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中年,重回學校攻讀碩士學位,工作與學業兩相煎熬,箇中滋味,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當碩士之途最困難的一關──論文口試通過之後,內心有著「輕舟已渡萬重山」的輕鬆感,此時對於網路上廣為流傳的研究生論文寫作症候群也不再苦惱,反而能夠會心一笑了。回顧三年半的研究之路,李白「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兩句詩,適足以形容現在的心境。
(一)回到2001年
2000年起,教育部開放大學辦理碩士在職專班,但我早在1991年至1995年期間,已於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在職進修取得四十學分,依規定提敘,如今年資已深,即便取得碩士學位亦無級可晉矣,是以並未在意此一進修訊息。後因職務調整,為了鼓勵同仁進修、研究,主管唯有以身作則才具說服力,加上已於碩士在職專班就讀的蘇倍儀老師不斷提供相關資料給我,勾起我的興趣,使我下定決心投考路程較近的東吳大學中文系碩士在職專班。
入學考試分兩階段,四月底參加第一階段筆試,占總分百分之五十,包括「國文」(作文一篇及國學能力測驗)、「中國文學史」,先前我找出大學用書仔細複習,也蒐集題庫,猛K一番,所幸因研究過考古題,初試得以輕騎過關,獲一一○分,比最低錄取的九十一分,高出將近二十分。五月下旬,舉行第二階段的書面審查及口試,亦占總分百分之五十。書面審查包括研究計畫大綱、自傳、學經歷、工作經歷、個人專業工作成就等,算是我的強項;至於口試,由許清雲主任和陳郁夫、丁原基教授共同主持,口試委員一致肯定我的治學能力,但對於擔任學校行政職務的我能否按時到校上課則有些許保留。我表示,既然要在職進修,理當事先做好兼顧工作與課業的時間安排。六月中旬放榜,兩階段合計最低錄取標準為二四三分,而我獲得二八五‧四八分,為正取第三名。
2001年初秋,成為東吳大學中文系第二屆碩士在職專班的一員,興致勃勃地展開在職進修的研究之路。首次班會自我介紹時發現,本班錄取報到十八人,大部分是中文系科班出身,且多在教育界服務,同學之中,有比我年長者,更有遠從宜蘭羅東趕來上課者,其好學不倦之精神,令人感佩。而我期許自己,將來能夠寫出一本擲地有聲的好論文。沒想到,這過程比想像中來得艱辛,不過可堪告慰的是,三年半之後,我終於交出一本還算滿意的畢業論文,而且是全班的第一位。
(二)走入雙溪世界
東吳中研所規定,畢業前應修畢三十六學分,其中不含「論文」,包括必修和選修各十八學分,由於必修學分比例甚高,且直到三年級還安排必修課,造成學員極大不便。經建議後,第三屆起已改為可於兩年內修畢學分,只是依白天工作夜間進修的實際狀況言,每學期修三門課、九學分,往往力不從心,若欲於兩年內修完三十六學分,通過論文考試,取得學位,無疑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我因在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已取得四十學分,東吳中研所乃依所開設必、選修科目表,准予抵免「治學方法研究」、「文字學專題研究」、「經學專題研究」等共計九學分。所以跟其他同學比起來,我課業壓力要小了許多。但相對而言,我也少了一些再次自我磨練的機會。
第一年必修劉正忠師「現代文學專題研究」,選修陳素素師「修辭學專題研究」、黃登山師「唐宋文學專題研究」、葉海煙師「老莊思想專題研究」。「現代文學專題研究」的劉正忠師,即名詩人「唐捐」,他「有備而來」,第一節上課即幫大家備妥講義一本、《二十世紀臺灣詩選》一冊(麥田出版),並且發下進度表,剛開始幾次上課,由老師主講,接著照例讓同學口頭報告閱讀重點,再由老師加以補充、相互討論,然後同學選定學期報告題目,簡報大綱,下回正式提出書面報告時,須自覓特約討論人,俟特約討論人表達意見、報告人回應,馬上開放全班討論,交互提問與回答,老師講評後做一總結。此種上課方式幾乎完全比照一般「學術論文發表會」,同學「互相漏氣求進步」,言詞交鋒之間,往往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加上老師一針見血的指教,同學們似乎都從中摸索出研究學問的門道,個個顯得興致盎然。不經意間,時光很快就過去了,每當下課鐘聲響起,研究室內的討論正熱烈,常常是欲罷而不能。此外,劉正忠師不愧為詩人,聽其誦詩、解詩實乃人生一大享受,值得一記。「現代文學專題研究」這門課,我繳交的學期論文是〈絕望之愛及其象徵意義──以吳濁流、鍾肇政、東方白日據時代背景小說為例〉,經採納老師、同學的意見,修改後發表於《國文天地》。
