後,作者的公司開始要求他們簽署不符合勞基法的同意書,甚至要員工強制打開電腦的視訊鏡頭,以便監視工作狀態。
讀到這裡讓人相當無奈,在職場上有許多不公平的制度,或許是剝削了福利、無加班費的捐肝加班、很多款項公司不補貼、生病了卻無法在家休息⋯⋯太多太多了。
但通常我們只能吞下去,畢竟離開了這裡,到別家公司也不一定會有所不同。我們無力改變,為了生活只能跟現實妥協。
要找到一家「合法的公司」,比找到真愛還難。
五月,月老的勝負欲。
紀錄作者的感情歷程,面對恐怖情人的騷擾與糾纏,是多麼讓人害怕。
我有不少遇過怪人騷擾的經驗(苦笑)
一旦遇到,那些驚恐與害怕,就會深植在我們的內心。事後無論做任何事,都會在內心築起一道防火牆,害怕平白無故釋出善意的人。
然而這樣的困擾,向別人傾吐,偶會得到:「妳是不是在炫耀自己行情很好?」的調侃。又或是「妳長這樣也會被騷擾?」
很可惜,社會風氣總是彌漫著「你被騷擾你一定有問題」的定論。
被追求跟被騷擾,絕對是不一樣的感受,中間沒有模糊地帶。
不管男女性,都應該要好好保護自己。

八月,不要在疫情期間死掉就好了。
作者的奶奶在疫情期間離世了,因為疫情,不能有親友的陪伴,只有冷冰冰的醫療器材。也記錄了奶奶生平與喪禮的過程,哀傷之餘,也帶著一點詼諧。

這一整個章節,我是哭著看完的。
在防疫隔離之下,連死亡都是孤獨的,沒有溫暖的雙手握住奶奶,奶奶只能獨自害怕地步向生命的句點。
在生前,奶奶就很寂寞;疫情這層濾鏡,讓她的寂寞放到無限大了。
那些生前不在乎奶奶的兒女,卻在喪禮哭天搶地,為了假裝孝順,做了一系列荒唐的舉動。笑中帶淚,覺得很荒謬,可這些卻是真實上演在台灣的日常。
心得總結
我很喜歡作者的筆觸,很平易近人,卻又讓人有足夠的想像畫面。
少女老王有一股獨特的魅力,可以把現實的無奈寫得幽默,而在幽默的事件中,埋下一句句的吐槽,讓人忍不住一鼓作氣看完整本書。
這樣子寫閱讀筆記,很難呈現這本書的完整樣貌,裡面有作者的家庭生活、戀愛經驗、職場環境,那一些都是身為台灣人很熟悉的日常。
希望大家去看這本書,很像每個人的日記。
其實很多問題在疫情之前,早就存在,只是我們選擇當一隻鴕鳥;而疫情襲來,我們沒地方躲了,於是只能正面迎擊。
但願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平靜與平安:)

我是Louna,好的原創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記得訂閱按愛心留言
想看更多關於簡單生活、閱讀、自我成長、憂鬱症、手寫字,或者是你想找一個樹洞聊聊天,歡迎來到我的IG@Na個樹洞
或是你想寫信給我,也非常歡迎!
lounalee1997@gmail.com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喜歡看書,什麼書都看。再平庸的人愛看書都會變得閃閃發光(自己講) 最喜歡哲學、人文、文學、行銷等主題。想分享好書給大家,也為自己的閱讀留下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囤積知識不必繳稅,畢竟國稅局查不出你有多少知識。」——土井英司。 身邊常有朋友問我:「奇怪,我明明有在看書,但我覺得我好像沒有進步。」 你也常常看完書,對於書中的內容一頭霧水,甚至找不到書中想闡述的核心重點在哪嗎? 這本書針對這些問題給出很好的反思
「有人看你不順眼,正好證明你活得很自由。」 ——《被討厭的勇氣》 在看完上次介紹的《在家工作》這本書,我對於作者徐豫越來越感到好奇。她原先是寫兩性文章發跡的,讓我想瞧瞧她以往的作品。 (我欣賞她寫文章實事求是,給出出處與數據的態度) 老實說,我平常完全不看兩性文章,因為我認為都太陳腔濫調,
別等著別人幫你搭舞台。 若沒有舞台,就自己建一個!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是先聽過徐豫的podcast節目《徐豫切入點》,她的口條與邏輯都非常清晰,讓我變成她的粉絲。 她是在美國的作家、網路創業者,已長期習慣居家工作的模式,以網路為家,遠端建立良好的商業品牌,她的收入甚至曾高達一個月
沒關係,我就爛! 這句話我想已經變成國民口頭禪了,連我也是(苦笑) 你也曾經在心裡面發誓要早起、要閱讀、要運動;結果鬧鐘、書、運動鞋都買好了,這樣的熱情維持不到三天,就覺得自己做不到,果斷放棄嗎? 以前我也以為自己就是爛,就是夜貓子,什麼早睡早起根本就是幹話。但你相信嗎?我現在是一個
