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澳洲農場所遇到的兩位主管:會做「人」的主管與會做「事」的主管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主管A:「這是採果團隊造成的問題!」
主管B:「雖然是其他部門造成的問題,但我們要在自己權責內想辦法解決。」
在農場採番茄的這段期間,有兩位主管的管理風格引我注目。一位是我番茄團隊主管,也是整個採果部門的最高主管(Manager);另一位則是包裝部門負責包裝番茄的團隊主管(Leading Hand)。
一位是每天上班一早一定會遇到的主管(採果團隊);一位雖然上班不一定會遇到(包裝支援),但是每天在同個屋簷下生活,下班後一定會在家中遇到,包含六日(房東)。
兩者不論是在管理團隊、處罰方式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都天差地遠,造就的團隊氣氛與外人對他們的評價也是截然不同。
也因為自己身分特殊,除了上班會遇到採果經理外,下班也會遇到包裝主管,因此可以就近觀察兩位主管在做事風格以及觀念上的差別,從他們兩者身上學到許多事物。
採果經理會開玩笑地說我是包裝派來採果團隊的內奸,叫我趕快搬家;
包裝主管會在家中假借閒聊名義,套我採番茄近況的話。
重點是兩位主管互看不順眼,自己努力在兩者夾縫中求生存,盡力秉持著雙方都不得罪的狀況下工作與生活。(真佩服自己熬了過來)
至於他們的做事方式有甚麼不同呢?自己又從他們身上觀察到什麼、學到什麼?本篇文章就來分享
我在澳洲農場與兩位行事風格秉異的主管相處觀察紀錄。

帶團隊的方式

採果經理

抓大放小的管理方式,給一個採果規則的框架,只要在規則內,要採快採慢都不會管太多,採慢的只要在公司要求的績效目標內就不會要求太多,反之想快的人就得自己想辦法去摸索採快的方法。可以說只要有60分及格線以上,就任憑個人本事發展。
經理跟團隊之間的關係除了是上下關係外,也像是平行的朋友關係,整個團隊氛圍比較有活力。

包裝主管

思想縝密,有一套做事的邏輯以及方法論,做事講規矩不講情面。大到細部的SOP都要嚴格執行,公私分明,明確區分上司與下屬之間的關係。如果公司規定只要求60分,那他要求底下的團隊可能就是要80~90分。
有些背包客會覺得:「不過是打工,搞得那麼嚴肅幹嘛?」,但他就是非常要求工作上的SOP、品質以及工作態度,整個團隊氣氛也比較壓抑沉悶。

處罰方式

採果經理

比較重視情面,不太會在大家面前說誰犯了什麼錯,而是直接說「我們團隊」犯了甚麼錯,希望大家乖乖遵守規定,然後私底下再去跟犯錯的人去做溝通,請他改正。
另一個比較高招的方法是用迂迴的方式去糾正下屬(借刀殺人),經理不會直接去跟下屬直接溝通,而是請帶團隊的負責主管去處理,甚至是跟其他部門的主管說明,然後再請其他部門的主管去糾正下屬的行為。
簡單來說就是自己當白臉,找其他人扮黑臉的意思。這樣的好處是如果下屬被其他單位的人糾正,覺得自己被誤會,會回來找經理求助,經理就能知道該下屬的狀況,甚至是對於該事件的態度是怎麼樣。
舉例來說,我們一般的休息時間只有15分鐘,但有些人會休到30分鐘,經理沒有直接去糾正,而是透過HR去跟那些休息超時的人去做溝通。
若下屬覺得被誤會,甚至跟HR溝通無效,那就會去找主管求助。當主管去跟HR溝通完,不論問題或誤會有無解決,下屬還會覺得這主管真好,願意去幫忙做溝通。
扮白臉的同時還能獲得資訊,還能獲得好主管的印象,整個計畫通!根本股市操盤人!

包裝主管

直來直往、就事論事,不打迂迴牌,賞罰分明。表現好的下屬自然會多給時數,有錯也會當場馬上糾正,若屢勸不聽就會開警告單,或是將下屬調至其他單位;相對的事後若發現自己是錯的,也會趕緊跟員工道歉。
但也因為不講情面純說理與其講做人還不如快做事,因此很多時候下屬或其他單位的人打感情牌被打槍,遭來整個農場大多數人冠上「機車」的評價,甚至是遭到許多檢舉投訴跟榮登好幾年差評第一的主管。

