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為何會成為遲鈍的木頭?因為情緒反應是「學來的」!

上週文章我們介紹了empathy的2種機制,較迅速、自發性、無意識參與的empathy1,以及較由意識所控管的empathy2,前者會在我們感受到一情緒時不自覺地產生一些行為、生理反應;後者則是能去加強或減弱前者的反應,並做出較有意識性、較複雜的行為。詳情請看上週文章【Empathy的2個機制】。
今天,我們要更深入地去探討empathy1,以往我們會認為empathy1是天生的、存在於基因內的,因為其他動物看起來也有empathy1,但是,此文的作者認為empathy1也是透過學習而成,也就是:「我們的情緒反應是學來的」,例如:我們生氣時會握拳、看到握拳時會感受到怒意,我們開心時會做一些鼓舞的動作、看到一些鼓舞的動作時會感到開心的氣氛,這些empathy1負責的內容,也是以往我們認為理所當然到不行,甚至認為是被天生就會這麼做的內容,作者認為都是透過後天學習而來,這也就能較合理的解釋,為何有些又時疏於關照、缺乏社交的人,情緒反應上會較「遲鈍」。有興趣的話,就讓就讓我們在文內詳細說明吧!

為何我們認為情緒反應是天生的?

即便道現在,仍然有不少學者認為情緒反應是天生的、存在於我們基因內的,這些基因會在我們發育時自然而然地讓我們產生這些「適當地」情緒反應,若不適當,那便有可能是基因缺陷所導致。而在Preston和de Waal’s的同理心模型:感知行動模型 (perception-action model) 即是一個很好的代表,此模型認為在過去:
  • 父母的照顧 (parental care) 對於子女的存活相當的重要(即便現在也是)
  • 另外與其互相殘殺、獨立作戰,建立合作關係的優勢更大
因此,天擇會偏好那些能夠幫助同理心的基因。
不過對於如何解答這模型,其實是有一些模糊地帶的,我們知道天則會偏好這些基因,但是這些基因會做什麼事來幫助同理心?這就難說了,過去,我們認為這些基因能讓我們發展出固定的情緒反應,例如開心時就拍手,進而幫助我們的同理心的empathy1發育,如看到拍手就知道對方開心,但作者認為事情並非如此這,他認為根據過去的實驗結果來看,這個想法是錯的,基因並不會直接讓我們發展出固定的反應,而是會「透過各種手段,幫助我們去學習適當地情緒反應」。

為何拍手代表開心? ─ 情緒反應是學的

還記得上周文章的內容的empathy1嗎?它提到我們在透過動作、表情、聲音等訊號偵測到情緒後,就會幾乎無意識地快速產生一些對應的生理反應及行為,所以要完成它,特定的情緒就必須和特定的行為及現象做連結,那某些行為、現象能對應到某些情緒呢?(例如為何拍手能連結到開心) 作者認為,這行為與情緒之間的連結並非天生的,而是學的!

2種情緒學習機制

作者認為要使這些行為和現象與情緒連結,需要透過2種機制,一個是自我學習,一個是向他人學習,我們從前者「自我學習」開始介紹,例如我們肚子餓時肚子會因為生理反應而發出聲音,那麼我們就可以透過自我學習的方式把「肚子餓的感覺」與「咕嚕聲」做連結,這樣之後我們聽對對方肚子發出咕嚕聲,我們就能透過empathy1知道,對方肚子餓了。
但是,我們不可能看到自己的所有動作,因為我們看自己時是「第一人稱視角」而非「第三人稱」,所以有些資訊是我們較難靠自學來獲取的,像是臉部的表情(除非有鏡子),這時,我們就必須要靠著和外人社交、父母的引導來去學習到「原來憤怒的表情是這樣、原來開心的表情是這樣」,因而幫助我們在將來看到這怒相時,透過empathy1知道對方是憤怒。

基因促進我們學習情緒反應

雖然說基因並不會幫助我們渾然天成的學到什麼是憤怒、什麼是悲傷等等,但是它會透過一些手段促進我們去學會這些情緒,例如:促進我們多去社交,逼我們有讓大家喜歡自己的傾向、不去社交就會感到孤獨;或是讓我們擁有鏡像神經這東西,來幫助我們能學得更好,因此基因是以「輔助與促進」我們學習的角色來幫忙的。
另外,這也顯示了教育的重要性,你是否想過,為何父母在教小孩時老是要配合情緒做出那麼誇張的表情與動作?例如在跟小朋友說:「我生氣了」的時候,就會做出比平常誇張的怒相,還家雙手插腰的動作,簡直像是教科書一樣?沒錯,就是為了要讓我們知道這些情緒能對應到哪些動作,當然,我們的鏡相神經在這過程之中的幫助也不小。
Nous makes life. Thema科學咖啡館 感謝您的光臨!
撰寫/咖啡因成癮的蛾 封面/咖啡因成癮的蛾 圖解/想啡的貓

參考文獻

Heyes C. (2018). Empathy is not in our genes.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95, 499–507. https://doi.org/10.1016/j.neubiorev.2018.11.001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