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中國大學教師的薪資待遇與法規簡介(004)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學教師的薪資待遇與法規簡介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中國大學教師的薪資待遇與法規簡介004

初稿2014.04 最新修正2024.09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李玉璽老師編著

中國的博士培育比起外國,有速成但水準堪憂之譏,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以來第一批博士生入學,全國共有18人,1982年首次產生6位博士,到了2012年,全中國在校博士生接近30萬人,每年量產接近5萬名博士,一個教授(博導)有同時帶47個博士生的紀錄,且有七成左右中國的博士生,是來自於已取得中國的大學教職,為了升等評級而在職進修者,2023年中國當年博士班入學有15萬新生去讀博士,2024年中國約有61萬人在籍就讀博士班。

由於專任教師中擁有博士學位的比重,是決定學校升格為「大學」等評鑑的硬性指標。對這類學校而言,鼓勵在職教師攻讀「速成博士」,比招聘其他博士更可行。然而,這種模式存在著「注水」(灌水)之嫌。因此2022年中央社報導,中國地方大學將教職員送往海外大學攻讀「速成博士」再返校,以提高學歷比重的現象層出不窮。繼湖南省邵陽學院後,河北省邢台學院也爆出13名教職員集體取得韓國博士學位再返校的事件。

而這些招收中國「速成博士」的海外學校,教學方式更遭質疑。據報導,邢台學院這13名教師就讀的韓國「又石大學」博士班,學制為2.5年,每次只在寒暑假上2個月的課,且採用「中韓雙語授課」,更沒有入學考試及韓語語言程度要求,被戲稱為「韓國速成博士班」。

(對照:2014年,台灣全國博士生在學人數約3萬4千人,每年約有3千400位博士誕生,且全職博士生比例還是比較多--2020年度博士生約28千人)

中國國產博士重量不重質的結果,近年有中國學者大聲疾呼中國土博士名額對半砍的「中國土博士減灶論」甚囂塵上,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2009年在《南方週末》上發表《徹底整頓高等教育十意見書》,大聲疾呼“砍掉一半大學的博士授予資格”。理由是:“西方國家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淘汰率大約30%,而我國基本上是零淘汰率,官員和老闆考博是一路綠燈”,北京大學畢業,獲得耶鲁大学歷史學博士之後,在美教書的薛涌,2007年在《東方早報》上發表《博士教育到“減灶”時候了》,直指中國大學根本就不適合於培養博士。薛涌建議:“關掉絕大部分的博士課程,借助國外大學培養博士,集中國內的資源把本科生教育搞好”。

在2000年到2019年間,總共有620萬中國人到海外留學,這當中已經有400萬人回到中國,成為「海歸」。近年受到武漢肺炎疫情以及中美關係惡化的影響,中國的海歸比率節節攀升,然以往吃香的「海龜」(海歸博士),卻也因為大學教職僧多粥少,欠缺在中國國內學術派系近親奧援,所以求職困難,變成「海帶」(海待博士,海歸待業,回中國找不到教職的流浪博士)。2020年報導指出,「海龜」薪資待遇雖較高,但僅5%的海歸年薪有辦法達人民幣30萬元(約新台幣126萬元),近4成低於人民幣10萬元(約新台幣42萬元)。影響所及,台灣人前往中國等海外讀博士,多為全職而非在職進修,經濟壓力大也欠缺人脈,到中國名校擔任教職難度也就增加許多,如果是台灣人在國外取得博士學位,到中國任教,想要比照海歸年薪,恐怕也會遭遇上述的困難。

中國本國高教人才就業困難海歸未必有利
涂序新事件(2009年)

涂序新,高中畢業後,於1995年保送中國北京的清華大學水利系,獲得法學與工學雙學士學位,畢業後拿獎學金留美,畢業於美國西北大學工程博士學位,在美國博士後兩年,因為美國高等教育就業市場緊縮,中國海歸紛紛回國,因此涂序新也在2009年回到中國,應聘於浙江大學,原本浙江大學決定給他副教授職缺,但到任後卻只給他博士後職缺,月薪2000人民幣(台幣還不到9千),薪水過低難以維持一家生活,因此涂序新以遺書痛批中國學術界殘酷、無信、無情,從浙江大學校園11樓跳樓自殺。

2024年上海某大學任教的海外歸國博士(海歸),大學任教月薪約9000人民幣(約台幣4萬),每週上課五天休息兩天(上五休二),略高於其他大學的8000人民幣以及每週上課六天休息一天(上六休一),遠低於臺灣大學教師薪資,而授課及在校時數則遠高於臺灣。

