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名字叫「萬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魚市場分切處理(照片引自「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大台北地區懂得採買最新鮮食材的職人都知道,位於萬華華中橋(就是連接「萬華」與「中和」的意思)下的中央市場是最佳首選,許多大飯店或小餐館每天所需的生鮮蔬果或魚肉,都是從這裡大批發出去的。
特別是1975年啟用的中央魚貨市場,無論是熾熱盛夏或凜冽寒冬,多數民眾依然在被窩裡熟睡的凌晨四點,這裡已有許多魚販及相關搬運工人細心地為大家處理魚貨。
大台北地區許多民眾每天能在大小餐廳享受香噴噴的鮮魚嫩肉,都是這群無名英雄長期犧牲睡眠、全身沾滿魚鱗、雙手被魚刺扎傷無數的結果。特別是夏日早上七點到八點,如果你們有機會經過這裡,鼻子一定會聞到空氣裡瀰漫著濃濃的魚腥味。沒錯!這就是「萬華的空間氣味」。
但這股氣味不是只停留在萬華這個空間裡,因為不少萬華人在大台北地區從事廚師、清潔幫傭、貨車搬運等等基層工作,所以長期販賣魚肉的商人、在廚房炒炸油煙食物的廚師、清理都市廢棄物的清潔人員等等,身上難免都會因為沾染職業氣味。
為了幫助人們有效消除身上的汗味或體味,高度都市化社會裡人們會努力研發各種透過植物或化學提煉的香精或化妝品氣味,有能力使用這些芳香用品壓抑體味的人,通常被視為文明化或有品味。相反地,由人體散發出來的汗味或職業氣味,則容易被貼上懶惰或落後的負面標籤。
剛踏入這行的時候,或許這群基層工作者也曾想擺脫身上這股氣味,但隨著工作時間拉長、身體疲憊程度加重,「每天晚上清理乾淨又怎樣?第二天還不是又被打回原狀?」的無力感,可能讓他們很快放棄這個幻想。越是長期用自己體力換取工資的勞動者,他們的工作環境就越難根除這些職業氣味。
相較之下,那些身處中央空調環境或從事服務業的人,才可能透過各種科技或非人類自行分泌的香氣,努力淡化自己的體味;因為他們工作的過程中,汗水不會如大雨般落下。
就像電影《寄生上流》中大老闆提到的:「金司機身上的味道很像是在地鐵裡才聞到的氣味,它混雜了汗味、體味以及衣物沒有清洗乾淨的複雜味道!」但諷刺的是,大老闆身上也有這些氣味,只是他不用長期沉浸其中,而是可以用金錢很快地擺脫;背後的原因,是有諸如金司機等底層勞工幫他烹調食物、打掃家屋、清潔衣物、清運垃圾,所以他們不用觸碰到魚肉、髒汙的衣物或空間。
Photo by lasse bergqvist on Unsplash
換言之,「萬華」就像大臺北地區的「廚房」,許多萬華基層勞動者則是家中辛勤照顧家人的「母親」。他/她們犧牲自己,長時間處在潮濕、油膩、魚腥味、髒亂、吵雜、酷熱的環境底下,從事諸如建築工、清潔工、魚肉販、褓姆幫傭、司機等工作,為的是讓中上階級民眾享受潔淨的空間、可口的美食、便利的交通運輸、代表身分的居所、安心謀取升遷機會的家庭照顧服務。可是換來的卻經常是蔑視、嫌棄與責難。
正如B. Ehrenreich在《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中曾有一段很觸動人心的描述:
「當某個人為了一份養不活自己的薪資而工作時,那麼他是為你做了極大的犧牲,他用自己的能力、健康和生命的一部份為代價,給你一份贈禮。社會讚許地稱這些人為「貧窮工作者」,實際上他們才是我們社會上的大慈善家。他們忽視自己的孩子,好讓其它人的孩子能有人照顧;他們生活在次等的住屋裡,好讓其它人的住家能閃亮而完美;他們忍受窮困,好讓通貨膨脹率低,股價可以高漲。成為一名貧窮工作者就是成為一名匿名捐贈者,一個沒有名字的恩人,無名地奉獻給自己以外的所有人」。
或許有人會問:「這樣的社會分工,並不是我強加在他們身上的,雖然我也是享受者或既得利益者,但我真不知道該怎樣回應這個氣味現象?」
確實,這個世界的人如果想吃魚肉、享受潔淨的空間與街道環境,勢必有人得為大家承擔一些處理的任務,以致於將自己的身體陷入某種令人不悅的氣味之中!但是當我們下次在遇到這類基層工作者,並從他們身上聞到某種氣味或體味的時候,或許可以提醒自己:
