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聖經轉接器|路得記 4:4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陣子發現了Wisdom Commentary系列,主打女性主義聖經詮釋(也就是,女性主義角度詮釋聖經,已經發展到能夠替每一卷書出注釋書)。因為受邀至社青讀經營專講,不更新一下詮釋書就太不負責了(壓力是奪大?)。
當初入手時,開心得不得了,在某人面前蹦蹦跳跳。某人跟我說:那,拜託,有讀到什麼,可以分享出來。(畢竟台灣的〔女性〕神學……嗯……很久沒更新了?)這一篇,算是那樣子的分享吧。
在路得記第4章第4節,波阿斯對著有第一行使贖回權的某至親說,「我想我應該向你說清楚:你可以買那塊地」。接著一直到第10節,就一直圍繞在買/不買、贖回的主題。以前我都會直接快速掃過的經節(自己面壁思過),沒想到祕密藏在「買」(קָנָה)這個詞。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Abun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70會員
165內容數
從神學連接繪本、文學、哲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bu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也許我們必須承認,生命終究不可能「沒有關係」,人絕無可能「孤獨」的活著——無論那讓人「有關係」而「不成為孤獨」的,是人或非人皆可。而人,身為受造物的一員,也在這個命名的過程中,不僅是上帝與我們建立了關係,我們也同樣被安置在這一切受造的關係之中,因而彼此連結。
年輕的馬利亞,若在童話裡,就是「新的女性象徵要長出來了」,來取代(或接續)那個「年老」的、無法再更新的精神性。而年輕的馬利亞,精神上來看,正是那個還沒成為「皇后」(THE Mary)前的「公主」原型。
因此我們可以想像,馬利亞帶著她所受的信仰教育,面對不知是敵是友的天使(陌生他者),腦海裡掀起了驚滔駭浪,在內心持續掙扎與對話(dialogizomai)—跟陌生人、跟自己、跟腦子裡各種聲音「要」、「不要」、「甘阿捏」、「怎麼辦」·…………,在驚懼、懷疑、猜測,在信與不信之間,陷在傳統與應許之間。
在讀福音書的過程中,比較常見的都是群眾/別人去接待或歡迎耶穌,總是眾人在簇擁著耶穌。在路加這裡,這樣的位置次序,我發現竟罕見地「對調」了。
 事件的非恆常性,僅管帶來了痛苦的體現,但這個烙印在身體上的轉變——從織布的身體轉為外出捕殺的身體,僅管貌似搖動了舊有的傳統性別分野,但這個「搖動」,亦即因事件而導致開啟了這個鬆動的「時機」,是否能成為「從此改變傳統規範」、成為真正能體現在後代身上,而不只是在「時機」過後便又消逝的「搖動」
她用了很有意思的三個詞來解釋神學「精神」:hostility(敵意), hospitality, hospice 。這三個詞的字根都來自hostis,意指陌生人。而這位陌生人(他者),會成為敵人、朋友,端看我們神學的語言能否成為庇護所。
也許我們必須承認,生命終究不可能「沒有關係」,人絕無可能「孤獨」的活著——無論那讓人「有關係」而「不成為孤獨」的,是人或非人皆可。而人,身為受造物的一員,也在這個命名的過程中,不僅是上帝與我們建立了關係,我們也同樣被安置在這一切受造的關係之中,因而彼此連結。
年輕的馬利亞,若在童話裡,就是「新的女性象徵要長出來了」,來取代(或接續)那個「年老」的、無法再更新的精神性。而年輕的馬利亞,精神上來看,正是那個還沒成為「皇后」(THE Mary)前的「公主」原型。
因此我們可以想像,馬利亞帶著她所受的信仰教育,面對不知是敵是友的天使(陌生他者),腦海裡掀起了驚滔駭浪,在內心持續掙扎與對話(dialogizomai)—跟陌生人、跟自己、跟腦子裡各種聲音「要」、「不要」、「甘阿捏」、「怎麼辦」·…………,在驚懼、懷疑、猜測,在信與不信之間,陷在傳統與應許之間。
在讀福音書的過程中,比較常見的都是群眾/別人去接待或歡迎耶穌,總是眾人在簇擁著耶穌。在路加這裡,這樣的位置次序,我發現竟罕見地「對調」了。
