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還在討論「和病毒共存」? 我們早就和疾病共生了 --「病者生存」讀後感

(p.s. 以外行人的粗淺理解解釋,如有理解偏差請糾正。)
健康是什麼?
身材高大魁梧或穠纖合度?
無病無痛?從不感冒發燒流鼻水?還是健檢沒有紅字?
這本書顛覆我們對疾病長年的誤解:只要生病,小從感冒,大到三高癌症就是不健康?然而生病真的是壞事嗎?還是幫助人類祖先在特定環境活下來的利器?
來看看以下的例子吧:
  • 糖尿病 抗寒神物?
很難想像高血糖--糖尿病因子在過去居然能幫助禦寒(雖然還不清楚其中關聯)。動植物竟不約而同用了同樣的方法對抗低溫:
釀造冰酒,是利用葡萄遇冷流失水分而皺縮、糖分濃度增加的原理。當氣溫下降時,葡萄遇冷排除水分,果實內含的糖分導致冰點下降。說明了即使葡萄結凍只是表面皺縮卻不致於使結冰後的冰晶破壞果實完整。
北美常見的木蛙在氣溫接近零度時,短短幾分鐘就可以把身體的水分集中到腹部,同時肝臟釋放大量葡萄糖,迫使冰點降低,體內水分不至於結成大顆大顆的冰塊,而是形成小冰片保護腹部器官。就像運送移植器官時放入塑膠袋後,再置入裝滿碎冰的冷藏箱那樣,使器官盡量維持低溫卻不會受損。
為了適應寒冷氣候,排除水分、提高糖分濃度。植物這麼做,動物也這麼做。那人類的身體是不是也會跟著這麼做?
  • 膽固醇 朋友還是敵人?
過多膽固醇的確會造成心血管疾病,但沒它萬萬不行。
膽固醇有個重要的功用:在充足的陽光下能轉化維生素D。維生素D的好處可不少:防骨質疏鬆、協助大腦傳送訊號到免疫系統以對抗癌症和其它疾病。還記得葉綠素行光合作用的過程嗎?膽固醇之於維生素D可說是類似的概念。
只不過,所有東西過與不及都不好。過量陽光不會讓植物光合作用更旺盛,反而會破壞植物細胞(想想你家陽台過度曝曬而枯萎的盆栽)。人體需要的葉酸就像植物細胞一樣,重要但脆弱。葉酸是製造紅血球重要維生素,可以想見缺少葉酸會引發貧血、缺氧(別忘了帶氧是紅血球的主要工作)等問題。可惜人體無法自行製造葉酸,紫外線也能輕易破壞它。偏偏我們又需要陽光幫忙合成維生素D,身體為了同時保留這兩樣重要物質,因地區日照差異演化不同膚色、以及膽固醇含量多寡:
日照不足的地方提供轉化維生素D的動能不夠時,在不至於損害太多葉酸的情況下犧牲身體製造黑色素的能力吸收紫外線成為增加維生素D的好方法。這也是多數人嚮往的歐美人士皮膚白皙的原因。
至於熱帶地區深膚色人種,保護葉酸含量的膚色卻阻礙了維生素D。因此這群人擁有一種基因可以提高血液膽固醇含量,充分利用穿透深色皮膚的紫外線製造維生素D。
然而,當這些深色肌膚的人們移居到北方,或只是減少外出曬太陽的時間,會發生什麼事?,血液中過多的膽固醇沒辦法轉換成維生素D,變得無處可去,只能在體內累積。堆積過多導致血管阻塞,引發心臟病或中風。此外,缺乏維生素D,導致骨質疏鬆、免疫系統失調,因此更容易生病。
再加上精緻飲食的影響,導致這個情況更惡化。
維生素D不足、膽固醇過多,變得加倍脆弱。這不就是現代多數人的生活寫照嗎?
疾病的成因,遠比想像中複雜得多。遺傳的影響的確佔很大原因,但了解疾病的存在,並不是要致我們於死地,而是為了活下去適應環境造成的結果。那麼,和前人大量勞動的生活相比,因應久坐的生活型態,與其等待演化適應環境,不如現在就採取行動對抗潛在疾病對身體的威脅?
我們知道身體為了禦寒會導致血糖上升與脫水的現象。和以前相比生活在溫暖甚至是更炎熱的氣候環境中,減少含糖精緻飲食可以自然而然控制血糖?
得知的陽光和膽固醇的關係後,與其一輩子吃降膽固醇藥物,不妨到戶外曬曬太陽,讓膽固醇轉換成維生素D,也許就能減少體內過多膽固醇?
人類和疾病的戰爭,沒有最後勝利者,也不總能和平共處。而是和人與人的相處一樣,處處妥協中存活下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疫情時代,無法像以前一樣說走就走。走不了萬里路,那就一起讀萬卷書,保有持續和世界對話、連結的方式。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