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開始做行銷之前,先了解不同世代族群的需求和差異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隨著科技的發達,不僅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壽,世界的變化也逐漸再加速,這導致我們現在身處的社會,同時存在著以往以來最多不同的世代族群。
每個世代族群,都會因為當時身處的環境,所發生的事件或經歷,而衍生出屬於那個世代特有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
從1940年代至今,大約80年的時間,孕育出5個完全不盡相同的世代族群:
  1. 嬰兒潮世代 (1946年~1964年出生)
  2. X世代 (1965年~1980年出生)
  3. Y世代 (1980年~1990年出生)
  4. Z世代 (1990年 – 2010年出生)
  5. α世代 ( 2010年後出生)
現今社群媒體的發達和其特性,導致同溫層效應嚴重,使得每個世代的差異性逐漸明顯。以及讓我們身處同溫層當中,對於同溫層以外的資訊和族群,變得更少的機會去接觸了解。
嬰兒潮世代,在1945年二戰結束時期出生的族群;因為二戰結束,前線士兵返國,人口出生率變高,且各國經濟開始起飛。 這世代的族群,因其人口優勢,擁有大量的選票優勢,政治人物為了討好該族群且沒有未雨綢繆,導致該族群吸淨後代的資源。經濟學人又稱該世代為『海綿世代』。
嬰兒潮世代標籤:高齡化、有錢人
品牌喜好:已經長久使用的既有品牌,不容易改變
X世代,字母當中的X,即代表eXcluding;指欠缺身份認同、面對著前景不明朗、甚至惡劣的未來的族群。也因為對未來充滿著不確定性,很容易受到媒體的影響,而改變人生價值觀。相較於嬰兒潮世代,X世代被定義為中高學歷、相對低薪、低福利、常感到沒有未來的族群。其年齡層,大多現為職場的中生代主管。
X世代標籤:中生代老大哥
品牌喜好:偏好已使用的既有品牌,也可接受有良好使用體驗的新品牌
Y世代,又稱『千禧世代』。相較於嬰兒潮世代處於經濟起飛時期;Y世代則是處於科技起飛的年代,對於新事物有高度的接受度和好奇心,喜愛旅遊、習慣虛擬生態和追求自我、講求靈活。
Y世代標籤:好奇寶寶
品牌喜好:品牌接受度最高,可以接受已知的既有品牌、也可以接受有良好購物體驗的新品牌,以及媒體大量曝光的吸睛品牌。
Z世代,第一個同時生活在網路虛擬與現實世界的原生世代。從小生活當中充斥著許多科技產物:平板電腦、智慧手機、網際網路、線上購物….,混淆了現實和虛擬的界線。而且因為社群媒體而產生的社群關係與價值觀,也深深影響了此世代的自我認同。
Z世代標籤:數位原住民
品牌喜好:喜好有良好購物體驗的品牌,以及媒體大量曝光的吸睛品牌。
α世代,對科技產品不陌生且比上個世代的人更早精通各項科技,從小接觸 iPhone、iPad和各項應用程式,是最能融入科技的族群。
「α世代是數位原生世代的下一代,他們藉著自身經驗創造出全新的事物,而這也造就出α世代這群完全不受人、時間、空間、地點所限制的年輕人。」喬治梅森大學的Thalia R. Goldstein博士表示。
α世代標籤:千禧世代的子女
品牌喜好:喜好媒體大量曝光的吸睛品牌。
當我們了解每個世代不同的特性後,才會了解對於不同世代要使用何種的廣告內容、廣告媒體,進而延伸到商品屬性和定價策略。而不會以一種行銷方式,來行銷5種完全不同價值觀的消費族群。
avatar-img
4會員
2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麥斯先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網路流量紅利不見後,大家發現不能再像以前一樣,那麼依賴臉書的流量,要開始想辦法自己找流量。很自然地,我們第一個想到的,也就是網路的霸主Google。那要如何從Google找出流量呢?最常見的就是Google關鍵字廣告和搜尋引擎優化 ( SEO –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
好不容易把客人招攬到店裡來了,那要如何讓他買單呢?其實網路購物跟實體商店的消費者心理是大同小異的;不外乎是兩個重要的因素: 良好的購物體驗 刺激消費衝動 試著想想,當我們走進高級精品店時,店員是不是在你一進門,就很親切地打聲招呼,然後請你坐在舒服的沙發上,詢問需不需要飲料或小點心,並遞上
後流量紅利時代,因為FB的流量紅利減少,導致網路流量取得變貴,再加上 Apple和Google 也開始注意到個人隱私問題,紛紛關閉廣告追蹤功能;使得網路廣告的精準度大幅下降。 這使得以往,我們大量所倚靠的FB廣告,變得又貴又沒效率。 這時我們似乎回到早期的電視廣告年代,只能根據尼爾森收視率,間接知道
在Covid-19疫情發生後,加速了各種產業轉型電商。很多人認為,我只要在Facebook開個粉絲團、自建官網或是在電商平台上架自家商品,就是已經成功轉型為電商公司,生意就可以一飛沖天了。 但現在的電商環境,在沒有早期大量流量紅利的條件下,其實反而要更重視傳統行銷的基本功,而技術和平台只是輔佐,用來
