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心意的關愛,增加一些面對死亡的勇氣──《媽媽離開的時候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譯者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文/晴子(本書翻譯)
約莫去年夏天,那個好像稍微適應日常存在疫情的時候,倪編傳來這本書。閱讀作者訪談的過程中,發現這大概是共時性的感召(?)當時碰巧看完《機智醫生生活》沒多久,所有在劇裡還沒思考的一切,將會在接下來進入書稿後,直接和死亡正面對決,這是我一直沒有準備、也想任性拖延的事。
小時候有一段時間很害怕關燈,那時對死亡的認知是黑色的,覺得進入黑暗就會離死亡更近一些所以睡覺的時候都會留一盞燈,作為還活在這世界的證明。但作者卻從書名開始便為死亡上色,猜想大概是另一種詮釋死亡的可能,抱著半期待、半擔憂的心情,開始了這本書。
作者以淺淺的話,說出深深的家庭故事,在審書、翻譯的過程中,都不小心因著書中的幾句話一陣鼻酸,或偷偷掉了幾滴淚,特別是讀到〈時隔六個月傳來的訃聞,和外婆被搶走的壟溝〉這篇,作者的首爾爺爺,原本意氣風發,甚至是家中精神支柱的爺爺,因著失智症,生活從此不在,看著作者的文字,似乎在說著我們家的故事。大約16還17年前,那個對於失智症還很陌生的年代,悄悄降臨在爺爺身上,爺爺是一個有紀律、生活模式很固定的人,所以我們都清楚每個時間點他在哪裡、在做什麼,某一天開始,爺爺每次出門都很晚才回家,還有許多不像他的行徑,問晚歸的原因卻也不得其解,起初我們沒有特別放在心上,直到有天出門,媽媽偷偷跟在爺爺後面,發現他費盡心思卻找不到回家的路,我們才驚覺原來爺爺生病了,也才知道爺爺害怕我們擔心,想自己解決,所以什麼也不說。
後來安排爺爺住到安養中心,我們每週末去看他,見面的時候總會假裝開玩笑問他「記不記得我是誰」,起初還回答得出來,某一天開始,我看著爺爺的眼神,還有欲言又止的面容,那是被遺忘的樣子。提到爺爺總會想起幾個畫面,喜歡坐在黑色沙發正中間;象棋斷成兩半的時候,總是跑到廚房拿飯粒黏起來;還有一次全家出遠門,在車上躺著睡覺的時候,用手護著我,怕我滾下去(那個時候是裝睡!偷偷觀察爺爺!),但這只是我單方面的記憶。在爺爺心裡,我是什麼樣的孫女呢?想到我會出現什麼畫面呢?每次想念爺爺的時候,總會不經意想到這些再也無法得到解答的疑問。
看著書中作者跟母親討論死亡,意識到這個過程正在走向互通心意的想念。記得17年全家一起去了趟關西,旅行中碰到的選擇,以及媽媽的回應,我才發現原來我認識的只是一部分的她,這樣相似的感覺,也在最近跟她聊到死亡話題時再度浮現,像是媽媽說她目前有幾個待葬清單,但還沒有決定好;她跟爸爸想找有電梯的房子,因為身體漸漸負荷不了爬樓梯等等的老後安排,我才知道其實他們早已著手規畫,不論是「養老」又或是「死亡」,只有我還像個孩子一樣,以為他們一直都會在,好似作者在書中講的「在這之前,我從沒想過『養老』這個詞會出現在父母的生命裡,覺得那只屬於爺爺奶奶而已。我的父母已進入老年期,而且不能就這樣自然的迎接晚年,他們必須要有所規畫。」
我因為倪編幸運遇見這本書,獲得和爸媽展開對話的機會,想跟作者一樣參與他們未來人生的計畫,也期待能像會議時行銷K子說這本書就像死亡版的&Premium一樣,挑選、打造理想的死亡風格。
即使讀了幾遍這本書,我還是會害怕死亡、不想和身邊的人說再見,但知道透過言語將死亡具體化,理解父母的想要,在他們離開之後,不必再度上演猜想的環節,能夠清楚的想念,這樣似乎增加了面對死亡的勇氣
原文標題〈互通心意的想念,增加一些面對死亡的勇氣〉
