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8/1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消失的竹東茶園──許華漢

種茶太辛苦,採茶後無盤商收購、做茶後賣不掉,茶園棄種,乾脆連茶樹都砍掉,改種香蕉、柑橘……其他農作物,這是竹東茶園消失的景象。許華漢家的茶園,可視為竹東地區茶園消失的典型。
採訪‧文‧圖/佩玟

設茶廠 從種茶到賣茶一條龍
1950、1960年代,許多竹東人種茶,許華漢家族從祖輩傳下來的茶園約1、2甲,位在三重里王爺廟(三山國王宮)後方,以及全家福社區後方山坡地,種植青心與黃柑仔2樹種。
昔日茶園倖存的老茶樹。
許華漢的父親許細和19歲當家,要操持整個家族的生計,婉拒了教師、公務員的職務,在托盤山開設茶廠,從種茶、採茶、製茶到賣茶一條龍全都自己來,當時除了自家人、鄰居換工外,還聘雇3、4人幫忙。做好的烏龍茶,他親送去花蓮、台東一帶販售,後來才改將茶葉分別賣給住在王爺廟與托盤山的茶販。
家裡大人都到山上茶園工作,大孩子能幫忙的就充當童工幫忙,嬰幼兒則用扁擔、背帶或挑或背到茶園邊的樹下放養,許華漢的小妹許芝貞回憶:「我們是在相思樹下長大的,」自她有記憶以來,「茶園很大一片,從春天到秋天,幾乎每天到要去茶園採茶,從茶園頭採到茶園尾,採完又接著從頭開始採,幾乎沒有斷過。」
那時的作息是日出而作,非常早起,所以中午一定會回家休息,她特別解釋怎麼知道是中午呢?「聽到內灣線火車經過的汽笛聲,就知道11:30了。」她還記得當時的茶袋是用泥巴染色的。

茶園的消失
約1963年左右,許細和的茶廠關了,也分了家,製茶設備送了黃姓鄰人,只餘竹林間一小片茶園種來自家喝,也與親友分享;1986年前後,家中幾乎無人喝茶,於是連剩餘的茶樹都幾乎砍光,改植樟木、相思樹與芭蕉。
然而,斷層的不僅是茶樹,製茶的方法也隨著許細和的過世而失傳,當年清晨採茶回來,許細和在灶裡用木炭焙茶,整棟瀰漫茶香的技藝不再。在鋼筋水泥屋裡的廚房,為了焙茶,保留傳統舊灶多年,直到10多年前才拆除。
直到近幾年,許華漢退休了,每日早上泡壺茶,有了喝茶習慣,總是挖老茶喝也不是辦法,才略略摘採當年未砍光的茶樹嫩葉來做茶,這1、2年更復育幾株茶樹,等待它們長大;而製茶技藝未從父輩傳承,許華漢只能與左鄰右舍交流、嘗試做茶的方法,期待他能尋回種茶與製茶的技藝。
這是近1、2年許華漢先生新種的茶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