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一起活到一百歲》--人生的第二曲線,波瀾壯闊的樂章才正要展開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在《創新與創業精神》中提到,從人口數、年齡結構、組成情況、就業情況、壽命等等的演變,就可以看到未來市場即將會發生的變化。這些都有明確且公開的數據可查考,且變化會需要一段時間才形成,有十幾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可以讓我們準備。
但是,杜拉克也感嘆,通常人在做決策時,往往忽視了思考這些變化的重要性與必然性。而《當我們一起活到一百歲》正是一個很好的提醒:百歲人生,已經是必然發生在你我身上的變化,但我們有意識到嗎?
根據內政部2021年8月發布,臺灣人平均壽命為81.3 歲,其中男性78.1 歲、女性84.7 歲,都達到歷年新高。以五十世代的我來說,看起來要再活三十年的問題不大。如果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到二十五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相信這不會是我獨有的狀況,我的同輩,甚至是更年輕的世代,都會是相同的情況。
臺灣人平均壽命的成長走勢
也因此我對《當我們一起活到一百歲》書中的「人生百年時代,重新開啟第二人生」這部分內容格外有感。以我自身為例,第一份正職工作是在二十七年前開始的,之前的工作生涯,我在眾多不同的選擇裡摸索與嘗試,前面一大段是傳統出版業,之後跨入了網際網路產業,經歷了電子商務、社群、內容等不同領域的發展。假如因為「百歲人生」,之後我還可以再工作二十年甚至更長,那麼幾乎等於是另一段同樣長的工作人生。
但之後的二十年,我是否還有同樣多的機會可以選擇?或是要展開與前半段職涯截然不同的第二曲線?同樣的,這不只是我會面臨到的問題。巨大的職涯變化正要開始,甚至正在發生中,但也許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也無前例可以依循,我們的父、叔輩都未曾有類似的經驗。
何況有句話說「你工作三十年賺的,不夠退休後二十年花的」,即便不思考工作,選擇退休,之後的經濟獨立,對許多人來說都是個必須擔心的問題。即便經濟無虞,如果只是健康樂活享受人生,或是透過再進修、志願工作或公益活動排遣時光,似乎也可惜了在工作上歷練大半生的能耐。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電影《高年級實習生》,劇中的Ben退休五年之後因為不耐無趣的生活,去應徵電商網站的熟齡實習生職務。四十多年的職場歷練使他洞悉世情、進退有據,他的睿智與經驗也因此幫助了女主角茱兒度過其事業與家庭難以兼顧的危機。但是如果認真思考,這個故事的時間軸仍然是以女主角茱兒為主的,畢竟對已經七十歲的Ben來說,結尾他到公園打太極拳的場景還是他生活的主要歸宿。
如果我們要幫《高年級實習生》拍一個「重開機版本」,這一次Ben的歲數不是七十歲,而是五十歲。那麼,相信這條時間軸將會有完全不同的走向,而且在這條時間軸,Ben將會是理所當然的主導角色。如果把五十歲當作是另一段新職涯的起點,Ben將會獲得另一段與前半生幾乎一樣長的時間,將有一段新的工作生命可以展開。
如同《當我們一起活到一百歲》書中提到,以日本的經驗來看:新創產業、中小企業,都需要多元且具有經驗與執行力的人才,如果臺灣也可以嘗試發展出全新的資深人才發展模式與橋接彼此,對於臺灣的發展也會是具有極大價值的新機會。
《當我們一起活到一百歲》中的案例,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可能性:
如果熟齡工作者願意:
  • 省視自己的特質與專長,不受過往的職場身分局限。
  • 重燃好奇心,探索不熟悉的機會。
  • 與年輕的工作者互相指導,「交換」彼此既有的能力,教學相長。
  • 在溝通、判斷、決策、架構性思考、解決問題等軟實力領域指導年輕人。
如果企業可以:
  • 打造對熟齡工作者的友善環境,發揮其獨特的優勢。
  • 宣示重視年齡多元化,積極借重熟齡工作者的經驗。
  • 創造促進不同世代、專長,彼此互相指導的人員發展計畫。
  • 為員工打造「長壽策略」,或發展相關的產品與服務。
那麼對於「百歲人生時代」的來臨,熟齡人士就可以用「第二次機會」來看待,與既有的「退休」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人生的第二曲線會有另一段高峰,甚至從不同的定義來說,有機會超越第一曲線的高峰點,不必只把中年之後的時光用「過好過滿」的心態去準備。「大器可以晚成」,很可能你我人生交響曲裡高潮迭起、波瀾壯闊的樂章才正要展開。
除了工作領域之外,《當我們一起活到一百歲》書中對日本的高齡化社會的社會現象、個人心理狀態、人際關係等領域,也都有所著墨,在此誠摯推薦給關注「百歲人生」議題的讀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7.0K會員
181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同世代不免為自己的職涯感到擔憂:年輕人擔心是否能適應職場、中年人在到達人生的高點時,如何在不大幅變動情況下進一步發展,而將屆退休的人,又該如何調整因應?許多人看待職涯的方式類似「用短跑的方式跑馬拉松」,考量短期表現但忽略了就長期而言,不同階段應採取的策略各不相同,本書將提供你實際案例與策略建議。
現代人平均壽命逐年提升,2021年台灣人的平均壽命為81.3 歲,加上健康意識的提升--就體能而言,60歲=新40歲。似乎50世代不曾同時覺得如此年輕又如此老邁。但是以退休來說太年輕,以謀職來說又太老。在平均壽命逐漸延長的此際,也將會催生出新的職場法則與標準。本書要告訴你如何開創你的職涯第二曲線
有很多人年輕的時候很優秀、很有理想、很熱情,但之後的發展走得不如預期,如果能夠幫自己的人生先定好策略,是不是就可以不至於讓人生走偏了呢?管理大師克里斯汀生以他自己的人生經驗與最擅長的管理理論,告訴讀者這三個最重要的問題:如何使我的工作生涯可以成功?如何使我能維持圓滿的人際關係?如何使我能堅守原則?