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

採果經理

採下來的番茄會送到包裝主管的單位進行包裝,然後出貨。因此可以說包裝可以算是番茄的品檢單位,倘若採下來的番茄品質太差,像是太多掉果、戳傷、畸形種等,就會被包裝挑戰,在會議上要求改善。
在會議上雖然會去檢討責任歸屬,掉果可能是生長藥劑的問題,也可能是植物照護沒讓番茄長好,可以在會議上百般推託,但是老闆若認為該是採果經理的責任,最終還是得限期改善。
因此有時候開早會,聽到有些非常不合理的改善,大家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這不該是Crop Care的責任嗎?」(採果的上游),也不會聽經理再去推卸責任說以聽聽就好」,或是「我會去跟Crop Care算帳」什麼的,而是:
既然老闆都認定是我們的問題,先盡好我們自己的本分再說。不要管是不是其他部門的問題,我們把事情做好,狀況還是沒有改善的話,我會將結果上報,再去做溝通。

包裝主管

採果無法像包裝一樣進行全檢,除非品質狀況太糟糕,否則採果的品檢通常都只能靠採果主管的隨機抽檢為主。因此採下來的番茄是否有問題,主要都是由包裝那邊一邊包裝、一邊檢查的方式進行全檢。
包裝當下如果遇到品質問題,會做耗損數量登記,紀錄番茄不良率以及不良數量的狀況,並聯絡番茄團隊知道。如果當天整個採果品質狀況沒有改善,會在每天下班前彙整不良率以及不良數量的清點,並隔天報給老闆,或是在會議中提出。
面對上游採果,包裝主管面對問題的解決方式是採用數據做為依據;面對下游廠內的出貨前抽檢以及客戶檢驗,不論是有問題被驗退或退貨,會利用檢點表去釐清是否為自己團隊的問題,若不是則是採果團隊的問題。

立場所導致的對立與矛盾

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上下游,因此即便是採果上游Crop Care的問題,也是採果單位自己該去跟Crop Care去釐清責任跟處理的。因此對包裝主管來說,只要問題不是發生在自己單位身上,往上推就對了。
正因為這樣的責任鏈,造成採果跟包裝雙方都認為是對方在推卸責任的刻板印象,採果認為是包裝沒有好好包,包裝認為是採果沒有好好踩,但其實只是立場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罷了。
包裝主管平時對團隊的要求就是至少80分起跳,又有數據跟檢查SOP當依據,採果經理因為品質數據掌握在包裝部門的手裡,因此無法即時知道採果的品質狀況。何況採果的KPI主要還是速度,因此平時只會在關注速度而非品質的數據上頭。(關於農場的薪資結構與KPI,可參考文章:要時數還是要績效?原來打卡的先後順序也是一門學問
但往往結果則是採果得扛下戰犯的責任後,採果經理便將責任鏈攬在番茄團隊上並想辦法進行改善,而不是再將責任往上游Crop Care延燒。

哪種管理方式比較好?

簡單整理一下兩者的管理風格與做事方式:

採果經理

  1. 做人、講情為主的管理方式。
  2. 抓大放小,公司規矩60分為下限,採信任制,放任下屬自由發展。
  3. 當白臉找黑手套,團隊向心力強,下屬評價高。
  4. 面對問題不會再往外推,而是先試著在部門內解決。

包裝主管

  1. 做事、講理為主的管理方式。
  2. 有一套做事的方法問,採制度制,疊加自己的規則,下限達80分~90分,嚴格控制做事方式。
  3. 直來直往、公事公辦,共事壓力大,下屬評價低。
  4. 面對問題以數據跟檢點表為依據,將問題往外推。
採果經理在管理上有著老練的技巧,透過觀察,可以發現他的管理手段有許多可學之處;包裝的主管,則是做事很有原則、公私分明,說話做事都在理上,但也因此少顧及了一些情面。
可以說,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採果經理是重情大於理(做人);包裝主管則是理大於情(做事)。
至於哪種管理方式較好?個人認為這沒有標準答案,因為管理方式要依照情境、績效目標來決定管理方式
就像規模生產以及客制化生產各有它的優劣式一樣,在不同的情境下使用才會有好壞之分。兩位主管的管理以及做事方式各有優缺點,畢竟兩者屬於完全不同的管理風格與方式。
沒有所謂「最好」,只有「最適合」。
因此在我看來,兩位主管各自都有可以引以為鑒的地方。

