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快樂的男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攝影的技術已有改善,曝光時間縮短成數秒即可完成;但是,大多數的客人在被攝時依然選擇不面帶笑顏。一直到了約莫1900年,人們逐漸接受在攝影時可以面帶微笑,影像裡的笑顏才逐漸增加。關於影像裡的笑容,在20世紀初期的一幅影像〈Eating Rice, China〉打破了這個影像的規則。
Eating Rice, China. 年分:1901–1904
蒐藏者:Berthold Laufer(來源: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AMNH)
當時,德國的漢學家、人類學者 Berthold Laufer 正在中國進行實地探查,與當地的市井小民互動並且記錄他的所見所聞,而這張影像是在他的中國遠征結束後所帶回來的作品。照片裡的中國男子開心地看著鏡頭吃著飯,在許多攝影作品當中被譽為「攝影史裡最快樂的男人」。這張看似有些突兀的快樂男子,在那個仍然「不是很快樂的」影像年代顯得格外突出;不過,攝影這一門技術發源於歐洲(法國),一直到20世紀初才傳入東亞。因此,當時的東亞民族並不知道在攝影時不該微笑的潛規則,相反地,攝影對他們而言只是一個十分新奇而特別的科技。
而當時 Berthold Laufer 正在蒐集「人類情緒的範圍」(the range of human emotions),對於一位人類學家,拋開過往的成見、束縛以及規則是他們在進行田野調查時所持守的態度。也許,一個沒看過照相機也不懂影像規則的中國人、一位願意拋去過往的知識而且剛好在中國進行踏查的人類學家,兩個人的相遇而造就了這一幅在當時最快樂的影像。
有趣的是,即使「銀版攝影法」(Daguerreotype 亦稱「達蓋爾方法」)縮短了過往影像曝光所需的時間(歷史上第一幅影像曝光了至少8小時至數日才取得),但是仍需要30秒甚至更長的時間為影像進行曝光,因此銀鹽時代的肖像照都看不到被攝者臉上的微笑,而這其中可以分為以下兩種可能。人像攝影或是肖像攝影在當時仍然是個很新的概念,如同麥克魯漢所言:
我們經常會用舊媒介的運作方式來思考新媒介。
在攝影之前所出現的肖像都是用繪畫記錄,而繪製一幅人像所需的時間又比當時的攝影還要長得多。因此,在繪畫的年代裡所出現的人像都是不苟言笑且一臉嚴肅的,不僅是為了塑造肖像的威望感,同時也比較容易長時間維持面部的表情;所以攝影剛踏入社會時,人們仍然是以肖像繪畫的態度來看待人像攝影。
‘Willy’ smiling. (來源:維基百科)
再者,要維持一個笑臉長達近 30 秒非常不自然,因此每個人看似不苟言笑的外表其實是為了攝影的需求。有時為了避免被攝者的頭亂動而導致成像模糊,甚至會在被攝者的後方裝設支架固定頭部,盡可能保持靜止不動,直到完成曝光。藉此讓攝影過程中的成像能更為清晰。事實上,歷史上第一張微笑的照片出現在1853年,由英國女攝影師Mary Dillwyn所拍攝的〈“Willy” smiling〉。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7會員
225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的其他內容
對於阿嬤而言,也許她記不住很多事情甚至還會記錯很多事情;但是,那些深植於阿嬤記憶當中的手藝,卻不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消失。
「動員一個國家全體的國民,最好的方法就是塑造一個對外的共同敵人。」 ──《1984》
只要一到了戰爭狀態下都會遇到如《進擊的巨人》裡的情況;不論如何受盡虐待、污辱、殺害,俘虜總是會被告知: 「你們所做的都是為了償還你們國家所犯下的罪刑。」
「這樣活著不是很痛苦嗎?」 周小姐聽到便回應: 「的確很痛苦,但是這也是長照居服員存在的原因。我們的服務並不能減緩長輩的痛苦,但是至少能讓他們活得有尊嚴。」