不同世代不免為自己的職涯感到擔憂:年輕人擔心是否能適應職場、中年人在到達人生的高點時,如何在不大幅變動情況下進一步發展,而將屆退休的人,又該如何調整因應?許多人看待職涯的方式類似「用短跑的方式跑馬拉松」,考量短期表現但忽略了就長期而言,不同階段應採取的策略各不相同,本書將提供你實際案例與策略建議。
現代人平均壽命逐年提升,2021年台灣人的平均壽命為81.3 歲,加上健康意識的提升--就體能而言,60歲=新40歲。似乎50世代不曾同時覺得如此年輕又如此老邁。但是以退休來說太年輕,以謀職來說又太老。在平均壽命逐漸延長的此際,也將會催生出新的職場法則與標準。本書要告訴你如何開創你的職涯第二曲線
有很多人年輕的時候很優秀、很有理想、很熱情,但之後的發展走得不如預期,如果能夠幫自己的人生先定好策略,是不是就可以不至於讓人生走偏了呢?管理大師克里斯汀生以他自己的人生經驗與最擅長的管理理論,告訴讀者這三個最重要的問題:如何使我的工作生涯可以成功?如何使我能維持圓滿的人際關係?如何使我能堅守原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們常常聽到「年齡不是問題」這句話,但真正將這句話融入自己生活的人並不太多。社會上充斥著各種對年齡的刻板印象,彷彿到了某個年紀,就不應該再追求夢想。然而,真實的人生,遠比這些刻板印象多變且精彩。 請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 2025 年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的人口會超過 20%,退休年齡
Thumbnail
《重啟人生》一開始就點出一個讓我當頭棒喝的真相,當然這個真相理論上每個人都知道,只是我們大多在逃避,而這本書就是要當面告訴你,每一個人的衰退都來得比你預期的早。 「不論從事哪一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快40 歲到50 歲出頭時,開始走向衰退。」 好啦,誰都知道人老了就會開始衰退,只是我一直以為衰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既然是第二篇 那就來說一下 第二人生吧 這是我上禮拜聽到的 主要是說其實人類只有被設定活50歲 但最近一百年 人類的壽命被延長到了80歲 所以後面的30年 我們要怎麼過 說實在的 我也有這種感覺 以前的人可能3-40歲 生命就結束了 但是我們現在多活了將近一倍的時間 所以有
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過去所定義的65歲稱為老年,正在變化中。這些被認為應該是退休在家裡含飴弄孫的人群,卻因為醫學的進步而有著健康的身體與外觀,再加上年輕時代的努力,讓這群人有著相當不錯的經濟能力,而且不需要子女的奉養。當這一個人群越來越多時,「重啟人生」或「第二曲線」就不斷的被提出討論,這是一個新的
隨著台灣醫療進步,年均壽命逐漸延長,現在每個人幾乎都快變成古代帝王,八、九十歲才壽終正寢,然而現在法定退休年齡是六十五歲,那退休後還有二十年,那該怎麼辦?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我們常常聽到「年齡不是問題」這句話,但真正將這句話融入自己生活的人並不太多。社會上充斥著各種對年齡的刻板印象,彷彿到了某個年紀,就不應該再追求夢想。然而,真實的人生,遠比這些刻板印象多變且精彩。 請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 2025 年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的人口會超過 20%,退休年齡
Thumbnail
《重啟人生》一開始就點出一個讓我當頭棒喝的真相,當然這個真相理論上每個人都知道,只是我們大多在逃避,而這本書就是要當面告訴你,每一個人的衰退都來得比你預期的早。 「不論從事哪一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快40 歲到50 歲出頭時,開始走向衰退。」 好啦,誰都知道人老了就會開始衰退,只是我一直以為衰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既然是第二篇 那就來說一下 第二人生吧 這是我上禮拜聽到的 主要是說其實人類只有被設定活50歲 但最近一百年 人類的壽命被延長到了80歲 所以後面的30年 我們要怎麼過 說實在的 我也有這種感覺 以前的人可能3-40歲 生命就結束了 但是我們現在多活了將近一倍的時間 所以有
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過去所定義的65歲稱為老年,正在變化中。這些被認為應該是退休在家裡含飴弄孫的人群,卻因為醫學的進步而有著健康的身體與外觀,再加上年輕時代的努力,讓這群人有著相當不錯的經濟能力,而且不需要子女的奉養。當這一個人群越來越多時,「重啟人生」或「第二曲線」就不斷的被提出討論,這是一個新的
隨著台灣醫療進步,年均壽命逐漸延長,現在每個人幾乎都快變成古代帝王,八、九十歲才壽終正寢,然而現在法定退休年齡是六十五歲,那退休後還有二十年,那該怎麼辦?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