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olosang 與「締約聯合三國;登山望日出國;自由漍之鄙之合聯國」等的橋接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完整標題:Teolosang (Dutch 語系單字) 與「締約聯合三國;登山望日出國;Taivone (或 Taiwone) 之 colony 之合众國;自由漍之國圈連圈于野外人移地之合众國;自由漍之鄙之合聯國」等的轉換密碼


Teolosang 是台灣中文漢字地名「嘉義」演化的一個環節:


Tirosen
(Tiro社 / Tiro山 / Tiro山社,此爲早期「大員」北方平埔族對此地的稱呼之 Roman 字母譯音,或音譯 Tirocen、Tiracen) = Teolosang (Teolo社;Teolo山;Teolo山社;Teolo社區;Teolo社國。此爲 Hollander 即「宏人領地之人」意即「全人類領地之人」又即中文漢字轉譯的「荷蘭人」或 Dutch 即「都皆是人」的記載) = 豬羅山 or 豬羅社 or 豬羅山社 or 豬羅 (早期的一些音譯式的漢譯) = 諸羅山 or 諸羅社 or 諸羅山社 or 諸羅 (清廷改稱) = 嘉義 (據說是大清帝國朝廷在林爽文事件以後,為了嘉獎表揚當地義民之反林爽文起義的義舉,而將此名作為此地在帝國公文中的官方地名)


綜觀上述林林總總的名稱,由於當地原住民沒有制式的文字,所以可能本來就擅長使用拼音文字的族群 Dutch (都皆是人) 的發音記載 Teolosang 會比較接近當地的口語發音。也就是說,可能應以 Teolosang 這個譯名來探討 Tirosen 此一名稱的本義會比較準確,不可能完全用當時漢字糊亂譯音記載的各種莫衷一是的名稱來思考早期當地原住民之 Tirosen 一語的意義:

1、前述將 Teolosang 解作「Teolo社;Teolo山;Teolo山社;Teolo山區;Teolo社區;Teolo山國;Teolo社國」只是參照 Tirosen 的 sen 有「山」、「社」、「山社」之類的意思,將 Teolosang 的 sang 意會成「社」、「山」、「山社」、「山區」、「社區」、「山國」、「社國」的可能音韻。其中之所以出現「山」字,可能是因爲該社區位於阿里山的西麓平埔地。

2、據說,Teolosang 這個名稱其實是當地三個原住民部落 (Arikun;Lloa;Hoanya) 的合稱,根據這個線索,也就可能另有「Teolosang = 締約聯合三國」之意,也就是「三國締約的聯合國」之意。(P.S. 筆者目前對這三個原住民部落的拼音名稱無法得知該以什麼漢字來橋接,唯一的線索是 Arikun 可能與漢語「阿里山」有點音韻的關聯,而素有看日出雲海的好地方之地理特點的「阿里山」之「阿里 - Ali」又可能與漢字「昂」的古義相關,即「迎日出」之意,即 Ali = 一零卬 = 一〇卬 = 一口卬 = 日卬 = 昂。並且,在鄒族語言中「阿里山」被稱爲 psoseongana (日照的山),也是和太陽或陽光的概念相關的。也就是說,「阿里山 - Mountain Ali」的本義可能是漢字「昂山」意即「迎日出之山」的意思,而族名 Arikun 自然就可能有「昂國」或「昂國聯」之意。若按此邏輯旁推,則:Lloa = Look日邑 = 觀日邑 = 觀日國;Hoanya = 雲海邑 = 雲海國,其中 Hoan 約略形聲台閩語「雲海」的反切式發音。所以,此一聯合國的名稱 Teolosang 又可能整合成「登山望日出國」的意境,即:Teolosang = 登E望日偶山國 = 登山望日山山國 = 登山望日出國。)

3、由於該聯合國位於當時台灣勢力較強大的「大丸」或「大員」(譯音 Taivone 或 Taiwone,或意爲「自由漍」) 的北方,所以也有可能 Teolosang 一名的 T 和 Taivone 或 Taiwone 是相關的,而 olo 則類似西方拼音文字的 colony (Dutch 寫為 kolonie,若是古漢字文化來音譯也許會出現「九龍」、「雞籠」、「基隆」這樣的名稱也說不定) 一字的 olo,其實有漢字「呂」或「聯」或「啚」的概念,即類似現代中文漢字的「殖民地」之意。(P.S. 參考〈colon 與「冒-點連點-號記」即「冒號」(:) 的轉換密碼,兼談 colony 與「國圈連圈於野外人移」或「國範圍圈連範圍圈於野外人移」或「國呂聯地」或「國呂聯邑」或「鄙」等的轉換及 colonel 與「柱之人」、「柱仁」或遼代統軍官職「剋」及契丹文「去广仲」的橋接關係〉-- https://vocus.cc/BridgeWords/5dc4d7cafd89780001920a6c)