「他們為我們長期承擔了自己很不想要的氣味,我能做的就是努力將這個氣味『去污名化』!具體的方法,就是假想這個勞動者是自己所愛的親人,正從廚房端出一盤美味的佳餚,或將我們原本髒亂不堪的環境改頭換面,以致在他們身上散發濃濃的油煙味、魚腥味與臭汗味。這樣,相信我們就能一點一滴地改變自己對氣味的判斷標準,亦即產生氣味的觀點轉化」。
照片來源:
照片1引自「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https://www.natgeomedia.com/travel/gallery/content-5623.html
照片2引自「Unsplash」 https://unsplash.com/photos/ro3H4mJIArA
參考資料:
林家瑄(譯)(2020)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新版), Barbara Ehrenreich。新北市:左岸文化
(本文5/24刊登於「台灣夢想城鄉協會」臉書)
avatar-img
16會員
20內容數
透過藝術和教育能夠幹嘛啊?沒有要回答這麼困難的問題,這裡是NGO工作者邊做邊想邊整理的樹洞,放些療癒月誌、創作教案、工作坊設計、心理學小練習(?)練習釐清自己、他人與社會的界線。裡面也許會有些美麗的小石頭,喜歡就拿去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夢想城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960年代左右,台北市的萬華剝皮寮開始有茶店出現,以「秀英茶室」和「長壽號茶桌仔店」(台語)為代表。 不同於有小姐作陪的「茶店仔」(台語),「長壽茶桌仔店」的茶友以附近做小生意的商人和中高齡男性為主,他們在這裡可以自在地交流資訊,也關心彼此日常生活的近況。
貧困者聚集的老舊社區生活,究竟是逼不得已的避難所?還是鄰里相互照應的桃花源?或許我們可從「地方知識」的概念,看看這些社區大小民眾如何在資源貧瘠的環境下求生存與發展的方法,為臺灣保留不同時代在地生活的珍貴記憶與智慧。
相較於一般民眾,臺北火車站及萬華區的街友被警察臨檢的頻率更高;如果有機會進一步檢視街友們的身份證件,可能發現他們當中許多人的「戶籍」都是設在「萬華區」。為什麼會這樣呢?
艋舺公園或其它各地的公園,許多中高齡大叔聚集聊天、下棋或簽賭,看到這群人無畏疫情緊繃還大喇喇地群聚,真的會令人擔心與生氣。但在此同時,我們是否也該追問:「為什麼他們要聚集在這些地方?是惡意傳播病毒嗎?還是對防疫無知?亦或有其它我們不知情的重要原因?」
清代初期的萬華是北部地區最早開發的區域,也是最熱鬧的城鎮。1850 年左右,萬華的華西街北段因為靠近碼頭,成為商賈、船夫與碼頭工人的落腳處,並發展出各種服務這些商賈和底層勞動者的商業和性產業⋯⋯
在一般大眾的眼中,新冠病毒的問題或許比較偏向個人衛生或客觀醫學議題;但隨著這幾天在萬華,疫情持續發燒,「民間社團幹部」、「阿公店員工」和「航空公司員工」三大類社會身分的社會性格、鄰里關係與休閒活動的差異性,頓時成為瞭解新冠病毒「為何在此」及「如何傳布」的重要社會成因和路徑解釋。
1960年代左右,台北市的萬華剝皮寮開始有茶店出現,以「秀英茶室」和「長壽號茶桌仔店」(台語)為代表。 不同於有小姐作陪的「茶店仔」(台語),「長壽茶桌仔店」的茶友以附近做小生意的商人和中高齡男性為主,他們在這裡可以自在地交流資訊,也關心彼此日常生活的近況。
貧困者聚集的老舊社區生活,究竟是逼不得已的避難所?還是鄰里相互照應的桃花源?或許我們可從「地方知識」的概念,看看這些社區大小民眾如何在資源貧瘠的環境下求生存與發展的方法,為臺灣保留不同時代在地生活的珍貴記憶與智慧。
相較於一般民眾,臺北火車站及萬華區的街友被警察臨檢的頻率更高;如果有機會進一步檢視街友們的身份證件,可能發現他們當中許多人的「戶籍」都是設在「萬華區」。為什麼會這樣呢?
