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年輕朋友談「台灣哲學」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原發表於臉書「陳瑞麟的科哲絮語」,7月26日。)
剛剛在其他朋友的臉書貼文上看到一些年輕朋友在討論「台灣哲學」,而且明天也會有一場文化部辦的「台灣哲學推廣諮詢會議」,會有更多其他年輕朋友會參與。我看到就利用機會來談(推銷)一下我對「台灣哲學」的觀點。
所謂的「台灣哲學」,在本質上是一個認同問題,也就是說,在台灣的哲學人或哲學家,不管他作什麼哲學,如果他能認同他是一個台灣人、認同台灣文化具有其主體性、認同台灣文化滋養了他的哲學觀念,而且他的哲學具有台灣的主體性,不只是其他哲學(如中國哲學、歐陸哲學、英美哲學)的一部分,那就可以說是「台灣哲學」的萌芽。如果他的哲學觀念能引起國際性的迴響和討論,而且國際上都看到了這位在台灣的哲學家的哲學思想,而且未來有更多在台灣且具台灣認同的哲學家努力獲得國際能見度,那麼在國際上一個「台灣哲學」的想法就會越來越清晰。換言之,對哲學(和科學)來說,越國際越在地。(反之,越在地則不見得越國際。)
舉例來說,世界上多數國家哲學界都會討論康德的哲學,可是大家還是會把「康德哲學」歸為「德國哲學」,不是因為康德哲學涉及德國的文化和材料,而是因為康德有日耳曼文化認同,他用德文寫作以及康德成長在德國的文化內,至於後來康德生活的所在地是不是已歸入俄羅斯,也不會影響康德哲學被歸屬給德國哲學。當然,康德哲學廣泛的國際影響力,既是德國哲學,也是全球哲學。其他各國的大哲學家思想亦然。
「台灣哲學」涉及的是一個我們台灣人對於全球各文化的地理分佈與歷史演變的觀點和架構,而且這個觀點和架構需要被推上國際舞台。因此,不是說台灣哲學就應該只以台灣的文化材料來作反思,也不是說「台灣哲學」就只能是「台灣哲學史」,更不是只有「日治時代台灣哲學史」(目前著重「日治時代哲學」是因為要把政治力所截斷的台灣過去的哲學發展歷史重新連接起來)。相反地,台灣哲學應該是台灣哲學家的身份,把從世界各國哲學吸收的「養份」轉化成具主體性的台灣哲學。因此,與國際哲學家對話恰恰是「台灣哲學」必要的一部分,也是必經的階段。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待我們一代又一代地傳承、持續地執行下去。當然,如果以台灣的文化材料來作反思並推廣到國際,産生國際影響力,那更好。那代表了台灣的文化影響力。甚至台灣國民都具「哲學思辨」能力有可能在各位年輕朋友的努力之下,日後變成台灣文化的一大特色!大家有沒有雄心?
上述的觀點,可以看我的〈論台灣哲學的主體性〉一文(收於《啟蒙與反叛》台大出版社,2019),更基本更廣的「台灣理論」,可以看我的〈有台灣理論嗎?如何可能?〉一文,收於《知識/台灣》一書(麥田出版,2016)。歡迎年輕朋友們參考與評論。一個類似的「東亞STS理論」可以看我的 "A Voyage to East Asian STS Theories; or, What Might Make an STS Theory East Asian.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6(4): 465-485.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21內容數
    這是個雜文創作的園地。寫一些想寫的東西,日常生活中有趣的生活感觸,但是寫作太理性,故曰「理性的感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uey-Lin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幾天與朋友討論 agency 的翻譯,由於「主體性」一詞而引起 subjectivity 的翻譯問題,又涉及英文的 subject 和 object 這一對語詞的多義性。所以,我寫這篇來澄清 subject和 object 語族的多義性。    
    前幾天與朋友討論 agency 的翻譯,由於「主體性」一詞而引起 subjectivity 的翻譯問題,又涉及英文的 subject 和 object 這一對語詞的多義性。所以,我寫這篇來澄清 subject和 object 語族的多義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臺灣社會中哲學、誠信與理念的缺乏,指出宗教與政治狂熱的根源在於思辯不足。透過獨立思考和質疑,可以辨識虛假言論和政治操弄,並對社會科學及人文學科的重視進行反思。作者強調需要在社會中引入更多哲學思考,來提升個人的判斷能力和誠信。這種哲學課程可以幫助人們更清晰地識別問題,並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Thumbnail
    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共同決定   好書分享:台灣國家的進化與正常化(第二版) 作者:陳隆志博士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出版 因楊醫師而獲贈的一本好書,也因為聽了要有一個人而知道這位麻豆考試第一名的陳隆志博士。可是在此之前,可從來沒有從這樣一個國際法的角度來認知與理解台灣應該有的定位何在,又
    Thumbnail
    在過去的民俗學或社會學研究中都將宗教當作是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精神層次的表現,進而歸納出屬於那個民族的基本特質。台灣社會也如同世界上其他多數社會一樣,是一個宗教信仰豐盛的社會,同時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常為這些宗教信仰所影響。
            這必定是個前衛大膽的想法。台灣究竟是怎麼樣的存在,始終是個謎題。問題的關鍵究竟為何?若能夠欣賞到台灣的美,相信我們一定會對台灣改觀。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審視台灣。如果此時我們選擇忽略台灣,那後果可想而知。了解清楚台灣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我們需要淘汰舊有的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臺灣社會中哲學、誠信與理念的缺乏,指出宗教與政治狂熱的根源在於思辯不足。透過獨立思考和質疑,可以辨識虛假言論和政治操弄,並對社會科學及人文學科的重視進行反思。作者強調需要在社會中引入更多哲學思考,來提升個人的判斷能力和誠信。這種哲學課程可以幫助人們更清晰地識別問題,並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Thumbnail
    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共同決定   好書分享:台灣國家的進化與正常化(第二版) 作者:陳隆志博士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出版 因楊醫師而獲贈的一本好書,也因為聽了要有一個人而知道這位麻豆考試第一名的陳隆志博士。可是在此之前,可從來沒有從這樣一個國際法的角度來認知與理解台灣應該有的定位何在,又
    Thumbnail
    在過去的民俗學或社會學研究中都將宗教當作是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精神層次的表現,進而歸納出屬於那個民族的基本特質。台灣社會也如同世界上其他多數社會一樣,是一個宗教信仰豐盛的社會,同時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常為這些宗教信仰所影響。
            這必定是個前衛大膽的想法。台灣究竟是怎麼樣的存在,始終是個謎題。問題的關鍵究竟為何?若能夠欣賞到台灣的美,相信我們一定會對台灣改觀。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審視台灣。如果此時我們選擇忽略台灣,那後果可想而知。了解清楚台灣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我們需要淘汰舊有的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