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我考慮好久到底要不要寫了,畢竟看起來很沈重,這個習慣到目前為止都還是很私人的事情。不過在法國時沒有第一次寫下遺書,可能就沒有這個挑戰了,我也不知道現在的我是什麼樣子,又或者還有沒有現在的我,去法國之前我是真正想過要在那裡永遠離開。可以說在我的日記裡開始寫遺書,反而是我現在還活著的原因,是self-care的第0.1步,遠遠在這個挑戰之前。
緣起:Before Last Words Diary
去年十一月發生了一些很糟糕的事後,我獨自逃到法國,照理來說發生了重大創傷應該要留下來好好處理好好休養,不過或許那時離開才是對我最有效的處方吧!我的精神科醫師說:「出去走走也好,說不定壓力過大的情況會好一點。」
二月的時候,某天晚上跟朋友喝酒談心時我鼓起勇氣說了,得到很傷人的回應,大概類似我活該這種話吧!從那時候開始我的生活又開始崩塌,不出門、不吃飯、生病躺在宿舍、不是睡太多就是不睡。撐到三月底、四月左右已經有點到了極限,那時候約了第一次的線上諮商(很幸運最近線上諮商合法了),諮商師帶我走上一條很難很難的療傷之路,真正正面迎擊原本我不願回想的所有事。那之後我失能了一個禮拜,然後一切就像糊掉的原子筆字跡,看不清楚是什麼了,但還在。那種創傷是什麼程度呢?大概是我後來即使用力去想也想不起來,甚至忘記三年來第一次我需要朋友陪我去見精神科醫生;忘記事情發生後我沒辦法自己在家,只能窩在朋友家。
五月初,跟二月同一群朋友去了科西嘉島,回到宿舍後心情鬱悶,想起了諮商師教我的自由書寫,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的抒發方式,還有大三修精神分析概論的時候,教授分享書寫遺書的心得,其實並非如此負面,使人經歷一種難易言喻的沈澱。我在那天決定了寫遺書,並定下100這個數目。
規則是每天只能寫一封,一定要撐到極限了才能一次傾倒,累積到了100封,真的想走就走吧!當時到了極限的我這樣告訴我自己,三天後我寫下了第一封。
自從有了自己的生命正在倒數的深刻感受(其實一直都在倒數,只是對當時的我來說沒有一個數字感覺就很漫長),我反而像鬆了一口氣,真的撐不住的時候,把感受寫下來,把感謝與遺憾都寫下來,告訴自己再撐__就好,雖然不是具體的日期,也踏實了一點。再後來,從巴黎回南法的途中,我寫下了第二篇。寫下第三篇的時候,我已經回到台灣,正在防疫旅館隔離。然後就到了前天,晚上我不過就跟自己的鼠兒子四目相交了一下,原子筆墨水又很煩人的開始刷存在感,我想到了自己很想念的過去,伴隨最糟的時候。
遺書的意義
很多人把遺書想的不是很遠,就是很壞。不過分析內容,可能就是感恩日記、歉意書信、深情告白跟心情日記的綜合體。
文字能夠給書寫者本身強烈的暗示,開始寫遺書後,好像我真的要離開了,明明知道離一百還遠的呢!我終於好好的看了身邊很日常、很好看的美景。我開始跟店員、路人、因為我搞自閉不太熟的法國朋友多講兩句話。在法國的最後一段時間,我過的很舒心,也不再介意誰無心講了什麼,我知道他們無意傷我的。後來才想起來邱妙津的「蒙馬特遺書」,是她在巴黎結束自己的生命前最後的作品。現在的我或許永遠不會結束自己的生命,還是覺得同樣在法國感受到自己的終點這巧合有種沉鬱的美,最近又翻起了這本書,去年第一次翻開的時候共感太強,現在翻開只覺得那是一個平行的人生。
這些改變讓我不禁想,所以不想死真的是怕什麼都沒留下嗎?日復一日的焦慮是擔心只有一次的一天沒有過好,真正讓自己沒有美好的一天的卻可能剛好是這份焦慮。得到自己的文字暗示後,身心好像都自動自發的吸取正面能量。
這個假設從來不是建立在「擔心害怕自己的時間即將用盡」,mindset應該是「我好好的過完一生了,最後一刻也要美美的啊!」
另外一層意義是我一直沒說的秘密,我覺得我自己的遺書日記帶來最大的優點是具體化倒數計時。並不是真正訂出一個時日,而是再給世界或是再給自己___次機會。當自己覺得不必無限的痛下去,事情就變得容易了一些。這秘密講出來似乎對死亡議題敏感的人會覺得駭人,我只想說:這個秘密的背後又意味著生存的可能,如果一個數目讓生存反而變得容易,對誰都沒壞處。
最後最後,我並非鼓勵自殺!!
那些家人朋友的陳腔濫調我就不說了,
生死是應該要自己好好思考的議題,不應該受任何外物直接影響。
打這篇文對我來說不容易,不用回朔到去年還是要回朔到在法國最難過的時候,只是我想通了,這並不是需要隱瞞的事,相反的,我想分享關於遺書的這些故事和意義。
預告:最近想要挑戰早起,不是說說而已的那種早起,因為上班感覺少了很多做自己的事情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