 事件的非恆常性,僅管帶來了痛苦的體現,但這個烙印在身體上的轉變——從織布的身體轉為外出捕殺的身體,僅管貌似搖動了舊有的傳統性別分野,但這個「搖動」,亦即因事件而導致開啟了這個鬆動的「時機」,是否能成為「從此改變傳統規範」、成為真正能體現在後代身上,而不只是在「時機」過後便又消逝的「搖動」
她用了很有意思的三個詞來解釋神學「精神」:hostility(敵意), hospitality, hospice 。這三個詞的字根都來自hostis,意指陌生人。而這位陌生人(他者),會成為敵人、朋友,端看我們神學的語言能否成為庇護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章探討聖經中羅得的故事及其意義。羅得是亞伯拉罕的姪兒,雖有機會跟隨神,卻因被動和自私而逐漸墮落。他選擇居住在罪惡之城所多瑪,最終遭遇悲慘結局。然而,使徒彼得仍稱他為義人,顯示神的憐憫。文章警戒信徒不要輕忽神的救恩,應主動追求神,避免像羅得一樣失敗,以免在千年國遭受管教。最後勉勵信徒要警醒,堅持信仰
Thumbnail
《見構、解構、建構、再建構。-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原來,世界可以翻過來欣賞。 2024年夏至的尾聲,高雄依然酷暑 百貨公司裡的書店, 絕對是現代版世外桃源。 放眼望去書店裡的暢銷書排行榜, 有幾本書名,是這樣寫的: 「重新找回自己。」 「閒人出
先來看看馬太福音25章14-30 「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 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外國去了。 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 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 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
Thumbnail
主日講道中,聽到牧師提到服事這回事。這當然也是很熟悉的題目,只是牧師這次從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切入。 他從創世紀的原文切入,讓我遇見不一樣的風景。 這跟一個希伯來字有關:「לְעָבְדָהּ」。 這個字創世紀裡翻譯叫耕種,倒也沒錯,只是這個字意思很多,包含了「工作、耕作、敬拜、事奉、服事」。
Thumbnail
亞伯拉罕犯錯了,神卻一味的祝福他,甚至成為鉅富!有這種事?絲毫不誇張,這就記錄在聖經中,這本在現今恩典時代隨手可得的書。 「因饑荒甚重,亞伯拉罕就下埃及去,要在那裡寄居。他將近埃及,就對妻子撒萊說,我知道你是容貌美麗的婦人。埃及人看見你,必說,這是他的妻子,他們就會殺我,卻叫你活著。求你說,你
Thumbnail
他們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希伯來書 11:38) 亞伯拉罕帶著所有家當過了大河,遷移到了迦南,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創 12:7) 這次真的是答對了,一百分,鼓勵鼓勵,再度以異象確認呼召,堅定盟約。不同於第一次顯現是為呼召,這
Thumbnail
保羅跟巴拿巴的分開,就常識觀點來看是力量的分散,然而神的本意却是使巴拿巴在居比路、 保羅在叙利亞和基利家建立教會,反而是屬神國度的擴張。其後保羅也仍然重用馬可,馬可更是脫胎換骨,成為神使用的重要器皿。可見,在人看起來不好的事情, 在神的角度可能不是這樣。
Thumbnail
洪水之後的人們,從挪亞一家重新開始,神人關係回到起初的和諧美好,除去了咒詛應許了祝福,這種情形下挪亞一家只需盡責的讓所有的生命「在地上孳生,繁衍增多」(創 8:17)。但顯然還沒到大結局的時候,後面的故事還很長,我們可以觀察到人類生活方式的一些微妙的質變。 首先是人開始吃葷了:「凡活著的動物都
Thumbnail
  在洛克(John Locke)的3種基本權利中(財產、生命與自由),土地作為一個物,便是財產權、物權的範疇。然而,權利並非等於「物」,財產權並非財產,在法治國中,法律非「物」本身,卻賦予「物」權利,其之間是如何運作?又法的概念如何落實到「物」之上?本文將以《土地法》為例,說明土地與《土地
Thumbnail
