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Y世代悲歌:鞠躬盡瘁,卻被無情裁員!2025將迎主管崩潰潮,Z世代為何不愛升遷?》這篇文章多家媒體轉發,但回過頭仔細閱讀,標題談到兩個世代,這的確是非常適合討論的一篇文章:兩個族群、兩個世代的工作觀念、已然不同的職場環境。
我們先來定義一下什麼是Y世代,就維基百科上的定義是(1981—1996),就實際年齡來說年紀大約是28-43歲,所謂的三明治世代,在台灣的分野大約就是30-45歲,即開始有家庭責任壓力,可能上長父母下有幼童開始建立家庭的青壯年,更確切來說,生涯角色眾多,時間體力緊縮的階段。
同時要扮演的角色:子女、父母、妻子丈夫、資深工作者或主
精確來說一點:照顧年邁父母的子女、生養教育照顧子女的爸媽、持家的丈夫妻子、肩負管理營運的主管、支付各種費用貸款保險費的承擔者。
肩膀上的重量,不重嗎?
青壯世代心理風暴來襲,常見精神疾患盛行率30-45歲族群最高,每四人即有一人有這樣的困擾。根據「臺灣民眾常見精神疾患盛行率之變遷」研究顯示,國人常見精神疾患包括憂鬱、焦慮等,以30-45歲人口群盛行率最高,近十年(民國99-109年)的統計盛行率更高達25-27%,也就是每四人中即有一人有心理困擾。所以才有「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三次免費諮商政策出現。
人力資源解決方案團隊UKG在2023年報告顯示,幾乎半數的中階主管表示,過重的職責與壓力造成身心靈精疲力竭,他們可能會選擇在一年內辭職。
當主管不好嗎?這不是大家攻心計想要達成的目標嗎?
i人C也做過中階主管,也遭遇過鬥爭後的裁員,列出10項悲歌:
1.業績績效要你扛,下屬犯錯也是你扛
2.高高層各懷鬼胎,老闆忙著鬥爭,績效還是要你扛
3.各部門角力鬥爭,想要資源、要人力,要討上上級歡心
4.長官心中的理想目標,深不可測,似夢非夢,你得幫忙圓夢
5.跨部門協作,危機四伏,互戳、互鬥,還要笑嘻嘻
6.年輕人想法已經不同,換工作頻率過高,團隊工作難運作
7.勞基法意識抬頭,一不小心觸法被檢舉、被告
8.管理職加給通常沒有很多,特別是新任主管
9.過年過節尾牙不小心還要表演還要捐出來
10.公司要降低人力成本時,其實常會先裁中階主管
主管職場生存之道也是魷魚遊戲
這類的職場權謀鬥爭鬼故事,其實比職場霸凌鬼故事還精彩;主管生存之道,彷彿是魷魚遊戲,你只能專注繼續在其中,除了商業思維、績效管理,談判說服溝通,每天都必須戴上不同的人格面具,考驗人性,挑戰自己的價值觀。
可以退出嗎?可以!你必須先想好三件事。
1.怎樣轉身才漂亮?會不會有莫須有的髒水產生後患?
2.退出之後,有下一份可支付家計收入嗎?
3.中年轉換跑道可以保有自己多年努力後的價值嗎?
事實上,中年失業,常常是在這三題還沒想完善,就已意外出局。
中年失業的主管,比你想得多。
2024這一年,蹲在Z世代眾多的Threads,長期關注、談論關於職場的問題。
Z世代關心職場議題大致如下:
職場霸凌問題
職場霸凌已經是一個很大範圍定義的名詞,受到不公平對待就會以「被霸凌」統稱。
特別是2024年公務體系壞榜樣,連番傳出不當管理後,令優先檢討修法防職場霸凌。
職場不合理的管理與不公平的分工
主管工作分配不均,通常是離職的主因
工作分配不均、被重視的程度、縱容好逸員工、工作績效單壓在某些部門與員工身上,都是最直接的離職原因。主管除了管理不當、缺乏管理能力,也常常是共犯結構,主管上面也有主管,或因為高層對於部門績效的設定不同,總歸一句,主管難辭其咎。
特別要提醒:雇主要小心!勞務分配不均、工作壓力恐成職業霸凌或災害!雇主若明知有相關情事而不作為,致使勞工產生身、心產生損害,除了職業災害補償外,更會負有民事損害賠償責任。
薪水過低問題
_______是一種很賤的工作嗎?
社群上這樣的自我嘲諷照樣造句,常常有新加入學科、職業、技能
例如:
這句話的背後,是因為薪資福利不盡如意,與付出的努力呈現極大落差。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的年末進入尾牙旺季時,就會有各家餐飲業出來發新聞稿,加薪與年終多少,今年被注目的仍然是鼎泰豐,洗碗作業員,月薪4.3萬起。
社群媒體上除了不開心的社畜,還有一群積極向上,快樂一點年輕人。
對於工作這件事情,不再是想停留在大企業底下獲得庇蔭,更多是設定階段性目標、設定學習任務,並積極多方嘗試,建立自媒體、開創自我品牌、知識變現、數位牧遊,這些都是在趨勢上的關鍵字,所謂的成就感在於「自己可以成為自己的價值」。
根據LinkedIn數據,Z世代畢業生中成長第二快的職位頭銜是「創辦人」,顯示愈來愈多年輕人不願在公司為謀高職勾心鬥角,反而想要自己當老闆或影響者(Influencer),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作主即可。
---我是I人C,我用自己的故事,讓你覺察職場惱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