「人們常說的不完美,實際上它們是美好的事;我們選擇讓哪些人進入我的小世界知道這些事,而彼此將可以共享這些美好的小缺陷。」
我認為還有一個特質特別劃清了人類與機器的界線,這其中參雜了理性與感性,在人類的歷史進程上也經常發生 「明知結果會失敗仍願意放手一搏 拚了命去爭取不可能中的可能」
對於阿嬤而言,也許她記不住很多事情甚至還會記錯很多事情;但是,那些深植於阿嬤記憶當中的手藝,卻不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消失。
「動員一個國家全體的國民,最好的方法就是塑造一個對外的共同敵人。」 ──《1984》
只要一到了戰爭狀態下都會遇到如《進擊的巨人》裡的情況;不論如何受盡虐待、污辱、殺害,俘虜總是會被告知: 「你們所做的都是為了償還你們國家所犯下的罪刑。」
「這樣活著不是很痛苦嗎?」 周小姐聽到便回應: 「的確很痛苦,但是這也是長照居服員存在的原因。我們的服務並不能減緩長輩的痛苦,但是至少能讓他們活得有尊嚴。」
「人們常說的不完美,實際上它們是美好的事;我們選擇讓哪些人進入我的小世界知道這些事,而彼此將可以共享這些美好的小缺陷。」
我認為還有一個特質特別劃清了人類與機器的界線,這其中參雜了理性與感性,在人類的歷史進程上也經常發生 「明知結果會失敗仍願意放手一搏 拚了命去爭取不可能中的可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模特為被攝影師控制的對象,是為影像服務的人偶。 模特在一分鐘內,分別展現出了不耐、失神、微笑、陰鬱、狂喜、平靜。攝影家能決定要在哪一刻按下快門。
Thumbnail
瑞士攝影大師 Werner Bischof 是 20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瑞士攝影記者之一,其作品充滿詩意,構圖精確並具抒情美感。本文介紹了 Werner Bischof 的生平與成就,他的紀實攝影作品對戰後歐洲、遠東和南美洲的重建和風土人情進行了見證,並特別介紹了在德國恩斯特徠茲博物館舉辦的作品展覽。
Thumbnail
我想拍攝模特卸下社會角色的一面。 被攝者說,他以為自己沒有包袱,但只要面對鏡頭依然不自在,即便對我和環境無太多戒備。 我們異口同聲說出濱口龍介<在鏡頭前表演>中提到的「無窮盡的未來凝視」 拍攝結束。 閒談間,他說被拍時,自己被鏡頭單方面的觀看,直到我說:「把鏡頭當成岩洞中那隻沉穩的青蛙。
Thumbnail
人很容易興起對「美好的從前」的懷念,幾乎有文字歷史記載以來,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曾如此感歎。   我相信不管任何人,總會有一些過往的影像,包含著一些情緒、某種特定氛圍,會在記憶中留存,侯孝賢導演把這種懷想,稱為『最好的時光』
Thumbnail
拿著照片端詳了一陣子,我抱持著震驚與疑惑的心情拿照片去問母親,照片裡的小孩是誰?為什麼父親抱著他?母親看了照片不禁莞爾,那應該就是你啊還會是誰。一股陌生的感覺衝襲而來,那段遊樂園的記憶我完全沒有印象,然而照片是真的,如果說父親抱著那時的我也合情合理,但那樣的快樂並沒有同步備份到後來的,長大的我身上。
Thumbnail
拍立得處在攝影技術發展的特殊節點上。儘管以手機就能拍照的現代來說,拍立得遠遠算不上「迅速」,但對於底片時期的攝影師來說,是一個新的突破,帶來無限可能性,儘管與數位攝影的現代相比,這些可能性早已被電腦複製並超越,但當我在展場中看著攝影師在拍立得上隨機的筆觸時,仍為類比的不可磨滅性與隨機性所感動。
專業攝影師會什麼?從使用DSLR,後製,時間,地點,都可能讓自己的照片,在每年的上百上千萬中的照片中,讓自己脫穎而出。 那麼能夠變成錢的照片是哪些呢?華人中間最愛說的,什麼什麼東西,能夠吃嗎。就會發現,亞洲一帶對於藝術,就是個只能看的東西。我說“看”,不是“欣賞”哦。 怎麼“不完美”,成為驅動歷
Thumbnail
