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有好好成為你自己嗎?

到了一定的年紀,社群媒體上會被洗版的訊息從約會出遊、訂婚、結婚,慢慢切換頻道到各式各樣童顏的育兒紀錄,從幾個月的到國小幾年級的,那些或許皺眉、哭泣、大笑、瞇眼、癟嘴的臉,每一張都是家長心中最可愛的一張臉。
每當到這些我們旁觀著長大的孩子滿月、週歲或生日時,我總喜歡看著孩子的父母,會如何給予自己孩子祝福?抓周儀式上擺放的醫生聽筒、算盤、蔥、蒜頭、元寶、毛筆、雞腿,加上滑鼠、法官槌、吹風機、樂器,多少看到社會風俗跟職業想像的演變,彷彿是一個橫跨幾十年的超大型虛擬實境電影,又或是我們小時候最愛玩的養成遊戲,底心總有個想像,要是我多給孩子這些和那些,他們會不會長成另一個(比我)更好的人?
看著自己的孩子,或許父母一方面讚嘆著造物者的奇妙,看著小小臉龐上那些跟自己很像的部分,心底或許也希望孩子不要跟自己太像,是不是能夠有多點空間?多點自由?多點做自己的機會?
不意外地,許多父母給予孩子無論抓周或是生日的祝福,都是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長大,做自己愛做與想做的事情。或許這些新手父母給予孩子的祝福,也可以是已經長大許久的我們所能得到的祝福。
從小到大,無論求學、求職或是大大小小人生選擇,我們一方面服膺著社會體制,另一方面又希望能擺脫刻板印象而走出自己的路,像是隻在滾輪上奔跑的倉鼠或是在旋轉木馬上移動卻無法下馬的人,我們都想像著玩過一個個胡蘿蔔和棒子的遊戲,會不會到下一個關卡,我們就能做想做的自己?然而,在跑過無數滾輪和搭過無數個旋轉木馬後,往往只發現滾輪越跑越大,而旋轉木馬轉了再多圈,我們仍留在原地,只是多了些不知身處何方的暈眩感。
最近看了《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一書,作者曾寶儀從22歲出道到現在近50歲的年紀,剛好夠「資深」去分享早慧與早熟人生帶給自己的體悟和禮物,也剛好夠「資淺」地開始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並成為自己。
從看似受盡庇蔭的星二代、隔代教養的成長經歷、當紅歌手、佔據許多媒體版面的緋聞的當事人、大型頒獎典禮的主持人、作家、紀錄片編導,她用近50年的人生,彷彿過完其他人需要一倍時間才能經歷的事,在外界欣羨的功成名就、扮演藝人角色的背後,只有她自己知道,心裡對於自我的叩問一直沒有消失,身體病痛給予自己的就像是一封最為情義真摯的情書,字字鏗鏘;人生的生離死別,讓她了解「我們每天說了多少次的再見,卻沒想過,某些再見,是再也不見。」
或許我們都無法去複製他人的人生,也不該這樣做。在成為大人的路上,我們有更廣闊的視野去擺脫周歲抓周時,社會價值觀給予人生貧乏的單ㄧ選項,我們也有更多的自主和覺察,讓世界和自己對話,甚至是看進自己內心裡,那些憂慮、恐懼和失落都是自己,而也都可以離開自己。
「我為我的人生負全責」是曾寶儀給宇宙跟自己的宣言,也是給所有在摸索自己的使用說明書的每個人的指引。畢竟,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0690
Photo by Noah Buscher on Unsplash
Photo by Noah Buscher on Unsplash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