中國留學生回中國就業人數大增,但就業困難

據智聯招聘於2023年2月發佈的《2022中國海歸就業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以來,回到中國求職的中國留學生數量明顯逐年增長,在打算回國就業的海外留學生中,90.79%的人表示他們回國求職有壓力,背後最重要的原因是“國內崗位有限,就業競爭激烈”“留學花費很多,擔心薪資不達預期,很難回本”“海歸人數持續增加,其優勢已不如以前突出”

2021年新聞指出,90後海歸碩士大哭,月薪連人民幣五千(台幣約2萬2)都有困難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台語日語性別法制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日本政府國家考試「通訳案内士」(Licenced guide、licensed tourist guide、日本外語導遊、日文口譯導覽員)考試內容簡介,以及關於該考試的有用參考網站 通譯案內士考試,因為2017年日本法律修正後,實用性不強
台灣的「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及「推動國際華語文教育策略」,「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自2006年開始舉辦,2010年後必須檢附外語能力證明才能取得證書。教育部2022年推動公私立大學及科技大學新設「國際專修部」,對準半導體等製造業、營造業、農業及長照四大領域
中國的博士培育比起外國,有速成但水準堪憂之譏,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以來第一批博士生入學,全國共有18人,1982年首次產生6位博士,到了2012年,全中國在校博士生接近30萬人,每年量產接近5萬名博士,一個教授(博導)有同時帶47個博士生的紀錄,且有七成左右中國的博士生,是來自於已取
因為中國國內的博士學位比較好拿,每年博士產量驚人,假設30歲博士畢業,在中國當上講師(中國沒有助理教授,起
中國本國籍大學教師薪水,2020年左右,浙江大學正教授月薪約11000人民幣(約台幣4萬7),副教授月薪大概7000人民幣出頭(台幣3萬
中國的大學教職職稱分三級、台灣的大學教職職稱分四級 (台灣籍教師到中國任教,視同外籍教師「外專」,採約聘
日本政府國家考試「通訳案内士」(Licenced guide、licensed tourist guide、日本外語導遊、日文口譯導覽員)考試內容簡介,以及關於該考試的有用參考網站 通譯案內士考試,因為2017年日本法律修正後,實用性不強
台灣的「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及「推動國際華語文教育策略」,「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自2006年開始舉辦,2010年後必須檢附外語能力證明才能取得證書。教育部2022年推動公私立大學及科技大學新設「國際專修部」,對準半導體等製造業、營造業、農業及長照四大領域
中國的博士培育比起外國,有速成但水準堪憂之譏,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以來第一批博士生入學,全國共有18人,1982年首次產生6位博士,到了2012年,全中國在校博士生接近30萬人,每年量產接近5萬名博士,一個教授(博導)有同時帶47個博士生的紀錄,且有七成左右中國的博士生,是來自於已取
因為中國國內的博士學位比較好拿,每年博士產量驚人,假設30歲博士畢業,在中國當上講師(中國沒有助理教授,起
中國本國籍大學教師薪水,2020年左右,浙江大學正教授月薪約11000人民幣(約台幣4萬7),副教授月薪大概7000人民幣出頭(台幣3萬
中國的大學教職職稱分三級、台灣的大學教職職稱分四級 (台灣籍教師到中國任教,視同外籍教師「外專」,採約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今年六月教育部推出了博士生獎學金,鼓勵人才攻讀研究所,吸引有意願就讀博士之學生,減少少子化與高等教育投入意願降低所帶來的衝擊。 在海外的華人,基礎研究與應用又分別面臨什麼? 身為學子的我們,未來該何去還從,對學歷的定義還會相同嗎?
Thumbnail
學費高低各有利弊。在台灣學費低,一學分不到2000元,以通常一門課兩學分18週來說,一次翹課算222元,學生不珍惜,也不要求品質,反而只想要老師輕鬆給過。 在美國學費高,一學分50000元台幣,兩學分一週兩節,翹課一次損失5724元,上課睡覺20分鐘損失1145元。如果教授不認真,你不在乎嗎?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直接給結論,「哈佛大學畢業有多少? 」其實就是一個假議題。因為如同國內的就業統計數據一樣,薪水高低只會和產業別作連動,而不會是畢業學校。那些選錯科系的名校畢業生,薪水真的是差強人意… 尤其是教育科系,念教育可能得準備終生都是低收入水平。