結語

與其探討「哪種管理方式比較好」的假議題,應該捫心自問:
如果未來有機會擔任管理職,想當會做「人」的主管?還是會做「事」的主管呢?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兩個都要!要會做人也要會做事!
有了就近觀察兩個風格迥異的主管在管理以及做事方式上的不同,自己也學到很多,將認同以及喜歡的部分納到自己的思考體系中咀嚼、消化。
待哪天真有幸擔任管理職,過往當替代役管理幹部,以及透過在澳洲農場與空降主管、採果經理以及包裝主管相處觀察的經驗,都將化為我成長的養分。讓我知道,該注意哪些事,哪些事有所為,有所不為。
文章的最後,留給讀者一道思考題:
看完這篇文章的你,喜歡怎樣的主管?又想當哪樣的主管呢?
上述問題,就留給看完本篇文章的你思考。
avatar-img
247會員
473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atrick.Wo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何測試自己採果速度的極限?會想到這問題,是因為自己速度也達到一個瓶頸,不知道是已經到達自己的極限,亦或者還有其他進步空間?思來思去,搭配日常的工作觀察與經驗,最後得出兩種方式: 1. Set車與不Set車之間的時間差(或速度差); 2. 有果跟沒果之間的時間差(或速度差)。
一個人績效賺的不多,團隊合作是否能賺比較多呢?在用幾篇文章釐清因果關係後,我的直覺開始告訴我,團隊合作好像真的能賺的比較多。 我將現行計算個人績效的方法,跟假設團隊績效的公式套進去比較後,發現結果跟想像中的不盡相同!意外的結論,也讓我重新體驗一回何謂:「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還記著不時進不同部門支援,總有陌生同事跟自己搭話,通常都會用「你哪個部門的?」當作話題起手式。往往別人聽到我來自採果部門,第一時間反應離不開下面幾句: 採果賺很大捏!Bonus賺很多吼!聽說你們旺季時薪水周周破千! 但真相呢?並不是每個人都採得快,也不是人人都有績效獎金。透過這篇文章,聽我娓娓道來。
關於基本薪資和績效獎金,賺哪個才划算? 對於快手而言,雖然採快可以多賺獎金,但是如果沒有拿捏好時數與獎金之間的平衡,其實虧的反而是自己;對公司方而言,採手採得越快,他們省下的人事成本則是越多。 不是賺獎金不可以,只是再賺績效獎金的時候,不要忘記基本時數才是根本,以免造成因小失大,捨本逐末的情形發生。
澳洲打工度假,要成為快手需要哪些條件? 首先要知道公司的薪資結構,這樣才知道時薪與績效的部分,有關自己可努力採快的部分值多少錢。 1.針對績效的部分,將數字轉換為時間概念; 2.採快不是唯一重點; 3.猶豫會拖慢時間,要把理想上的觀念變成實務上的直覺; 4.實務上:先求有、再求好、最後再求快。
開始思考要時數還是要績效的議題,是有天在採果的時候,如往常一般到了休息時間,同事問我一道題: 休息時間到的時候, 1. 應該先走到離溫室出口最近的打卡機,打卡後休息; 2. 還是先找離自己最近的打卡機先打卡後,再去休息。 究竟哪種打卡方式對我們來說比較有利? 結論是終究還是「取決於自身的採果速度」。
如何測試自己採果速度的極限?會想到這問題,是因為自己速度也達到一個瓶頸,不知道是已經到達自己的極限,亦或者還有其他進步空間?思來思去,搭配日常的工作觀察與經驗,最後得出兩種方式: 1. Set車與不Set車之間的時間差(或速度差); 2. 有果跟沒果之間的時間差(或速度差)。
一個人績效賺的不多,團隊合作是否能賺比較多呢?在用幾篇文章釐清因果關係後,我的直覺開始告訴我,團隊合作好像真的能賺的比較多。 我將現行計算個人績效的方法,跟假設團隊績效的公式套進去比較後,發現結果跟想像中的不盡相同!意外的結論,也讓我重新體驗一回何謂:「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還記著不時進不同部門支援,總有陌生同事跟自己搭話,通常都會用「你哪個部門的?」當作話題起手式。往往別人聽到我來自採果部門,第一時間反應離不開下面幾句: 採果賺很大捏!Bonus賺很多吼!聽說你們旺季時薪水周周破千! 但真相呢?並不是每個人都採得快,也不是人人都有績效獎金。透過這篇文章,聽我娓娓道來。
關於基本薪資和績效獎金,賺哪個才划算? 對於快手而言,雖然採快可以多賺獎金,但是如果沒有拿捏好時數與獎金之間的平衡,其實虧的反而是自己;對公司方而言,採手採得越快,他們省下的人事成本則是越多。 不是賺獎金不可以,只是再賺績效獎金的時候,不要忘記基本時數才是根本,以免造成因小失大,捨本逐末的情形發生。
澳洲打工度假,要成為快手需要哪些條件? 首先要知道公司的薪資結構,這樣才知道時薪與績效的部分,有關自己可努力採快的部分值多少錢。 1.針對績效的部分,將數字轉換為時間概念; 2.採快不是唯一重點; 3.猶豫會拖慢時間,要把理想上的觀念變成實務上的直覺; 4.實務上:先求有、再求好、最後再求快。