陳素素師「修辭學專題研究」選用大陸出版的《修辭語法學》(吳士文、馮凭主編,吉林教育出版社,1985年十月),我的學期論文是〈歐陽脩「豐樂亭記」與「醉翁亭記」之修辭比較〉。學期中,正好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來臺訪問,課中曾就高行健答記者問的修辭差異,進行討論,我將之撰成〈高行健答問記載之商榷〉一文,發表於《中國語文》。「唐宋文學專題研究」,使用的課本是黃登山、黃炳秀父女編註的《古文分類選註》(臺北:文史哲2001年九月),黃登山師講課幽默有趣,談笑風生,其經常提到「對立面的和諧與統一」概念,令人印象深刻,對於我後來以強調「二元對立」的「結構主義」為主軸,切入撰寫學位論文「東方白《浪淘沙》析論」,影響甚大。「唐宋文學專題研究」所撰寫的學期論文是〈歐陽脩「豐樂亭記」與「醉翁亭記」之章法探析〉,後來改寫發表於《中國語文》。「老莊思想專題研究」的葉海煙師,活力充沛,雖是哲學系主任,但好發時論,且極為精闢。葉海煙師印發甚多講義,對老莊思想之闡釋,令人耳目一新。「老莊思想專題研究」這門課,我的學期論文題目是〈老莊思想於元季倪雲林山水畫之表現〉,承葉師之指教頗多。
第二年必修許清雲師「詩學專題研究」、蘇淑芬師「詞學專題研究」,選修王鍾陵師「魏晉玄學專題研究」、鹿憶鹿師「中國神話學研究」。講授「詩學專題研究」的許清雲師,時為東吳中文系主任,積極推展對聯活動,深受各界矚目,這門課使用的文本為自著的《近體詩創作理論》(台北:國立編譯館,1999年四月修訂),期末繳交〈嘉義琳瑯山閣主人張李德和漢詩初探〉一文,獲得極高評價,發表於《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詞學專題研究」的蘇淑芬師為蘇辛詞專家,上課採用《稼軒詞編年箋注》(鄧廣銘箋注,臺北:華正,1989年三月),由於她賞析蘇辛詞相當精采動人,我心有所感,乃以蘇詞為主題,陸續寫了〈袖手何妨閒處看〉、〈笑時猶帶嶺梅香〉、〈又得浮生一日涼〉、〈人間有味是清歡〉、〈醉倒須君扶我〉等數篇短文在報刊發表。「詞學專題研究」這門課,我的學期論文題目是〈嘉義琳瑯山閣主人張李德和詞作探析〉,此文與〈嘉義琳瑯山閣主人張李德和漢詩初探〉部分內容重新整理改寫為〈嘉義琳瑯山閣主人張李德和政治詩詞小論〉,發表於《中國語文》。
「魏晉玄學專題研究」的王鍾陵師,是來自對岸蘇州大學的客座教授,由其角度來看臺灣的人事物,讓人感到新鮮。王師未指定參考書,上課以抄寫筆記為主,與其他課程相較,輕鬆了許多,這門課,我的學期論文題目是〈阮籍陶潛之處世態度及其詩風〉,發表於《中國語文》。「中國神話學研究」的鹿憶鹿師,也是知名作家,她一再鼓勵同學們,務必一鼓作氣,早早將學位論文完成,以免夜長夢多。她強調,學位論文通過只是做學問的開始,確實發人深省。「中國神話學研究」指定的課本為《古本山海經圖說》(馬昌儀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1年七月),期末作業方面,正好跟學位論文研究對象「東方白」結合,撰交〈東方白小說中神話與傳說的轉用及其思想之呈現〉,其後分成〈東方白小說中仙鄉傳說的轉用及其思想意涵〉、〈東方白「尾巴」的神話轉用及其思想意涵〉、〈東方白小說對於宗教的反思──透過神話與傳說的轉用〉三篇,分別於《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文學臺灣》與《更生日報‧四方文學週刊》發表。
第三年,準備動筆撰寫學位論文,僅必修侯淑娟師「戲曲專題研究」、王國良師「古典小說專題研究」。「戲曲專題研究」選用的課本是《中國分類戲曲學史綱》(謝柏梁著,臺北:商務,1994年六月),侯淑娟師利用課堂播放各類型地方戲曲菁華供大家欣賞,全班同學並且一起到臺北東區「新舞臺」觀看國光劇團演出的改良京劇「王熙鳳大鬧寧國府」,為大家留下一個難忘的回憶。我的「戲曲專題研究」學期論文是〈歌仔戲「臺灣‧我的母親」劇本探析〉,後發表於《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古典小說專題研究」的王國良師為東吳中文系前主任,使用的課本為《中國小說史》(韓秋白、顧青著,臺北:文津,1995年六月),王師將重要古典小說事先列表,每位同學選定一種,先做讀書報告再做學期論文報告。慶幸的是,在羅東高中任教的吳健誠兄慷慨讓出題目,使原先已蒐集大量《聊齋志異》相關資料的我省下許多力氣。期末完成了〈「聊齋志異‧瑞雲」結構語碼分析〉一文,算是學位論文的暖身運動,此文後來分寫為〈「聊齋‧瑞雲」的主題特色〉、〈「聊齋‧瑞雲」美醜對比的象徵意義〉二篇,先後發表於《中國語文》與《青年日報‧青年副刊》。