艋舺公園或其它各地的公園,許多中高齡大叔聚集聊天、下棋或簽賭,看到這群人無畏疫情緊繃還大喇喇地群聚,真的會令人擔心與生氣。但在此同時,我們是否也該追問:「為什麼他們要聚集在這些地方?是惡意傳播病毒嗎?還是對防疫無知?亦或有其它我們不知情的重要原因?」
清代初期的萬華是北部地區最早開發的區域,也是最熱鬧的城鎮。1850 年左右,萬華的華西街北段因為靠近碼頭,成為商賈、船夫與碼頭工人的落腳處,並發展出各種服務這些商賈和底層勞動者的商業和性產業⋯⋯
在一般大眾的眼中,新冠病毒的問題或許比較偏向個人衛生或客觀醫學議題;但隨著這幾天在萬華,疫情持續發燒,「民間社團幹部」、「阿公店員工」和「航空公司員工」三大類社會身分的社會性格、鄰里關係與休閒活動的差異性,頓時成為瞭解新冠病毒「為何在此」及「如何傳布」的重要社會成因和路徑解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藐會社之山,有真人居焉 肌膚帶香水,趕工若瘋子;不食早餐,吸飲咖啡;乘公車,御U-BIKE,而遊乎早會之外。 ─出自 你所不知道的莊子 熟悉某的各位,應該或多或少,都聽說過《地仙修煉手冊》,那是一個針對道家哲學如何走入現代人生活的特輯。 然而在現代人當中,有一個特別大的群體,叫做 社畜 努力
Thumbnail
這種天氣,可以說是熱到-無語問蒼天 了。 電視裡的財經台,非凡台,總是介紹台灣不少銅板小吃,那日逛夜市,發現一家小夫妻經營的滷味小菜。 最近不難發現,很多不曾注意的銅板小吃,不論什麼... 逛菜市場的時候,如果你有曾注意小販都會穿什麼衣服,就不難知道...為何很多店家都缺工,而為何小販是越
Thumbnail
台灣人非常愛吃火鍋。只要是火鍋,就能讓台灣人趨之若鶩,幾乎可以說是台灣人一種喜愛的餐飲文化現象。小火鍋就佔據火鍋經營型態的四成左右數量市場,光以台北市萬華區就有二十幾家各類經營型態火鍋店,這家鼎馨小火鍋從傳統台式小吃店轉型為小火鍋店、開幕至今一個月時間,就讓萬華人喜愛的隱藏鍋物店。 鼎馨小火鍋
我住在新竹一個客家小鄉鎮,街上共有三個自助餐店,其中這家生意特別紅火,中午11點就開始有顧客光顧而且要排隊,門口停滿來店的摩托車有時還真沒地方停。我觀察店裡生意好的主要關鍵是菜色符合大眾口味而且便宜,一個主菜(魚或肉類)加兩個青菜也就5~70元左右,在物價飛漲的今天,這樣的價格說明常常要排隊是有原因
Thumbnail
穿著貼身運動服裝的婦女,在魚攤前和老闆娘聊天,回到家充當自由的家庭保姆,照顧食材、烹飪和家務。她反思成年和照顧者的角色隨時間的變化,並享受家人在一起烹飪和聚餐的時光。
Thumbnail
信義區百貨公司裡的美食街是收入最高的地方。非週年慶時少有人到百貨公司消費,但美食街卻總是吸引著許多人前來品嚐美食。此外,百貨公司員工享有員工優惠,這也吸引了一些代買的人。百貨公司每一層都有一個團隊在規劃活動和櫃位,讓這裡充滿了生氣。