荷西(Jose Luis Navajo):「上帝不會呼召已經裝備好的人,而是祂會裝備那些受祂呼召的人。」(《月光下的十字架》,荷西.路易斯.那瓦荷,p48)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章探討聖經中羅得的故事及其意義。羅得是亞伯拉罕的姪兒,雖有機會跟隨神,卻因被動和自私而逐漸墮落。他選擇居住在罪惡之城所多瑪,最終遭遇悲慘結局。然而,使徒彼得仍稱他為義人,顯示神的憐憫。文章警戒信徒不要輕忽神的救恩,應主動追求神,避免像羅得一樣失敗,以免在千年國遭受管教。最後勉勵信徒要警醒,堅持信仰
Thumbnail
《見構、解構、建構、再建構。-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原來,世界可以翻過來欣賞。 2024年夏至的尾聲,高雄依然酷暑 百貨公司裡的書店, 絕對是現代版世外桃源。 放眼望去書店裡的暢銷書排行榜, 有幾本書名,是這樣寫的: 「重新找回自己。」 「閒人出
先來看看馬太福音25章14-30 「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 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外國去了。 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 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 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
Thumbnail
主日講道中,聽到牧師提到服事這回事。這當然也是很熟悉的題目,只是牧師這次從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切入。 他從創世紀的原文切入,讓我遇見不一樣的風景。 這跟一個希伯來字有關:「לְעָבְדָהּ」。 這個字創世紀裡翻譯叫耕種,倒也沒錯,只是這個字意思很多,包含了「工作、耕作、敬拜、事奉、服事」。
Thumbnail
亞伯拉罕犯錯了,神卻一味的祝福他,甚至成為鉅富!有這種事?絲毫不誇張,這就記錄在聖經中,這本在現今恩典時代隨手可得的書。 「因饑荒甚重,亞伯拉罕就下埃及去,要在那裡寄居。他將近埃及,就對妻子撒萊說,我知道你是容貌美麗的婦人。埃及人看見你,必說,這是他的妻子,他們就會殺我,卻叫你活著。求你說,你
Thumbnail
他們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希伯來書 11:38) 亞伯拉罕帶著所有家當過了大河,遷移到了迦南,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創 12:7) 這次真的是答對了,一百分,鼓勵鼓勵,再度以異象確認呼召,堅定盟約。不同於第一次顯現是為呼召,這
Thumbnail
保羅跟巴拿巴的分開,就常識觀點來看是力量的分散,然而神的本意却是使巴拿巴在居比路、 保羅在叙利亞和基利家建立教會,反而是屬神國度的擴張。其後保羅也仍然重用馬可,馬可更是脫胎換骨,成為神使用的重要器皿。可見,在人看起來不好的事情, 在神的角度可能不是這樣。
Thumbnail
洪水之後的人們,從挪亞一家重新開始,神人關係回到起初的和諧美好,除去了咒詛應許了祝福,這種情形下挪亞一家只需盡責的讓所有的生命「在地上孳生,繁衍增多」(創 8:17)。但顯然還沒到大結局的時候,後面的故事還很長,我們可以觀察到人類生活方式的一些微妙的質變。 首先是人開始吃葷了:「凡活著的動物都
Thumbnail
  在洛克(John Locke)的3種基本權利中(財產、生命與自由),土地作為一個物,便是財產權、物權的範疇。然而,權利並非等於「物」,財產權並非財產,在法治國中,法律非「物」本身,卻賦予「物」權利,其之間是如何運作?又法的概念如何落實到「物」之上?本文將以《土地法》為例,說明土地與《土地
Thumbnail
荷西(Jose Luis Navajo):「上帝不會呼召已經裝備好的人,而是祂會裝備那些受祂呼召的人。」(《月光下的十字架》,荷西.路易斯.那瓦荷,p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