總體而言,經過三年的研究所進修,對中國文學的認識更加深刻,也增進了學問思辨能力,更懂得如何進一步去從事研究,可謂獲益匪淺。當然,論文撰寫的過程始終秉持認真、嚴謹的態度與原則,所以都能夠得到教授的肯定,同時論文發表的成果,也可以說十分豐碩。
(三)挑戰學位論文
修畢學分之前,同學們依規定先選定畢業論文題目和指導教授。我因為早就決定以東方白大河小說《浪淘沙》為研究主題,是以內心十分篤定,早在入學第一年即一步步按計畫進行細部分析與研究。
系上規定,研究生畢業前須至少參加校內或校外相關學術研討會十次以上,除參加東吳中研所主辦的學術研討會,我在2002年六月,率先於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第十屆研究生論文發表會發表學術論文〈東方白文學原貌之顯影∕論東方白文學自傳「真與美」〉(國立臺灣師大國文系張素貞教授講評),該文後來發表於《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因為不斷對外發表有關東方白的研究論文,引起學界注意,2003年十一月,應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李瑞騰主任之邀,於第十屆全國中文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年度主題:「駕域──人與空間的對話」)擔任嘉義大學董學奇〈臺灣人與世界的對話∕東方白《浪淘沙》中丘雅信的海外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特約討論人,同年同月,又應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之邀,於「鍾肇政文學國際學術會議」發表學術論文〈臺灣文學的萬里長城∕鍾肇政相關書簡對於建構臺灣文學之意義〉(日本共立女子大學張良澤教授講評)。參加上述會議,對於個人學術討論能力的培養,的確大有助益。
資格考方面,是東吳大學中研所的一大特色,卻也為研究生帶來沉重的精神壓力。也就是說,研究生修畢二十學分且參加學術研討會十次以上者,方可申請參加碩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其方式有二,一為撰寫與碩士論文主題相關之單篇論文一篇,至少五千字,已在系所認可之學術期刊或學術研討會發表,經校內外教授或專家二至三人評審,得分在七十分以上者;二為於系所公告筆試科目範圍內任選兩科舉行筆試,經教授或專家命題閱卷,每科成績在七十分以上者。通過上述資格考者,方可申請參加畢業論文考試。幸好我在2002年六月,於東吳中文研究集刊第九期發表學術論文〈東方白崇高的宗教情懷與特殊的小說語言表現∕論東方白大河小說《浪淘沙》的寫作特色〉(國立臺灣師大國文系張素貞教授審查),又於隔年九月,在東吳中文研究集刊第十期發表學術論文〈東方白大河小說《浪淘沙》主要人物塑造析論〉,經申請資格考,順利獲得通過。其中,〈東方白大河小說「浪淘沙」主要人物塑造析論〉的審查委員沈謙教授曾給予極高評價,事後並來電稱許、道賀,這是對我從事學術研究的一大激勵。
再者是碩士之途最大的挑戰──撰寫學位論文。二年級升三年級暑假,擇定以「東方白大河小說《浪淘沙》研究」為學位論文題目,依系所規定,學位論文指導教授以本系專任教師為優先考量,不得任意跨校尋找指導教授,是以先按照本系專任教師學術專長,邀請開設「現代文學專題研究」的劉正忠師,唯劉師為新進教師,有其升等壓力,是以未克擔任指導教授。經與劉師商量,事先徵得熟悉現代文學的中央大學中文系李瑞騰教授首肯,並將論文大綱送李瑞騰教授過目。三年級上學期,正式向所辦提出學位考試論文題目報告單,經新上任的陳松雄主任認可,敲定跨校延聘李瑞騰教授為論文指導教授。