開始思考要時數還是要績效的議題,是有天在採果的時候,如往常一般到了休息時間,同事問我一道題: 休息時間到的時候, 1. 應該先走到離溫室出口最近的打卡機,打卡後休息; 2. 還是先找離自己最近的打卡機先打卡後,再去休息。 究竟哪種打卡方式對我們來說比較有利? 結論是終究還是「取決於自身的採果速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當你的部屬各司其職完成工作,當每個部屬都能確實掌握好自己的份內工作,他們會自動自發養成默契,讓你的團隊運作順利。
Thumbnail
「本公司是神聖的職業!!」主管大義凜然地表示:「我們這個產業,法令限制多,跟人命有關,一旦違反就有民刑事責任,大家要慎之!!戒之!!公司規定就是要嚴格遵守,知道嗎?!」我們底下人資小蘿蔔頭們一陣惶恐...點頭如搗蒜,畢竟整個團隊除了老大年資均不到二年,人資老大講話如同聖旨,要低頭接旨劈頭謝恩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在職場叢林中,有一種主管特別可憐,明明坐擁高位,卻總是感覺孤立無援,彷彿整個團隊都在跟他唱反調。這種主管,往往自以為是個令人敬畏的大人物,殊不知在部屬眼中,他們可能只是個不受歡迎的笑柄。今天,就讓我們來揭開這種「沒有部屬支持的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是否需要在每一個領域都超越下屬的問題,並分享了一位主管的故事。透過分享的故事,提出了一個優秀的主管應該具備的能力,並呼籲職場勇士們要記住團隊的成功遠比個人的能力重要。
Thumbnail
在職場中,遇到推卸責任的主管時,我們需要保持冷靜,蒐集證據,合理表達,尋求支持,學會保護自己。這樣才能在困境中保護自己,並爭取到公正的對待。本文提供了在不同情況下更好地應對推卸責任的主管的五大建議。
Thumbnail
在職場上,我們常常聽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管理風格:一種是事事親力親為的「控制狂」主管,另一種則是放手讓員工自由發揮的「甩手掌櫃」。那麼,這兩種風格各自有什麼優缺點?究竟哪一種管理方式更好呢?
Thumbnail
過去企業品牌與福利是選擇公司的重要指標,但如今人們也更注重主管領導和團隊氛圍。文章探討了期待的主管樣貌和團隊共戰的協作方式,以及溝通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分析了菜鳥主管在面臨部屬挑戰時可能遇到的情況,並透過簡單的田野調查收集了資料。調查結果顯示,新手主管在面臨向下領導時最易遭遇挑戰,對於角色轉換適應及領導執行面的挑戰也多。
Thumbnail
當你的部屬各司其職完成工作,當每個部屬都能確實掌握好自己的份內工作,他們會自動自發養成默契,讓你的團隊運作順利。
Thumbnail
「本公司是神聖的職業!!」主管大義凜然地表示:「我們這個產業,法令限制多,跟人命有關,一旦違反就有民刑事責任,大家要慎之!!戒之!!公司規定就是要嚴格遵守,知道嗎?!」我們底下人資小蘿蔔頭們一陣惶恐...點頭如搗蒜,畢竟整個團隊除了老大年資均不到二年,人資老大講話如同聖旨,要低頭接旨劈頭謝恩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在職場叢林中,有一種主管特別可憐,明明坐擁高位,卻總是感覺孤立無援,彷彿整個團隊都在跟他唱反調。這種主管,往往自以為是個令人敬畏的大人物,殊不知在部屬眼中,他們可能只是個不受歡迎的笑柄。今天,就讓我們來揭開這種「沒有部屬支持的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是否需要在每一個領域都超越下屬的問題,並分享了一位主管的故事。透過分享的故事,提出了一個優秀的主管應該具備的能力,並呼籲職場勇士們要記住團隊的成功遠比個人的能力重要。
Thumbnail
在職場中,遇到推卸責任的主管時,我們需要保持冷靜,蒐集證據,合理表達,尋求支持,學會保護自己。這樣才能在困境中保護自己,並爭取到公正的對待。本文提供了在不同情況下更好地應對推卸責任的主管的五大建議。
Thumbnail
在職場上,我們常常聽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管理風格:一種是事事親力親為的「控制狂」主管,另一種則是放手讓員工自由發揮的「甩手掌櫃」。那麼,這兩種風格各自有什麼優缺點?究竟哪一種管理方式更好呢?
Thumbnail
過去企業品牌與福利是選擇公司的重要指標,但如今人們也更注重主管領導和團隊氛圍。文章探討了期待的主管樣貌和團隊共戰的協作方式,以及溝通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分析了菜鳥主管在面臨部屬挑戰時可能遇到的情況,並透過簡單的田野調查收集了資料。調查結果顯示,新手主管在面臨向下領導時最易遭遇挑戰,對於角色轉換適應及領導執行面的挑戰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