很多人在做電商轉型時,經常會有個迷思:只要在越多的購物平台或數位廣告上曝光,產品的營業額就會越來越好。這個想法,來自於傳統產業開設分店的邏輯,只要分店越多,總體營業額就會增加。但這樣的理論基礎,放在電商來說,似乎就不是那麼絕對地正確了。也看到許多產業轉型的企業,花費很多心力,在各大平台上架商品,也投
後流量紅利時代,流量的取得越來越困難,成本也越來越貴。以往靠社群媒體的推播,就可以有很好表現,在現在已經越來越不可能了,行銷的重點也從「廣告」逐漸轉變到「內容」。 以往FB廣告方式,屬於推播式行銷( Outbound Marketing),是一種主動對消費者進行內容推播的方式,而臉書優勢,在於他擁有
當網路流量紅利不見後,大家發現不能再像以前一樣,那麼依賴臉書的流量,要開始想辦法自己找流量。很自然地,我們第一個想到的,也就是網路的霸主Google。那要如何從Google找出流量呢?最常見的就是Google關鍵字廣告和搜尋引擎優化 ( SEO –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
好不容易把客人招攬到店裡來了,那要如何讓他買單呢?其實網路購物跟實體商店的消費者心理是大同小異的;不外乎是兩個重要的因素: 良好的購物體驗 刺激消費衝動 試著想想,當我們走進高級精品店時,店員是不是在你一進門,就很親切地打聲招呼,然後請你坐在舒服的沙發上,詢問需不需要飲料或小點心,並遞上
後流量紅利時代,因為FB的流量紅利減少,導致網路流量取得變貴,再加上 Apple和Google 也開始注意到個人隱私問題,紛紛關閉廣告追蹤功能;使得網路廣告的精準度大幅下降。 這使得以往,我們大量所倚靠的FB廣告,變得又貴又沒效率。 這時我們似乎回到早期的電視廣告年代,只能根據尼爾森收視率,間接知道
在Covid-19疫情發生後,加速了各種產業轉型電商。很多人認為,我只要在Facebook開個粉絲團、自建官網或是在電商平台上架自家商品,就是已經成功轉型為電商公司,生意就可以一飛沖天了。 但現在的電商環境,在沒有早期大量流量紅利的條件下,其實反而要更重視傳統行銷的基本功,而技術和平台只是輔佐,用來
很多人在做電商轉型時,經常會有個迷思:只要在越多的購物平台或數位廣告上曝光,產品的營業額就會越來越好。這個想法,來自於傳統產業開設分店的邏輯,只要分店越多,總體營業額就會增加。但這樣的理論基礎,放在電商來說,似乎就不是那麼絕對地正確了。也看到許多產業轉型的企業,花費很多心力,在各大平台上架商品,也投
後流量紅利時代,流量的取得越來越困難,成本也越來越貴。以往靠社群媒體的推播,就可以有很好表現,在現在已經越來越不可能了,行銷的重點也從「廣告」逐漸轉變到「內容」。 以往FB廣告方式,屬於推播式行銷( Outbound Marketing),是一種主動對消費者進行內容推播的方式,而臉書優勢,在於他擁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數位時代《Y世代悲歌:鞠躬盡瘁,卻被無情裁員!2025將迎主管崩潰潮,Z世代為何不愛升遷?》這篇文章多家媒體轉發,但回過頭仔細閱讀,標題談到兩個世代,這的確是非常適合討論的一篇文章:兩個族群、兩個世代的工作觀念、已然不同的職場環境。 我們先來定義一下什麼是Y世代,就維基百科上的定義是(1981—1
💠 Z世代當道!如何有效觸及 Z世代的社群媒體策略 Z世代(1995-2010 年出生)的特質 1️⃣ 數位原住民:生長於科技爆發的時代,對數位工具和平台運用得心應手。 2️⃣ 短影音愛好者:偏好 TikTok、Instagram Reels 等短視頻內容。 3️⃣ 價值導向:
Z世代(1997-2009年出生)是數位原住民,擁有獨特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重視真實性、創意表達、社會責任感及工作與生活平衡。他們偏好具有透明度和社會責任的品牌,對職場環境的期望包括薪資福利、包容性與公平。企業若能適應Z世代的需求,將在未來競爭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Z世代是社會學家對1995年到2005年­間出生的這一群人的稱呼,也就是現今16到­25歲的年輕人,他們出生時網路剛誕生,G­oogle隨後註冊網域,而在求學成長期間­智慧型手機問世,他們也是所謂的數位原住民­與隨時隨地上網的一代,網路與社群對他們有­絕對的影響力。   社群媒體雖然帶來更多
Thumbnail
Z世代是1997年出生的一群年輕人,他們在面臨著資源日益稀缺的社會時,適應了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的習慣,並且充分顯示出他們獨特的個人價值。本文通過分析揭示了Z世代的特質及機遇,並指出他們能透過自我營銷和AI工具的應用,創造屬於自己的工作,最終實現個人夢想與工作的完美結合。
Thumbnail
N世代“Net Generation”,指1970年後出生的“網絡世代”或稱“新世代”。在當今的商業環境中,N世代員工帶來的不只是單純的年齡差異,而是一種全新的工作態度和價值觀。他們已成為職場的主力軍。 他們的技術熟練度、創新精神、社會責任感以及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追求,使得他們與以往的員工群體截然