不久,發現中興大學中文系甫通過游玉楓的碩士論文「東方白《浪淘沙》研究」,與李教授研商,個人認為,游著遵循小說分析的傳統方法,把敘事體作品分為情節、人物、背景和主題等方面逐一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較無新意,且游著雖然研究層面頗廣,關於小說的構成及其創作背景都有所探究,但對《浪淘沙》有述無評,尤其完全未針對《浪淘沙》在寫作上的缺失提出具體意見,是以針對「東方白《浪淘沙》研究」這個題目來說,在內容上仍有極大的發揮空間,是以論文寫作方向不變,改以「結構主義」的視角切入、分析,論文題目調整為「東方白《浪淘沙》析論」,與李教授深談後,論文大綱也做了大幅度的修改。此後,每逢周末、周日,我成了國家圖書館和東吳大學中正圖書館的常客,也到重慶南路書店購買一些重要書籍,大量閱讀「結構主義」理論和相關期刊論文,進而與研究主體《浪淘沙》相互印證,時時思考著論文的章節,幾至茶飯不思的地步。
由於二、三年來,已針對《浪淘沙》做過相關細部分析與研究,所以三年級學分修畢,即專心致志於「東方白《浪淘沙》析論」的撰寫。原本打算於四年級下學期畢業,幸寫作出乎意料的順利,乃加緊腳步,希望能夠在四年級上學期畢業。2004年十一月,提前完成論文初稿,共計A4二三四頁,內文約十七萬字,附錄約五萬字。後來與李瑞騰教授約在武昌街「明星西餐廳」,面對面地就論文初稿詳細討論、交換意見,有些段落甚至於前後搬移或整併、補充,頗有與君一席談,勝讀十年書之感。整體而言,論文經過李瑞騰教授費心指導,整體架構更顯完整,論述更有系統。修改後,經指導教授同意,於十一月底繳交論文初稿,正式提出口試申請。十二月中旬,系所辦公室通知,2005年元月六日下午舉行論文口試。我自認準備充分,對論文水準也深具信心,因此我毫不緊張,反而期盼著口考的這一天早日到來!因為「東方白《浪淘沙》析論」將正式由出版社印行,在徵詢李瑞騰教授賜序時,得知其他兩位口試委員為本系甫升上教授的張曼娟老師,和臺灣師大國文系許俊雅教授,她們對我都不陌生,其中我還曾在師大研究所四十學分班上過許俊雅教授「小說名著專題討論」的課程。
口考這一天終於來了!前一晚我跟往常一樣睡得安穩,並未失眠。口考時間為下午一時三十分至三時三十分,當天我提前半小時到達位於系所辦公室隔壁的現代文學資料室,秘書已將口考場地佈置完成,我利用時間把點心、水果、茶水擺妥,也把準備的論文相關資料放好,剩下十分鐘,上洗手間時突然莫名其妙地感到一陣緊張,所幸作了幾次深呼吸就好些了。三位口試委員,除李瑞騰教授是我就讀文化大學時代的學長,年紀較我稍大,許俊雅和張曼娟教授都比我年輕,韓愈「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此之謂也。首先,我利用二十分鐘,報告論文的寫作宗旨、研究方法、內容與成果,接著許俊雅教授就歷史小說如何注意到還原歷史時空背景,以及論文本身針對意義探討的深化,一一加以討論;張曼娟教授從女性主義和創作者的觀點,給予人物塑造分析的意見;李瑞騰教授則幫我整理歸納許、張兩位教授的修正要點,並且再次肯定這本論文思路清晰、行文流暢。詢答告一段落,我暫時離席,讓三位口試委員討論、評分。未久,張曼娟教授開門邀我進場,三位教授向我表示祝賀之意。通過論文口試雖屬意料之中,但此時此刻,內心還是充塞著長期壓力霎那間解除的快感。送走二位口試委員,李瑞騰教授留下來再次指點論文定稿應注意的細節,使我深感獲益良多。兩小時的論文口試,覺得有些微刺激,倒是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秘書將論文考試結果影印一份給我,說:「最高分喔!」評分欄記載:玖拾貳分。當我走出愛徒樓,雙溪熟悉的風迎面吹來,這才感覺身體的疲累。
論文修正定稿,指導教授簽名認可,論文轉檔上網、付梓、繳交,完成畢業手續,我為期三年半的碩士之途,終於劃上完美的句點。
(四)一步一腳印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遭逢父喪,心情有一陣子未能平復下來;二年級下學期接任校長一職,工作壓力較前加重,好在這一切都熬過去了,如今已是「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關於文學研究,這只是開始不是結束,學位論文隨即由出版社出書了,李瑞騰教授慨允撰序,文中提到「我覺得小說作者兼書評家歐宗智,已然蛻變成一位學殖深厚的學者了」,這樣的期許令我感動萬分,我也暗自立誓,一定在文學研究上開創出具體的成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