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我的《人類怎樣質問大自然》(八旗文化)一書的第一章,花了幾頁篇幅討論科學、技術與藝術等行為彼此間的差異與關係。對我來說,這是探討「科學是什麼」的一種方式:比較科學與其他相關的人類行為的差異。
我談到科學與藝術至少有五種關係,其中一種是新的科學創造了新的藝術類型。像電影、網路藝術等等,可是這些是科技創造了新的藝術媒介或素材。但很少是知識本身被當成藝術的素材。
以下是個最新的例證,卻是一個特別的類型,亦即科學知識本身被當成藝術創作的素材或主題。
「這件計畫的內容是要在一個大頭針上面保留住2,417億的天使。而這個概念的靈感來自於伊斯蘭藝術中重複的幾何圖形與阿拉伯書法的造型,並利用去氧核醣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簡稱DNA)訊息保存的方式去展示此概念。DNA分子可以透過以三個為一組的核苷酸(nucleotide),作為編碼的單位,平常生物可以利用這樣的編碼系統去合成出各種所需要的蛋白質,而這些不同的蛋白質就可以分工組成生物體中的一大部分。而藝術家利用這樣的編碼系統,把阿拉伯文「Subhan Allah(讚美上主)」這段文字,編寫進入DNA分子之中,同時利用DNA分子可以儲存大量訊息的特性,他們把天文數字般數量的「Subhan Allah」存進DNA中。之所以會這樣做的原因來自於伊斯蘭文化中的傳說:據說「Subhan Allah」不管是用講的、寫的或是被印刷出來的,只要不斷地被使用就會一直增加天使的數量。因此藝術家利用分子生物的技術,讓每個DNA分子儲存19.5次重複的「Subhan Allah」,並把這些DNA放置於0.75公釐大的大頭針上。大頭針上可以含有約1公釐的DNA分子,就可以創造出一個天文數字的數量的天使。」
這是很有趣的藝術概念,可以産生很多科學史、科學哲學與藝術的問題和聯想。
科學史的聯想是:中世紀的神學/科學家曾經很認真地爭論過「一根針的針尖可以站多少位天使?」這個爭論的意義在於「天使」是否是沒有物質、不占空間的純粹靈體?「針尖」代表一點,等於沒有任何體積(空間),所以,做為純靈體的天使能不能重疊在同一點上?
這件藝術作品以訴諸於宗教信念的方式來達成這個問題:重複使用Subhan Allah就會産生大量的天使。
可是,這件「藝術作品」在乍看之下,實在很難讓人接受它是「藝術的」?我能不能把一根大頭釘裝到玻璃瓶內,就說它是一件藝術作品?
當然,它之所以是「藝術」,是因為創作者的科技技術,他們不是隨便把普通大頭釘裝入玻璃瓶內,他們在大頭釘上放了DNA,而且這些DNA編碼了 Subhan Allah ,而且不斷重複(我猜,在技術上是使用了 PCR ,聚合酶鏈反應)。然而,問題是這些DNA是肉眼看不見的--藝術作品難道不需要用感官來欣賞嗎? Aesthetics (美學)的原意其實是「感覺鑑賞之學」。
所以,這件「藝術作品」就非常依賴於創作者對他們的創作意圖的揭露,就是像上段引文所說的。
可以說,這些作品看來是在推動「藝術」的觀念朝向新的邊界邁進,使「藝術創作」越來越依賴知識、科技和作者意圖?換言之,這種類型的「科技藝術」是結合知識、科技技術(生物科技技術)與作者意圖與觀念的藝術?儘管它有「實體」(玻璃瓶中的大頭釘),但「本質上」是一種「觀念藝術」?只有在觀念中才能詮釋出它的「藝術性」?
「藝術」原本就有「技藝」(techne)的面向,原本是手工藝的面向,但是在這種生物科技藝術中,這技藝的面向變成科技技藝?因為生物科學家也要很有技巧,才能去操作DNA並作新編碼?
創作者本身對於藝術作品的意圖與意圖的展現很重要,否則觀者如何把一個玻璃瓶裝著一根大頭釘看成「藝術」?
科學知識也是必要的,因為如果沒有生物科學知識,作者如何可能去形成他的意圖和觀念並加以展現?但是,觀賞者需不需要具備科學知識?如果一個沒有科學知識的觀賞者,如何能欣賞這件藝術作品背後的理念?或者觀賞者只需要宗教理念?看來,如何「欣賞」這件藝術作品也變成問題。
再者,這也是「不可觀察物」的藝術?它可能蘊涵科學實在論的爭議?如果不可觀察物的實在性無法被確認,是否還可以叫它是藝術作品?因為大頭釘上的DNA根本在藝術欣賞(肉眼)中無法看到。在反實在論的觀點下,這件「藝術作品」可能就不成其為藝術作品?因為無法確認儲存Subhan Allah 的DNA是存在的--它們無法被肉眼觀察--我們也無法用顯微鏡來看這件「藝術作品」。所以,實在論與反實在論的爭論,看來會影響到這種「生物科技藝術」的藝術性之界定?這就是這件「藝術作品」引發的科學哲學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