░░░░░░░░ 欲閱讀完整書籍,歡迎至各大書店購買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2會員
5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堡壘文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預立醫療的理解、失智症病人與家屬照護的情緒關懷、面對死亡的態度、死後生者的追思,死亡一直都包含在生命之中,卻始終是我們避談甚至盡量假裝忘記的事,在向別人談及我最近編輯的書時,我發現自己都特別小心不敢輕易的就說出,這是一本和媽媽討論死亡的書。
我第一次接觸這些概念,是在2014年的春天,當時在時任休士頓太空人隊決策科學主任梅戴爾的建議之下,我讀了康納曼的《快思慢想》。康納曼靠著「把心理學研究導入經濟學的深入見解,特別是對於人類在未知狀態下所做出的判斷和決策,有著深層的探究」,成為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每次當我在「評估」這些新創事業想法的時候,我都覺得,我的每一個新想法都一定會成為下一個大物。接下來三年,我什麼都試過了,從販賣機,到修電腦,再跳到送貨服務,又換到網路行銷──只要有任何一點點可以賺錢的機會,不管多渺小我都會一頭栽進去,事實證明這樣非常、非常的,愚蠢。一路上我就這樣失敗了十三次。
在我過去二十年的人生及商場生涯中,我學習體悟到很多重要的東西跟守則,讓我從負債15萬元的亞洲窮移民,轉變成一位國際企業領導者。你會知道我以前的資源有多麼匱乏,但我還是從無到有創造出我現在擁有的一切。其中一個幫助我建構財富成功哲學的觀念,叫做財富三角(the Wealth Triangle)。
儘管費德勒對戰喬科維奇時再度展現自己精湛的球技水準、智慧及優雅,但他還是沒能把握那兩個決定勝負的賽末點。現在回想起來,二○一九年溫網決賽是他職業生涯裡的一次轉折:從高處殞落。接下來的幾個月,贏球對他而言並不容易。
幻夢傳奇與克蘇魯神話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它偏向帶有微妙恐怖的奇幻故事,而非完全傾向於克蘇魯神話深淵般的太空恐怖劇情。居住在幻夢境中的人們與智慧生物,都清楚地球神明、舊日支配者與外神的存在,也不時透過祂們的祭司與之互動。現實世界中異於常態的超自然狀況,在幻夢境中只是再常見不過的生活須知。
對預立醫療的理解、失智症病人與家屬照護的情緒關懷、面對死亡的態度、死後生者的追思,死亡一直都包含在生命之中,卻始終是我們避談甚至盡量假裝忘記的事,在向別人談及我最近編輯的書時,我發現自己都特別小心不敢輕易的就說出,這是一本和媽媽討論死亡的書。
我第一次接觸這些概念,是在2014年的春天,當時在時任休士頓太空人隊決策科學主任梅戴爾的建議之下,我讀了康納曼的《快思慢想》。康納曼靠著「把心理學研究導入經濟學的深入見解,特別是對於人類在未知狀態下所做出的判斷和決策,有著深層的探究」,成為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每次當我在「評估」這些新創事業想法的時候,我都覺得,我的每一個新想法都一定會成為下一個大物。接下來三年,我什麼都試過了,從販賣機,到修電腦,再跳到送貨服務,又換到網路行銷──只要有任何一點點可以賺錢的機會,不管多渺小我都會一頭栽進去,事實證明這樣非常、非常的,愚蠢。一路上我就這樣失敗了十三次。
在我過去二十年的人生及商場生涯中,我學習體悟到很多重要的東西跟守則,讓我從負債15萬元的亞洲窮移民,轉變成一位國際企業領導者。你會知道我以前的資源有多麼匱乏,但我還是從無到有創造出我現在擁有的一切。其中一個幫助我建構財富成功哲學的觀念,叫做財富三角(the Wealth Triangle)。