也就是說,Dutch 記載的 Teolosang 一名若按拼音文字的邏輯來看,可能是「Taivone (或 Taiwone) 之 colony 之合众國」的意思,意即「自由漍之國圈連圈于野外人移地之合众國」或「自由漍之鄙之合聯國」的含意,和「諸羅」、「嘉義」之類漢文字面上的意思完全無關。(P.S. 參考〈tai- 或 thai- 與「自由」的轉換密碼〉-- https://vocus.cc/BridgeWords/5f18e698fd8978000189a574)


補記:


根據 Wikipedia 的記載,嘉義的古稱還有另一種拼寫是 Toelosang,字首和前述的 Teolosang 有點不一樣,可能是受到清代《諸羅縣志》記載之「哆囉國」一名的發音之影響的寫法,但是 Teolosang 還是能橋接於漢字「哆囉國」,即:Teolosang = 多與口羅繫一ㄇ國 = 哆羅繫口國 = 哆囉國。……這也許就是筆者所謂 Tocolocy (多國一國制) 的一個近代的雛型。(P.S. 參考〈現代國家其實是「多國一國制」或「多公一國制」,即 Tocolocy 或 Macolocy〉--
https://vocus.cc/BridgeWords/5d610188fd897800017eca57)
【附圖:大清帝國康熙皇帝在位時期在南台灣西岸設置「台灣府」的簡略古地圖 / 其中包括「鳳山縣」、「台灣縣」和「諸羅縣」,並且將諸羅縣城外面原本就存在的 Tirosen 或 Teolosang 稱為「諸羅山社」,似乎是喧賓奪主的行為。/ 圖片採自網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LS. Salon / Rooms: 1.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Subtle Space of Texts 2.夢的原理 The Elements of Dream 3.易的故事 The Story of I.E. 4.橋接文字 Bridge Words 5.一籮筐詩詞 ALOPAL 6.爾爾藝廊 22Gallery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完整標題:Amis (Amis 語系英式拼音單字) 與漢字「北之向;北之众、北之眾、北族、北群、北族群;台北閩(民)人族」等的轉換密碼
完整標題:dalan (Pinuyumayan 或 Punuyumayan 語系單字) 與「道;路;道路;途;路途;方向」等的轉換密碼
完整標題:Seqalu (Paywan 語系英式拼音單字) 與「坐轎人聯;瑯嶠聯;恒春聯;民人聯;己由國的人聯;飾頸以琉聯;擅咒的人聯」等的轉換密碼
完整標題:habit 與「習慣」或「習」或「慣」或「習慣與道德」或「習比德」或「習慣性」(習性、慣性) 或「習慣儀態」或「習慣樣態」或「習慣之態」或「形氣體態」或「階段」或「習慣衣著」或「覆蔽衣著」或「護掩蔽體(衣著)」等的轉換密碼
完整標題:quando (Latin 語系單字) 與漢字「何等候」或「何待候」或「何時」、「何時間」或「確定時間」或「時當」等即類似「等待到什麼時候」或「什麼時候」或意通 English 的 when 或 what-time 的轉換密碼
完整標題:distance 與「距」、「離」、「距離」、「離距」、「距量」或「長於雙點間」、「段於雙點間」、「度計於雙點間長」、「度計於雙地間長」或「離開」、「分開」、「分遠」、「分的遠」或「分遠之地」或「一截」或「距差」等之轉換密碼
完整標題:Amis (Amis 語系英式拼音單字) 與漢字「北之向;北之众、北之眾、北族、北群、北族群;台北閩(民)人族」等的轉換密碼
完整標題:dalan (Pinuyumayan 或 Punuyumayan 語系單字) 與「道;路;道路;途;路途;方向」等的轉換密碼
完整標題:Seqalu (Paywan 語系英式拼音單字) 與「坐轎人聯;瑯嶠聯;恒春聯;民人聯;己由國的人聯;飾頸以琉聯;擅咒的人聯」等的轉換密碼
完整標題:habit 與「習慣」或「習」或「慣」或「習慣與道德」或「習比德」或「習慣性」(習性、慣性) 或「習慣儀態」或「習慣樣態」或「習慣之態」或「形氣體態」或「階段」或「習慣衣著」或「覆蔽衣著」或「護掩蔽體(衣著)」等的轉換密碼
完整標題:quando (Latin 語系單字) 與漢字「何等候」或「何待候」或「何時」、「何時間」或「確定時間」或「時當」等即類似「等待到什麼時候」或「什麼時候」或意通 English 的 when 或 what-time 的轉換密碼
完整標題:distance 與「距」、「離」、「距離」、「離距」、「距量」或「長於雙點間」、「段於雙點間」、「度計於雙點間長」、「度計於雙地間長」或「離開」、「分開」、「分遠」、「分的遠」或「分遠之地」或「一截」或「距差」等之轉換密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北東北角的一處靜謐濱海村落,有一座祠堂坐落在居民的後院中。它外觀與傳統形式無異,漆成紅色的屋樑和磚頭牆,上頭寫著「巴賽祖師廟」──這裡是貢寮的新社村。 巴賽是什麼?大家或許沒什麼頭緒,但它的另一個稱呼「凱達格蘭」可就家喻戶曉......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荷蘭人、鄭成功到台灣時,台灣高山上有原住民,平地上也有原住民,這些住在平地的原住民就是平埔族。 平埔族一般分成10個族,其中5個平埔族住在中部地區,就是道卡斯族(斗葛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羅亞族、阿立昆族)。 其他5個族中,最有名的就是住在台南一帶的西拉雅族。
