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教育】比較沒意義

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在談論岳飛的話題,說實話我不覺得很驚訝,身在補習班,每天都能聽到學生問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的時候心中難免會有些訝異。不過,通常在那之後,我會反思這樣的情緒是否正常,還是我心裡也不知不覺生出了一種「我們那個年代的」優越感。

不認識歷史人物真的很「扯」嗎?

翻過最新的108課綱修改後的歷史課本,會發現對於中國史的描述,從遠古時期的黃帝、堯、舜、禹開始的「史前」時期幾乎縮減到只剩一、兩個小章節,而開始有文字記載的商朝也是幾句帶過,甚至周朝的春秋、戰國以及漢代融為一體,不用條列式的一一說明每個朝代的興亡以及經歷過哪些重要事件,而是挑選制度、文化等不同的主題來簡單比較幾個朝代之間的變遷。
也因為這樣,不認識荊軻、沒聽過孔子愛徒變肉醬的故事、甚至分不清楚漢武帝與漢光武帝的狀況是很正常的,即便學校老師有意補充這些已經被刪減的內容,礙於上課時數的限制,依舊沒辦法把「完整」的架構都講得清清楚楚的。

瑣碎的細節真的很重要嗎?
讀過108課綱之前的教科書,我們一開始可能會對於這樣大幅的改動感到驚訝,甚至會質疑教育部這樣的作法對學生來說有益處嗎?但隨後,我馬上回想起,十幾年前的我們,一邊苦讀著這些離我們既遙遠、又生疏,甚至都不確定有幾分真實性的歷史事件,一邊抱怨大人為什麼要給我們學這些出社會後用不到的無用知識。
如今,「大人們」真的從善如流,刪減調過於瑣碎的章節,而是統整性的講述幾個朝代之間對於文字、思想、宗教、度量衡、社會風氣、甚至度量衡的差異,用簡單的幾段文字就能讓我們對於遠古中國有初步的認識,這大概是十幾年前想都想不到的美好,如是這樣,我們為何又要在孩子們對於那些古人很陌生時露出驚訝,甚至帶有貶抑的眼神和口氣呢?

知識是不可取代的?

如果要在每次發現世代差異時就露出一副「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差的臉」,那長濱人的臉可能會猙獰到無法辨識,畢竟連生火都不會的現代人類,怎麼能有資格活在這個險惡的世界上呢?然而,你我都知道,因為世界正以飛快的速度在進步中,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很多十年前、二十年前人類才學會的知識到如今已然被推翻、甚至根本就被世人遺忘,那為什麼還要堅持讓學生背誦那些幾百年以來都沒變過的「歷史」呢?更別提有多少歷史上的英雄人物背後的故事被後人刻意神話過,只為了達到統治者的目的罷了。

站在高處辨優劣不如並肩學習
世代鴻溝或許是一個長久以來的問題,但那是在科技尚未發達的年代,人們獲取資訊的管道過於狹窄,社會階級僵化而導致知識的流傳不便,但現在都什麼年代了,如果再抱持著「不認識岳飛、大禹是誰」就好像人類的未來沒救了的觀念,那恐怕只會將自己繼續封閉起來,沒辦法融入新的世代,與其繼續固守舊觀念,不如用相對開放、平等的心態去和身邊的孩子一同學習新知。
身為大人的我們除了在傳授知識之前先仔細思考這些東西是否有價值繼續流傳之外,也因注意自己的應對態度,若還用一副「為人師者」的高傲態度由上而下的「灌輸」觀念,我想孩子們的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再說,若有一天你需要向孩子請教新科技產品的操作原理和方式,也不會希望孩子用一個「老人家怎麼都教不會」的態度對待自己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