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這是一本在各大書城都長居排行榜上的書,我想是因為書中所提及的。都能便於生活中執行,從中獲得好處、實際成長,我自己也從中帶走,能夠實際運用在日常的方法與觀念,如果有什麼想法,也歡迎互相交流。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好好從每周發一篇文章開始,落實改變與養成這個微小的原子習慣開始。
在生活當中,每天從起床開始的每一個行為,到睡前的每個動作,其實有絕大部分,都是習慣行為,也是慣性持續被執行的一部分。「習慣」也會如同複利一樣,每天微小的累積,滾成巨大的影響。
就像我們今天打開「原子習慣」這本書,第一天可能完成一個章節,一個禮拜的時間就能看完一本書,一個月四本,一年就能看完48本書,或者我們也可以一天看十頁書,一個月就能看完這本好書,一年可以看完12本書,持續的積累,就能收獲許多人寶貴的知識與觀念,我總覺得,閱讀就是花最少的時間,獲得別人積累長達數年,甚至一輩子的精華片段,是CP值很高的一件事情。
每天進步1%,持續一年會進步37倍
每天退步1%,持續一年會趨近於零
我們常聽到,每天都要比昨天進步一點,不要去跟別人做比較,而是要跟過去的自己做比較,就是這麼回事。
然而每個習慣的養成,目標導向越重,越可能導致溜溜球效應的產生,變成達到目標後,一切又回到了原點,我想如何像「無限賽局」那樣,把眼光看長遠,不僅僅以眼前所看到的目標為終點,那才是一切改變能否長久執行,很重要的事情。
就如同作者所說的,行為改變的三個層次,從改變結果、改變過程到最後要改變的是身分認同,一個是由外到內的探索改變;無限賽局,則像是從每個小小的賽局裡,往外拉,看到其實這是一場沒有終點和時限的比賽,若套用在個人身上,我們都是自己賽局裡,參賽的人,改變與否都取決於我們自己,對目標的渴望,想成為怎樣的人。
如同作者所說,要建立新的習慣,從檢視自己的行為開始,也就是現有的習慣開始檢視,畢竟很多習慣都已經成為自動化、無意識的行為,而我們也會被這些意識給操縱著,也在我們的生活中,重複被執行著。
作者提及藉由實驗法的方式,確立了一個「執行意象」,也就是當我們想要執行一個習慣時,可以藉由明確時間與地點與要做的事情,可以增加我們執行的成效,也可以藉由習慣堆疊的方式,來去落實這個習慣的養成,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實用的作法,有點像是在意識中埋入一個訊號,「若做了A就要接著執行B」,就像是拿起杯子,就要喝水,穿上運動服,就要去運動跑步等,給自己的習慣加上更明確的提示,有沒有覺得,其實很多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行為,但如果仔細去觀察,就能知道可以從中加入什麼「訊號」,習慣的堆疊,是可以很明確地去執行的。
如何重新設定大腦,讓困難的習慣養成,更重要的是如何讓這個習慣,跟正面的想法和感受做連結,一個坐輪椅的人,被問到是否被受限在輪椅上很辛苦時,回答的反而是他因為輪椅被解放,因為如果沒有輪椅,他就只能在床上,不能出家門,不能看到外面的風景,其實每件事情都有正反兩面,如何看待一件事情,也會影響我們執行的成效與信念。
啟動,在計畫、制定策略與學習。
行動,可以產出結果的那種行為。
啟動和行動的差異,在於執行的成效是否有彰顯出來,作者裡面提及,要精通習慣由重複開始,而不是要要求完美;是阿,誰一開始就是完美的,在還沒精通前,一切都是從試誤的學習開始,求質之前,也許更需求量,天才也是藉由一次又一次的練習,才能熟能生巧,我覺得這個部分,也能跟「刻意練習」中的觀念建立,去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相輔相成。想要精通一個習慣,關鍵就是要從「重複」開始。
從書中帶走三個觀念,執行一個可以實際用於生活中的行為。
作者的很多觀念,我都覺得蠻實用的,像是習慣的堆疊、確立執行意向、迴紋針策略等,也是我從這本書中所帶走的,過去我看書,就是看完,喔~完成了,然後有些收穫,也許會在潛在的意識中影響自己,但後來其實也就會漸漸忘了,藉由一本一本書的閱讀完畢,我想如果沒有執行一切都是空談,要養成習慣也是,所以我開始從看的每本書中,試著整理幾個重點,並開始執行,其實還蠻神奇的,一切的確開始有了變化,不管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或多或少能感受到正在發揮的微小力量。就一步一腳印的走,總會到達自己想要的目標。我想沒有一個愛閱讀的朋友,想成為兩腳書櫥的人,如何活用與融入生活中,那才是重要的事。
一個習慣養成的連續行為,有點像是跑步的時候,我們要往目標前進,確立了左腳往前的第一步,如果要達成目標,右腳就要踏在左腳前,然後左腳再往前,接續右腳的連續動作,我想不管是21次定律還是1萬小時定律,執行與不斷練習,從中累積那喜悅,自己想養成的習慣,也才能真正地在生活中實現。
一起從,微小的,原子習慣,開始養成改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