沒有自我對話的能力,等於喪失自我認同。 你也是有閒暇的時間,就會打開社群媒體嗎? 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在社群媒體上不斷地展露自己。展露自己的喜怒哀樂、食衣住行,什麼都能分享,甚至是有點過度分享了,卻忘記自我對話的重要性。 汲汲營營關注他人的生活,卻忘
買了書,卻永遠看不完! 你是否也跟我有過相同的經驗? 明明很愛買書,但總是翻個幾頁就晾在一旁,或根本沒打開過? 我以往在看書時,只要手機響了,注意力就會被帶走。一滑下去,就忘記要看書了。 後來才知道像我這樣的人還真不少,試了許多方法,直到我現在已經養成了穩定的閱讀習慣。 我整理出幾個幫助我能有效
「囤積知識不必繳稅,畢竟國稅局查不出你有多少知識。」——土井英司。 身邊常有朋友問我:「奇怪,我明明有在看書,但我覺得我好像沒有進步。」 你也常常看完書,對於書中的內容一頭霧水,甚至找不到書中想闡述的核心重點在哪嗎? 這本書針對這些問題給出很好的反思
「有人看你不順眼,正好證明你活得很自由。」 ——《被討厭的勇氣》 在看完上次介紹的《在家工作》這本書,我對於作者徐豫越來越感到好奇。她原先是寫兩性文章發跡的,讓我想瞧瞧她以往的作品。 (我欣賞她寫文章實事求是,給出出處與數據的態度) 老實說,我平常完全不看兩性文章,因為我認為都太陳腔濫調,
別等著別人幫你搭舞台。 若沒有舞台,就自己建一個!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是先聽過徐豫的podcast節目《徐豫切入點》,她的口條與邏輯都非常清晰,讓我變成她的粉絲。 她是在美國的作家、網路創業者,已長期習慣居家工作的模式,以網路為家,遠端建立良好的商業品牌,她的收入甚至曾高達一個月
沒關係,我就爛! 這句話我想已經變成國民口頭禪了,連我也是(苦笑) 你也曾經在心裡面發誓要早起、要閱讀、要運動;結果鬧鐘、書、運動鞋都買好了,這樣的熱情維持不到三天,就覺得自己做不到,果斷放棄嗎? 以前我也以為自己就是爛,就是夜貓子,什麼早睡早起根本就是幹話。但你相信嗎?我現在是一個
沒有自我對話的能力,等於喪失自我認同。 你也是有閒暇的時間,就會打開社群媒體嗎? 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在社群媒體上不斷地展露自己。展露自己的喜怒哀樂、食衣住行,什麼都能分享,甚至是有點過度分享了,卻忘記自我對話的重要性。 汲汲營營關注他人的生活,卻忘
買了書,卻永遠看不完! 你是否也跟我有過相同的經驗? 明明很愛買書,但總是翻個幾頁就晾在一旁,或根本沒打開過? 我以往在看書時,只要手機響了,注意力就會被帶走。一滑下去,就忘記要看書了。 後來才知道像我這樣的人還真不少,試了許多方法,直到我現在已經養成了穩定的閱讀習慣。 我整理出幾個幫助我能有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病毒造成的疫情襲捲全球近三年時間,改變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 被強制停下腳步,人與人保持安全距離,生活限縮在小範圍,在緊掩的門窗裡,重新看待理所當然的事物,重新學習如何生活。 夏夏的散文集《來日方糖》三十五篇文,記錄身處疫病覆蓋的世界,生命的消逝,以及富有煙火氣的點滴日常。 每篇都是時間之流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第一次讀到林佳樺的散文是在聯合報繽紛版, 寫她童年和外婆在菜園摘九層塔種蔥,在院子曬藥草, 文字散發出猶如懷舊戲劇六零年代的氛圍。 拿到《當時小明月》這本書,讀到文案介紹, 作者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 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去年年中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母親節過後,每日確診人數以百為單位往上跳,健身房、運動場、KTV等地方連續好幾個月無法營業,然後開始不用到公司上班了,然後再連去外面都人心惶惶,安養院也是第一個被關閉的場所,因為裡面是長輩居多,一旦有防疫破口,後果不堪設想。 我記得前一次見到她是四月底,待嚴峻的疫情
Thumbnail