聽到「喀嚓」、「喀嚓」聲,你想到什麼? 樹枝斷了?剪頭髮?還是按下照相機快門的聲音? 照相機長怎樣?若不是專業攝影師,也許很多人幾乎沒看過也沒碰過照相機,近十年以來,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手機相機漸漸取代數位照相機,「喀嚓」聲也多半從手機聽到。 說到照相史,1827年,全球出現第一張相片,當時一
Thumbnail
攝影蒙太奇(Photomontage)是一種以照片為素材的拼貼藝術,常被用來表達政治異議,尤其是在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文化背景下。1915 年,達達主義者首次將攝影蒙太奇用於技術手法,以此來抗議第一次世界大戰。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模特為被攝影師控制的對象,是為影像服務的人偶。 模特在一分鐘內,分別展現出了不耐、失神、微笑、陰鬱、狂喜、平靜。攝影家能決定要在哪一刻按下快門。
Thumbnail
瑞士攝影大師 Werner Bischof 是 20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瑞士攝影記者之一,其作品充滿詩意,構圖精確並具抒情美感。本文介紹了 Werner Bischof 的生平與成就,他的紀實攝影作品對戰後歐洲、遠東和南美洲的重建和風土人情進行了見證,並特別介紹了在德國恩斯特徠茲博物館舉辦的作品展覽。
Thumbnail
我想拍攝模特卸下社會角色的一面。 被攝者說,他以為自己沒有包袱,但只要面對鏡頭依然不自在,即便對我和環境無太多戒備。 我們異口同聲說出濱口龍介<在鏡頭前表演>中提到的「無窮盡的未來凝視」 拍攝結束。 閒談間,他說被拍時,自己被鏡頭單方面的觀看,直到我說:「把鏡頭當成岩洞中那隻沉穩的青蛙。
Thumbnail
人很容易興起對「美好的從前」的懷念,幾乎有文字歷史記載以來,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曾如此感歎。   我相信不管任何人,總會有一些過往的影像,包含著一些情緒、某種特定氛圍,會在記憶中留存,侯孝賢導演把這種懷想,稱為『最好的時光』
Thumbnail
拿著照片端詳了一陣子,我抱持著震驚與疑惑的心情拿照片去問母親,照片裡的小孩是誰?為什麼父親抱著他?母親看了照片不禁莞爾,那應該就是你啊還會是誰。一股陌生的感覺衝襲而來,那段遊樂園的記憶我完全沒有印象,然而照片是真的,如果說父親抱著那時的我也合情合理,但那樣的快樂並沒有同步備份到後來的,長大的我身上。
Thumbnail
拍立得處在攝影技術發展的特殊節點上。儘管以手機就能拍照的現代來說,拍立得遠遠算不上「迅速」,但對於底片時期的攝影師來說,是一個新的突破,帶來無限可能性,儘管與數位攝影的現代相比,這些可能性早已被電腦複製並超越,但當我在展場中看著攝影師在拍立得上隨機的筆觸時,仍為類比的不可磨滅性與隨機性所感動。
專業攝影師會什麼?從使用DSLR,後製,時間,地點,都可能讓自己的照片,在每年的上百上千萬中的照片中,讓自己脫穎而出。 那麼能夠變成錢的照片是哪些呢?華人中間最愛說的,什麼什麼東西,能夠吃嗎。就會發現,亞洲一帶對於藝術,就是個只能看的東西。我說“看”,不是“欣賞”哦。 怎麼“不完美”,成為驅動歷
Thumbnail
聽到「喀嚓」、「喀嚓」聲,你想到什麼? 樹枝斷了?剪頭髮?還是按下照相機快門的聲音? 照相機長怎樣?若不是專業攝影師,也許很多人幾乎沒看過也沒碰過照相機,近十年以來,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手機相機漸漸取代數位照相機,「喀嚓」聲也多半從手機聽到。 說到照相史,1827年,全球出現第一張相片,當時一
Thumbnail
攝影蒙太奇(Photomontage)是一種以照片為素材的拼貼藝術,常被用來表達政治異議,尤其是在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文化背景下。1915 年,達達主義者首次將攝影蒙太奇用於技術手法,以此來抗議第一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