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做為馬翊航「文學的啟蒙地」,他透過書寫開始了解「一個人的空間」以及「一個人跟文學相處的感覺」。在
散文集《山地話/珊蒂化》中,馬翊航深刻書寫了成長於東部的童年種種,文字之間充滿實地感。他不否認「記憶」可能會變造故鄉的舊物,但相較於此,他更擔心自己的「書寫速度」趕不上「記憶消失的速度」──「如果在忘記以前,我還沒有寫下來怎麼辦?我真的忘了怎麼辦?」
「我所寫下的這些物件或者是感覺,不管是喜悅或者是痛苦,它們大多數早就不在了,沒有留下任何痕跡。但為什麼那些事物卻好像還在某個地方?」馬翊航認為,文字可以幫助我們「在記憶裡面敲敲打打」,在我們提筆寫下,乃至每一次捧讀作品時,都一再地提醒我們:「它還在這裡」。
專訪全文刊於《詩藝的復興:千禧世代詩人對話》(臺北:臺灣師大,2023)
▎詩人簡介
馬翊航,一九八二年生,臺東卑南族人,池上成長,父親來自Kasavakan建和部落。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曾任《幼獅文藝》主編。著有詩集
《細軟》、散文集
《山地話/珊蒂化》,合著有《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百年降生:1900-2000臺灣文學故事》。
感謝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