荷西時期 臺灣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展開統治開始。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最早可上溯至1582年7月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因風擱淺臺灣75天時所寫的三篇文字記錄。 15、16世紀,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開闢往東亞的新航路,發現美洲新大陸,縮短了亞洲與歐
Thumbnail
「山那麼多,為什麼台灣人對山林如此陌生?」 其實不止志祺的標題,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困惑著許多愛山的人們。 台灣走入世界舞台剛好滿四百年,而多山之島的台灣,島民對山的陌生,起點各異,卻完整訴說了一段段開拓與衝突的歷史。直到千禧年後,台灣才真正迎來自由的全民之山。
Thumbnail
日治時期台灣有三大官營林場:阿里山、八仙山、太平山,其中太平山林場是比較晚開發的。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即為日治時期羅東出張所及貯木池舊址。這裡是木材出口轉運站、日治時期台灣經濟出口這裡是個重要位置。
Thumbnail
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和紐西蘭(New Zealand)的名字其實共享同一個來源,也就是荷蘭最西邊的省份,澤蘭省(Zeeland)。 為什麼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建築的堡壘,會與前英國殖民地取名相同呢?故事得從大航海時代開始講起。第一個造訪紐西蘭的歐洲人,一如各位讀者現在所料想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北東北角的一處靜謐濱海村落,有一座祠堂坐落在居民的後院中。它外觀與傳統形式無異,漆成紅色的屋樑和磚頭牆,上頭寫著「巴賽祖師廟」──這裡是貢寮的新社村。 巴賽是什麼?大家或許沒什麼頭緒,但它的另一個稱呼「凱達格蘭」可就家喻戶曉......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荷蘭人、鄭成功到台灣時,台灣高山上有原住民,平地上也有原住民,這些住在平地的原住民就是平埔族。 平埔族一般分成10個族,其中5個平埔族住在中部地區,就是道卡斯族(斗葛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羅亞族、阿立昆族)。 其他5個族中,最有名的就是住在台南一帶的西拉雅族。
荷西時期 臺灣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展開統治開始。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最早可上溯至1582年7月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因風擱淺臺灣75天時所寫的三篇文字記錄。 15、16世紀,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開闢往東亞的新航路,發現美洲新大陸,縮短了亞洲與歐
Thumbnail
「山那麼多,為什麼台灣人對山林如此陌生?」 其實不止志祺的標題,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困惑著許多愛山的人們。 台灣走入世界舞台剛好滿四百年,而多山之島的台灣,島民對山的陌生,起點各異,卻完整訴說了一段段開拓與衝突的歷史。直到千禧年後,台灣才真正迎來自由的全民之山。
Thumbnail
日治時期台灣有三大官營林場:阿里山、八仙山、太平山,其中太平山林場是比較晚開發的。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即為日治時期羅東出張所及貯木池舊址。這裡是木材出口轉運站、日治時期台灣經濟出口這裡是個重要位置。
Thumbnail
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和紐西蘭(New Zealand)的名字其實共享同一個來源,也就是荷蘭最西邊的省份,澤蘭省(Zeeland)。 為什麼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建築的堡壘,會與前英國殖民地取名相同呢?故事得從大航海時代開始講起。第一個造訪紐西蘭的歐洲人,一如各位讀者現在所料想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