2019年的年底世界爆發了新冠肺炎,原本熙來攘往紅紅火火的世界,就像突然被澆了冷水一般,所有的流動突然靜止,人與人之間被規範了距離,就連移動也有限制,生活各個方面都被都不似以往便利了,就更別提工作了,緊縮的商業活動,讓許多人的飯碗面臨危機。 我在疫情前就開始接案了,然而天不垂憐,我的生意一直慘淡,
必須說,疫情三年期間,的確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重者直面生離死別的哀痛,輕者失業落魄不知何處何從。我在文中偶爾提及的汀娜,就是疫情災民之一,而且她的人生路走得尤為坎坷。今年3月初,我們得知她終於重返郵輪工作之後,衷心為她感到高興送上祝福,她不失嘉義女子的豪情旋即回覆: 「謝謝兄貴的關照,這次我登船三
多年以前曾經認識一位越南來的華僑女士,她說話溫柔斯文但多是埋怨負面又哀傷。 她是上一個世紀出逃的難民,因是華僑所以家底不錯,全家一路艱險分批到了澳美加;她工作了幾年後因老闆退休,自此失業,短期打工都不如她的意,而她又有所堅持,不做藍領工作,白領薪水如不合她意也看不上眼,日復一日總是靠著家人和政府救
05/12/2021 無奈   因疫情結識了不少台灣觀光業的人員。 他們就如同以前上班的我。 就是領著一份薪水過著普通日子的人。 然而,疫情也只是讓日子變得不普通。 非觀光業者生活當然受到影響,但仍一樣工作。 他們却工作受到疫情影響,生活受到工作上加乘的影響。   這週以前,國旅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病毒造成的疫情襲捲全球近三年時間,改變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 被強制停下腳步,人與人保持安全距離,生活限縮在小範圍,在緊掩的門窗裡,重新看待理所當然的事物,重新學習如何生活。 夏夏的散文集《來日方糖》三十五篇文,記錄身處疫病覆蓋的世界,生命的消逝,以及富有煙火氣的點滴日常。 每篇都是時間之流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第一次讀到林佳樺的散文是在聯合報繽紛版, 寫她童年和外婆在菜園摘九層塔種蔥,在院子曬藥草, 文字散發出猶如懷舊戲劇六零年代的氛圍。 拿到《當時小明月》這本書,讀到文案介紹, 作者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 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去年年中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母親節過後,每日確診人數以百為單位往上跳,健身房、運動場、KTV等地方連續好幾個月無法營業,然後開始不用到公司上班了,然後再連去外面都人心惶惶,安養院也是第一個被關閉的場所,因為裡面是長輩居多,一旦有防疫破口,後果不堪設想。 我記得前一次見到她是四月底,待嚴峻的疫情
Thumbnail
2019年的年底世界爆發了新冠肺炎,原本熙來攘往紅紅火火的世界,就像突然被澆了冷水一般,所有的流動突然靜止,人與人之間被規範了距離,就連移動也有限制,生活各個方面都被都不似以往便利了,就更別提工作了,緊縮的商業活動,讓許多人的飯碗面臨危機。 我在疫情前就開始接案了,然而天不垂憐,我的生意一直慘淡,
必須說,疫情三年期間,的確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重者直面生離死別的哀痛,輕者失業落魄不知何處何從。我在文中偶爾提及的汀娜,就是疫情災民之一,而且她的人生路走得尤為坎坷。今年3月初,我們得知她終於重返郵輪工作之後,衷心為她感到高興送上祝福,她不失嘉義女子的豪情旋即回覆: 「謝謝兄貴的關照,這次我登船三
多年以前曾經認識一位越南來的華僑女士,她說話溫柔斯文但多是埋怨負面又哀傷。 她是上一個世紀出逃的難民,因是華僑所以家底不錯,全家一路艱險分批到了澳美加;她工作了幾年後因老闆退休,自此失業,短期打工都不如她的意,而她又有所堅持,不做藍領工作,白領薪水如不合她意也看不上眼,日復一日總是靠著家人和政府救
05/12/2021 無奈   因疫情結識了不少台灣觀光業的人員。 他們就如同以前上班的我。 就是領著一份薪水過著普通日子的人。 然而,疫情也只是讓日子變得不普通。 非觀光業者生活當然受到影響,但仍一樣工作。 他們却工作受到疫情影響,生活受到工作上加乘的影響。   這週以前,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