Thumbnail
嬰兒潮世代羨慕年輕世代擁有科技,資訊的快速帶來許多便利,短期內就接觸AI,更有能力學習操作科技工具輔助生活與工作。年輕世代羨慕嬰兒潮世代,工作機會多,大把大把鈔票變資產,有生兒育女的本錢。 但互相羨慕各自的時代,那不就都是美好時代嗎? 其實,不管你所處是哪個時代,你青壯年所經歷的即是最美好的世代。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1946~1964年屬於嬰兒潮世代 這年代的人有足夠的財源可以給1980~2000年出生的世代買房 貧富差距也是複製財富密碼的嬰兒潮世代到1980年前出生的人在管理世界80%財富資源運轉 隨著嬰兒潮世代的人陸續退休跟往生,開始都會慢慢有變化 上回說到的股市共鳴也是會慢慢轉變,所以要好好學
Thumbnail
美國做了一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 1960~1970年出生的X世代有70%會在工作上使用Chat GPT。 1980~1990年代出生的千禧世代中,這個數字是74%。 但1997~2005 年間出生的Z世代年輕人中,卻只有 63% 。 如果對AI工具的接受程度與年齡無關,那會與什麼有關呢?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數位時代《Y世代悲歌:鞠躬盡瘁,卻被無情裁員!2025將迎主管崩潰潮,Z世代為何不愛升遷?》這篇文章多家媒體轉發,但回過頭仔細閱讀,標題談到兩個世代,這的確是非常適合討論的一篇文章:兩個族群、兩個世代的工作觀念、已然不同的職場環境。 我們先來定義一下什麼是Y世代,就維基百科上的定義是(1981—1
💠 Z世代當道!如何有效觸及 Z世代的社群媒體策略 Z世代(1995-2010 年出生)的特質 1️⃣ 數位原住民:生長於科技爆發的時代,對數位工具和平台運用得心應手。 2️⃣ 短影音愛好者:偏好 TikTok、Instagram Reels 等短視頻內容。 3️⃣ 價值導向:
Z世代(1997-2009年出生)是數位原住民,擁有獨特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重視真實性、創意表達、社會責任感及工作與生活平衡。他們偏好具有透明度和社會責任的品牌,對職場環境的期望包括薪資福利、包容性與公平。企業若能適應Z世代的需求,將在未來競爭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Z世代是社會學家對1995年到2005年­間出生的這一群人的稱呼,也就是現今16到­25歲的年輕人,他們出生時網路剛誕生,G­oogle隨後註冊網域,而在求學成長期間­智慧型手機問世,他們也是所謂的數位原住民­與隨時隨地上網的一代,網路與社群對他們有­絕對的影響力。   社群媒體雖然帶來更多
Thumbnail
Z世代是1997年出生的一群年輕人,他們在面臨著資源日益稀缺的社會時,適應了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的習慣,並且充分顯示出他們獨特的個人價值。本文通過分析揭示了Z世代的特質及機遇,並指出他們能透過自我營銷和AI工具的應用,創造屬於自己的工作,最終實現個人夢想與工作的完美結合。
Thumbnail
N世代“Net Generation”,指1970年後出生的“網絡世代”或稱“新世代”。在當今的商業環境中,N世代員工帶來的不只是單純的年齡差異,而是一種全新的工作態度和價值觀。他們已成為職場的主力軍。 他們的技術熟練度、創新精神、社會責任感以及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追求,使得他們與以往的員工群體截然
Thumbnail
嬰兒潮世代羨慕年輕世代擁有科技,資訊的快速帶來許多便利,短期內就接觸AI,更有能力學習操作科技工具輔助生活與工作。年輕世代羨慕嬰兒潮世代,工作機會多,大把大把鈔票變資產,有生兒育女的本錢。 但互相羨慕各自的時代,那不就都是美好時代嗎? 其實,不管你所處是哪個時代,你青壯年所經歷的即是最美好的世代。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1946~1964年屬於嬰兒潮世代 這年代的人有足夠的財源可以給1980~2000年出生的世代買房 貧富差距也是複製財富密碼的嬰兒潮世代到1980年前出生的人在管理世界80%財富資源運轉 隨著嬰兒潮世代的人陸續退休跟往生,開始都會慢慢有變化 上回說到的股市共鳴也是會慢慢轉變,所以要好好學
Thumbnail
美國做了一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 1960~1970年出生的X世代有70%會在工作上使用Chat GPT。 1980~1990年代出生的千禧世代中,這個數字是74%。 但1997~2005 年間出生的Z世代年輕人中,卻只有 63% 。 如果對AI工具的接受程度與年齡無關,那會與什麼有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