儘管費德勒對戰喬科維奇時再度展現自己精湛的球技水準、智慧及優雅,但他還是沒能把握那兩個決定勝負的賽末點。現在回想起來,二○一九年溫網決賽是他職業生涯裡的一次轉折:從高處殞落。接下來的幾個月,贏球對他而言並不容易。
幻夢傳奇與克蘇魯神話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它偏向帶有微妙恐怖的奇幻故事,而非完全傾向於克蘇魯神話深淵般的太空恐怖劇情。居住在幻夢境中的人們與智慧生物,都清楚地球神明、舊日支配者與外神的存在,也不時透過祂們的祭司與之互動。現實世界中異於常態的超自然狀況,在幻夢境中只是再常見不過的生活須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對著鏡子看到自己,驚訝的說:「啊!我現在怎麼這麼老了!」 這是妳清醒的那5分鐘,也是我們一家人把握的5分鐘,因為這是妳清醒的瞬間,這時候能溫暖的對話,能讓妳安心,能讓妳感到幸福。 妳會笑得很甜,能與我們順暢的對話。 僅僅5分鐘,我們都想讓妳知道愛。 彷彿妳的靈魂回歸,靈魂是自由的一片雲,分秒
Thumbnail
夢見我和一群年輕人,好像在討論空調技術的前段後段原理,接著要來討論中間的運作。不知道為什麼,後來變成我在問老公,關於他母親過世的想法。 我說:「因為你一直都說沒事,這反應看似正常,又好像不正常,讓我覺得有些摸不著頭緒。」 我繼續說:「如果你覺得沒事,也很好,表示生死看很淡。可是沒事,又覺得你跟你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你讀了,會開始為老後生活做打算的書。 這本同時也是少數讓我邊讀邊心驚膽戰的書。 書中有些情景,有照護經驗的人讀到, 必定會心有戚戚焉,絕對笑不出來。 遇到了,你就知道什麼叫「人間即地獄」。 先父生前罹患漸凍人, 是由母親照顧他, 身材嬌小的母親為了照顧人高馬大的先父,
Thumbnail
坊間有淺顯易懂談死亡的書好像沒這麼多(還是有但我沒發現?歡迎推薦 我從年初開始經歷了家人的離世 雖然祂的身體已經不好了好一陣子,但要面對離開的那刻真的不太簡單 回想著以前的點點滴滴,都覺得祂的離世不太真實 從那之後,我一直想找書,讓我的小孩慢慢也能懂的這些很難被提起的話題 突然
Thumbnail
會開始做「終活」這個題目,一部分是因為我在長照單位服務,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則是我的外婆。在外婆離世以後,我才發現,原來我一點都不認識她。在外婆離開以後,恰好工作上接觸到「終活」議題,我開始著手準備《時光筆記本》,希望不要再有人經歷我所承受過的痛。
Thumbnail
女兒決定為年邁的父親拍下無可避免的大限之日,而他的爸爸也欣然同意了,透過此片也讓我們看見有其父必有其女。這對父女選擇以幽默卻深刻的態度直視死亡,於是他們一起模擬各種千奇百怪的死法,去體驗種種撒手人寰後的模樣,完全的落實《爺爺的死亡排練》,並在 2020 年日舞影展拿下評審團特別獎。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父親因病,思索生老病死和家庭陪伴的故事,並分享瞭解失智症與糖尿病治療的經歷。文章內容著重於心理和生活觀念面對挑戰和困境。通過分享個人故事並將其連結到對書籍的書評,以及將探索哲學和生存之道帖出來面對生老病死這個題材。作者希望透過分享個人生活故事,幫助讀者正面思考挑戰,找到希望和善的影子
Thumbnail
死亡對孩子來說是個模糊的概念。華人父母總是避諱談死亡,用不吉利、你不懂等言詞帶過。若無法迴避時甚至會說他只是去旅行、他只是睡著等委婉說法。但這種談論死亡的觀念對孩子真的好嗎?