小時候在台灣的鄉下地方, 只有過年節的時候母親買來雞隻煮成白斬雞祭祀才有可能喝到鮮美的雞湯。 那雞湯的香氣遠遠的在外邊就聞到, 會令人好奇地跑去廚房一看究竟, 自多年前媽媽生病去世, 這兒時美味記憶也就隨著消失了。 2003年的冬天, 因工作初到上海, 整個人還在適應當地的工作環境以及飲食文化,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藐會社之山,有真人居焉 肌膚帶香水,趕工若瘋子;不食早餐,吸飲咖啡;乘公車,御U-BIKE,而遊乎早會之外。 ─出自 你所不知道的莊子 熟悉某的各位,應該或多或少,都聽說過《地仙修煉手冊》,那是一個針對道家哲學如何走入現代人生活的特輯。 然而在現代人當中,有一個特別大的群體,叫做 社畜 努力
Thumbnail
這種天氣,可以說是熱到-無語問蒼天 了。 電視裡的財經台,非凡台,總是介紹台灣不少銅板小吃,那日逛夜市,發現一家小夫妻經營的滷味小菜。 最近不難發現,很多不曾注意的銅板小吃,不論什麼... 逛菜市場的時候,如果你有曾注意小販都會穿什麼衣服,就不難知道...為何很多店家都缺工,而為何小販是越
Thumbnail
台灣人非常愛吃火鍋。只要是火鍋,就能讓台灣人趨之若鶩,幾乎可以說是台灣人一種喜愛的餐飲文化現象。小火鍋就佔據火鍋經營型態的四成左右數量市場,光以台北市萬華區就有二十幾家各類經營型態火鍋店,這家鼎馨小火鍋從傳統台式小吃店轉型為小火鍋店、開幕至今一個月時間,就讓萬華人喜愛的隱藏鍋物店。 鼎馨小火鍋
我住在新竹一個客家小鄉鎮,街上共有三個自助餐店,其中這家生意特別紅火,中午11點就開始有顧客光顧而且要排隊,門口停滿來店的摩托車有時還真沒地方停。我觀察店裡生意好的主要關鍵是菜色符合大眾口味而且便宜,一個主菜(魚或肉類)加兩個青菜也就5~70元左右,在物價飛漲的今天,這樣的價格說明常常要排隊是有原因
Thumbnail
穿著貼身運動服裝的婦女,在魚攤前和老闆娘聊天,回到家充當自由的家庭保姆,照顧食材、烹飪和家務。她反思成年和照顧者的角色隨時間的變化,並享受家人在一起烹飪和聚餐的時光。
Thumbnail
信義區百貨公司裡的美食街是收入最高的地方。非週年慶時少有人到百貨公司消費,但美食街卻總是吸引著許多人前來品嚐美食。此外,百貨公司員工享有員工優惠,這也吸引了一些代買的人。百貨公司每一層都有一個團隊在規劃活動和櫃位,讓這裡充滿了生氣。
小時候在台灣的鄉下地方, 只有過年節的時候母親買來雞隻煮成白斬雞祭祀才有可能喝到鮮美的雞湯。 那雞湯的香氣遠遠的在外邊就聞到, 會令人好奇地跑去廚房一看究竟, 自多年前媽媽生病去世, 這兒時美味記憶也就隨著消失了。 2003年的冬天, 因工作初到上海, 整個人還在適應當地的工作環境以及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