Thumbnail
君不見,如今還是有人前仆後繼,投入文史哲研究領域。現在仍挺起胸膛行走在〔文理大道〕上的,肯定是胸懷鴻鵠之志、眼光放在未來的年輕人。他們深知:在這塊領域要出人頭地,必須經受長期的熬煉。
Thumbnail
「近年來廣設大學與研究所的結果,造成博碩士論文的產量倍增。從民國75年度的六千篇,85年的一萬四千篇,快速增加到目前的每年五萬多篇」(頁231) 。「依據內政部統計,2014年底,國內碩博士人口達123.7萬人,十年內國內就多了72.5萬多位碩博士生,成長率高達140%,25歲至34歲年齡層
Thumbnail
會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本人因為工作上的關係,有機會目睹中部某國立大學研究室裡的現況,發現諸多問題與隱憂,例如教師方面的問題是,接過多校外的、非學術的計畫案,導致不專注於研究,處理計畫案反而成為主要的工作,除了廉價的聘請大學或碩士畢業生擔任計畫的專任助理之外,在計畫案短期而密集的性質中,甚至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2023年8月23日朋友傳來一則新聞:「避免高教人才斷層 中研院9月起調升博士生獎助學金」。那時我不假思索地說:「斷層是活該」。
Thumbnail
又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難怪我有好幾年不敢吃蛋 台灣的教育在於大學端,這個問題我在「講不完的教育」這個專題裡有提到,大學本來就是為國家培育人才的地方,但現今的大學,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卻沒有一所死傷逃掉的大學主導人再檢討自己創辦的大學為什麼會傷亡這麼慘重?   一個不懂得檢討失敗原因
Thumbnail
今年六月教育部推出了博士生獎學金,鼓勵人才攻讀研究所,吸引有意願就讀博士之學生,減少少子化與高等教育投入意願降低所帶來的衝擊。 在海外的華人,基礎研究與應用又分別面臨什麼? 身為學子的我們,未來該何去還從,對學歷的定義還會相同嗎?
Thumbnail
學費高低各有利弊。在台灣學費低,一學分不到2000元,以通常一門課兩學分18週來說,一次翹課算222元,學生不珍惜,也不要求品質,反而只想要老師輕鬆給過。 在美國學費高,一學分50000元台幣,兩學分一週兩節,翹課一次損失5724元,上課睡覺20分鐘損失1145元。如果教授不認真,你不在乎嗎?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直接給結論,「哈佛大學畢業有多少? 」其實就是一個假議題。因為如同國內的就業統計數據一樣,薪水高低只會和產業別作連動,而不會是畢業學校。那些選錯科系的名校畢業生,薪水真的是差強人意… 尤其是教育科系,念教育可能得準備終生都是低收入水平。
Thumbnail
君不見,如今還是有人前仆後繼,投入文史哲研究領域。現在仍挺起胸膛行走在〔文理大道〕上的,肯定是胸懷鴻鵠之志、眼光放在未來的年輕人。他們深知:在這塊領域要出人頭地,必須經受長期的熬煉。
Thumbnail
「近年來廣設大學與研究所的結果,造成博碩士論文的產量倍增。從民國75年度的六千篇,85年的一萬四千篇,快速增加到目前的每年五萬多篇」(頁231) 。「依據內政部統計,2014年底,國內碩博士人口達123.7萬人,十年內國內就多了72.5萬多位碩博士生,成長率高達140%,25歲至34歲年齡層
Thumbnail
會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本人因為工作上的關係,有機會目睹中部某國立大學研究室裡的現況,發現諸多問題與隱憂,例如教師方面的問題是,接過多校外的、非學術的計畫案,導致不專注於研究,處理計畫案反而成為主要的工作,除了廉價的聘請大學或碩士畢業生擔任計畫的專任助理之外,在計畫案短期而密集的性質中,甚至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2023年8月23日朋友傳來一則新聞:「避免高教人才斷層 中研院9月起調升博士生獎助學金」。那時我不假思索地說:「斷層是活該」。
Thumbnail
又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難怪我有好幾年不敢吃蛋 台灣的教育在於大學端,這個問題我在「講不完的教育」這個專題裡有提到,大學本來就是為國家培育人才的地方,但現今的大學,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卻沒有一所死傷逃掉的大學主導人再檢討自己創辦的大學為什麼會傷亡這麼慘重?   一個不懂得檢討失敗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