前陣子朋友和我聊天提到:「突然發現怎麼道別跟面對生死是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確實很值得探討,畢竟連對我而言是個算能預見,但自己經歷時也不免跌入深淵。 印象中,第一次接觸死亡,是曾祖父。當時年紀還很小,跟在媽媽身邊,和其他親友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沿著坡慢慢走。我不知道那意味著什麼,只知道,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對著鏡子看到自己,驚訝的說:「啊!我現在怎麼這麼老了!」 這是妳清醒的那5分鐘,也是我們一家人把握的5分鐘,因為這是妳清醒的瞬間,這時候能溫暖的對話,能讓妳安心,能讓妳感到幸福。 妳會笑得很甜,能與我們順暢的對話。 僅僅5分鐘,我們都想讓妳知道愛。 彷彿妳的靈魂回歸,靈魂是自由的一片雲,分秒
Thumbnail
夢見我和一群年輕人,好像在討論空調技術的前段後段原理,接著要來討論中間的運作。不知道為什麼,後來變成我在問老公,關於他母親過世的想法。 我說:「因為你一直都說沒事,這反應看似正常,又好像不正常,讓我覺得有些摸不著頭緒。」 我繼續說:「如果你覺得沒事,也很好,表示生死看很淡。可是沒事,又覺得你跟你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你讀了,會開始為老後生活做打算的書。 這本同時也是少數讓我邊讀邊心驚膽戰的書。 書中有些情景,有照護經驗的人讀到, 必定會心有戚戚焉,絕對笑不出來。 遇到了,你就知道什麼叫「人間即地獄」。 先父生前罹患漸凍人, 是由母親照顧他, 身材嬌小的母親為了照顧人高馬大的先父,
Thumbnail
坊間有淺顯易懂談死亡的書好像沒這麼多(還是有但我沒發現?歡迎推薦 我從年初開始經歷了家人的離世 雖然祂的身體已經不好了好一陣子,但要面對離開的那刻真的不太簡單 回想著以前的點點滴滴,都覺得祂的離世不太真實 從那之後,我一直想找書,讓我的小孩慢慢也能懂的這些很難被提起的話題 突然
Thumbnail
會開始做「終活」這個題目,一部分是因為我在長照單位服務,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則是我的外婆。在外婆離世以後,我才發現,原來我一點都不認識她。在外婆離開以後,恰好工作上接觸到「終活」議題,我開始著手準備《時光筆記本》,希望不要再有人經歷我所承受過的痛。
Thumbnail
女兒決定為年邁的父親拍下無可避免的大限之日,而他的爸爸也欣然同意了,透過此片也讓我們看見有其父必有其女。這對父女選擇以幽默卻深刻的態度直視死亡,於是他們一起模擬各種千奇百怪的死法,去體驗種種撒手人寰後的模樣,完全的落實《爺爺的死亡排練》,並在 2020 年日舞影展拿下評審團特別獎。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父親因病,思索生老病死和家庭陪伴的故事,並分享瞭解失智症與糖尿病治療的經歷。文章內容著重於心理和生活觀念面對挑戰和困境。通過分享個人故事並將其連結到對書籍的書評,以及將探索哲學和生存之道帖出來面對生老病死這個題材。作者希望透過分享個人生活故事,幫助讀者正面思考挑戰,找到希望和善的影子
Thumbnail
死亡對孩子來說是個模糊的概念。華人父母總是避諱談死亡,用不吉利、你不懂等言詞帶過。若無法迴避時甚至會說他只是去旅行、他只是睡著等委婉說法。但這種談論死亡的觀念對孩子真的好嗎?
前陣子朋友和我聊天提到:「突然發現怎麼道別跟面對生死是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確實很值得探討,畢竟連對我而言是個算能預見,但自己經歷時也不免跌入深淵。 印象中,第一次接觸死亡,是曾祖父。當時年紀還很小,跟在媽媽身邊,和其他親友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沿著坡慢慢走。我不知道那意味著什麼,只知道,此